分享

虽声远而道彰——缅怀梅兰芳大师青衣发声技术

 徐来哥哥 2019-04-30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点击链接(《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简介),关注《早安京剧》其他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为辛苦的编辑打赏

(选自《No1菊人的博客》)

梅大师辞世,他的生前好友最后送别曾言:您走了,您把京剧也带走了。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京剧青衣声腔创造了空前的繁荣,也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

梅兰芳先生的声腔,不仅开创了青衣梅派,也开端了青衣流派。其后的程派,张派,在发声这个技术环节上对梅先生的发声技术多有借鉴。(程派音色与梅派音色有很大不同,但其发声技术却非常相近。)由于青衣流派纷呈,对梅先生的发声技术的普及也越显生机,以致几乎形成了当时青衣发声的规范和习惯。

然而由于文革样板戏的出现,彻底颠覆了青衣发声的审美选择,也就淹没了曾经的光彩。样板戏的女性角色,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在演唱时,就要回避柔声曼妙,而增加刚性和豪迈。于是,样板戏的青衣声腔发声,都带有大嗓儿的真声,形成大小嗓儿混合声音。

这会有什么问题呢?

这种改变几乎是灾难性的。

早年,唱青衣的都是男性,前辈们创造出用小嗓儿歌唱的技术。男演员用小嗓儿,模仿女性角色的声音。小嗓儿,顾名思义,是要用来当嗓子用的,是大嗓儿之外的另一个嗓子。但到了后来,唱青衣的女演员多了,由于女性声音与男演员小嗓儿声音很接近,所以这才有了样板戏中青衣大嗓儿唱戏的可能。

随着传统戏的恢复,文革时被变异的声音审美再次变异,出现了真声的另一个变种:大嗓儿假声。而且被舞台演出主流所接受。

其明显特征是:气息自腹部(甚至还有从胃部)向上冲,过声带小室(喉结),进入头前区,追求增加声音亮度。几乎已经成为现今舞台演唱的主流。

其实听听当年的录音,就会发现,这样的声音离梅先生的声音审美相去甚远。离当年京剧青衣“普世”声音也相去甚远。前几年曾经有人在听了几个程派票友演唱后跟我争论,对几个声音不同的演唱总结:“介(这)都叫对!”我说,(对票友来说),这是都叫对,但是,它有个好不好。

梅兰芳大师的发声技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才能在强手如林的众多青衣中出类拔萃。声音的造型能力容易被人忽视,其实不然。一个演员给人的心里印象高低,声音的感觉非常重要。一个青衣角色不管包装得如何光彩,一出声,烟酒嗓儿,恐怕也不会是演大角色的。

现在普遍追求的头前区亮音儿,听起来太躁,离京剧青衣的声音太远。前辈们创造的小嗓儿发声,本自具足,堪称“方便善巧”。只要声音从小嗓儿出来,自然就融合了胸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圆润通透,典雅自然。特别要说的一点,青衣是需要头腔的共鸣,但是,不是头前区,而是头后区的共鸣。程派所谓的“背宫音”,非常典型。小嗓儿自然带出的,就是头后区的共鸣,俗称脑后音。小嗓儿自然带出的脑后音,作为音色配置,不多不少,能使声音增加立体感,增加厚实度,让声音入耳好听。头前区的共鸣,就像假的硬木家具,漆了一层亮油。而小嗓儿的正经声音,就像花梨红木,是一种亚光,幽幽的华贵。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流行的用气方法,不能“声入小嗓儿”。

以上是其一。

再说更重要的。

美学里有句名言:风格是某些特点的不断重复。青衣流派所以形成流派,就是它有自己的“味儿”,有几个腔,总是出那样一种效果。很多人以为,那是把音儿唱准了,腔儿唱圆了就能出来的。

其实不是。那是发声模式导致的效果。也就是说,是发声技术的特殊发力,产生的效果。

上面这句话需要举例来说明。

耳熟能详的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那个王字,(不能打曲谱,会意吧)梅先生唱的是二声,王,音符为675 6  ,听起来,这是个王字,二声,是京音入腔。后人唱的都是一声,“汪”,音符是65 6  ,严格地说,这字是唱倒了的。看客如果有兴趣,不妨一试。试唱成675 6,唱成王字。会发现唱出来不对劲,侉,不像京剧。那么梅大师怎么做到的呢?这个腔里最高的音7,唱的时候有技术方法。

再看一例。宇宙锋里反二黄的一句,“懒睁杏眼”睁字,音符为56 232 3  。那个6音,一样的技术。

再看一例,太真外传里的反二黄,“我只得,起徘徊,,,,,,来到了前庭”来字,音符为2 5  5632 ,那个6音,也是一样的技术。或许有人问,不用那个技术不行吗?不用听着就差多了。李胜素是现今梅派青衣的佼佼者,听听她这段的录音。这个地方就没有梅先生的这个技术,对比着听,当下自明。需要说明一点,梅先生的发声技术,贯穿于声腔的字里行间。所举几例,是因为特征明显,易于辨听。

流派发声技术的本质:一种技术,其实就是某种控制。应用到行腔里,它会产生效果。这样的发力,这样的控制,产生这样的效果。反过来说,如果不是这样的发力,这样的控制,那效果还能是这个流派的?

说到这,看出这种灾难性所在了。用俗话说,就是:不是那个门道儿,出不来那个动静。不用那个办法,哪哪听着都不对。

基于这种声音技术,梅派的吐字,也深深影响了青衣其他流派。有了“声入小嗓儿”,才有了“小嗓儿供字儿”。而现今满台的大嗓儿供字儿,也让青衣声腔失去很多典雅,雍容和华贵。

梅兰芳大师对京剧有多方面的贡献。其中,对青衣发声技术的贡献,不该被忽视。这个技术是京剧青衣辉煌的基石。借此,才有了青衣划时代的成就。

缅怀之际,伴着深深的悲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