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理性到理性,有多远?

 昵称37581541 2019-04-30

17岁男孩跳桥视频,让人们瞠目结舌、惊出一身冷汗。愣怔良久,人们开始在这次惊魂事件中,看到自己的投影、领悟出更多的意义。

那个毫不克制、肆意泼洒情绪的母亲,那个易被激怒、如一片树叶被情绪狂风卷袭的孩子身上,没有我们的影子?

我的一位女友告诉我,青春期时,她的母亲总是对她极尽羞辱之能事,有多少次,她差一点就死掉了。为她庆幸,她终究没有做出极端的事。我在想,缚住她的最后一丝理性因何而生。

是的,亲子间理性的沟通,在曾经那个年代,是稀缺品。打着“养不教父之过”的旗号任意打骂孩子,成为“教育孩子”的代名词,很多家庭对孩子厉声呵斥、诅咒教育,“你这个样子,将来扫马路都没人要!”曾有个老师对孩子诅咒“你将来要是有出息,我就在操场倒爬三圈”,他们把诅咒解读为“激将”,人们习惯了情绪勒索式沟通模式,硬是不会正面鼓励,与孩子交谈、为孩子解惑。并且那时很少有家庭是不打孩子的,以教育为借口,父母裹挟着自己事业失利、情感受挫等很多负面情绪,一股脑儿向孩子发泄,尚且弱小的孩子只有无辜承受。而这份情绪伤害,会给孩子带去一辈子的卑微、屈辱和愤懑,影响深远。

当年,没有谁会指责情绪失控大打出手的大人,只会嘲笑犯错被责罚的可怜孩子。发泄情绪式教育成了一件习以为常、自然而然的事。成为了家庭教育普遍的背景和底色。

但每个生命都要捍卫主权和尊严,那些长期压抑的情绪、那生命的自主意识,如石缝里的草,倔强生长,不在压抑中消亡就在压抑中爆发,各种亲子争斗激烈并惨重。

可悲的是,反抗方依然承袭、模仿压迫者,以暴制暴,以情绪碾压情绪,鱼死网破、一地鸡毛。因为,我们没法给出我们没有得到的东西。

除了天性,我们基本上都从父母那里习得情绪应对模式, 一个情绪稳定的母亲,是一个家庭的定海神针,是家族祖祖辈辈的幸运。一个随时情绪崩毁的母亲,她的恐慌、匮乏和焦虑,通过失控的情绪,如触电般传递,植入孩子的心,他们痛恨它,又不知不觉复制它。

用暴力沟通,以情绪对话,父母霸权,儿女屈从又挣扎,一代代传承,习以为常,直到出现极端反抗,以撕裂的形式警醒众人。

理性的沟通方式于很多人是陌生的,直到在外国影片中看到这样的场景:

一个人情绪不佳、出口无礼时,另一个人会说,“亲爱的,今天你怎么了?”,不被对方情绪裹挟,知道这是他的问题,不是自己的问题,有清晰的界限感,同时还能生出关爱之心,征求对方是否需要帮助;

一方情绪失控歇斯底里,一方会凝视他的眼睛,反复对他说“look at me!(看着我的眼睛)”“It's ok(别怕,一切没问题)!”以爱安稳失控的心;

双方激烈争端开始后,总有一方会意识到,并停下来,说,让我们冷静一下,过一会儿再谈好吗?

原来,人际沟通、亲子沟通还可以这样有克制、有尊严地进行。以理性克制尊重有礼为美,以肆无忌惮任性撒泼为丑,不让情绪之火蔓延!

是的,理性沟通并非全然克制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用“非暴力沟通”,达到充分的自我表达和沟通,比如,“我看到湿浴巾丢在床上,我很不开心,因为我注重整洁,我希望你可以把它放到卫生间的衣服篓子里”。先客观描述事实,再表达自己的感受,接着表明自己的原则,再明确提出希望对方如何做。

不让悲剧重演,呼唤理性之光!我们需要保有爱,需要作出内心的选择,还需要反复练习,当自然反应的情绪又排山倒海压境,保持觉察,深呼吸,停、转!

非理性到理性,有多远?

一念之间,地狱天堂。

作者介绍

文岚  江苏广播FM997金陵之声著名情感心理DJ,二级心理咨询师。二十多年,无数个夜晚,在深夜的电波中,聆听、安慰,以一颗温柔的、没有藩篱的心,汇聚爱传播爱,陪伴无数心灵从脆弱走向坚强。被誉为“南京上空最温柔的声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