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科学家研究发现:读书的时候掌握这7点,才能真正对人生有益

 龙泉清溪 2019-04-30
脑科学家研究发现:读书的时候掌握这7点,才能真正对人生有益

著名作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也曾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这两句话都在告诉我们读书带来的改变,同时也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读书好,应该多读书。这已成为公认的事实。可是,“读书有益”这个结论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还是因为有的人的确因为读书改变了命运,所以我们也要像他们学习多读书?

日本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在《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一书中写道:

通过读书可以在大脑的颞 (nie 读第四声) 叶内不断累积信息数据。颞叶是大脑中掌管人的记忆、听觉、视觉的地方,具有存储本人“经历”的功能。

也就是说,读书等于增加自己的经历。所以,如果想要不断成长,读书是最好的捷径了。那么应该如何读书,才能做到真正的对人生有帮助呢?

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在书中做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这里我根据自身体会总结几个关键点,希望对你有启发。

脑科学家研究发现:读书的时候掌握这7点,才能真正对人生有益

01 读各个领悟的书,不要给自己设限。

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发现,越是头脑聪明的人,读书涉及的领域越广,不会仅限于某一个领域,基本可以称为“杂读”。

比如,他的老师养老孟司先生是一名解剖学家,平时爱看各类书籍,尤其是英文推理小说,被称为神人。而这正是读书带给他的,一个人内心的知识就是他做人的深度。

还有日本外交官佐藤,平时爱看各类书籍,辞职后成为畅销书作家,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而这也正是读书带给他的,让他的人生多了一种可能。

包括作者本人,之所以从事脑科学,这跟他当时读了一本书《皇帝新脑》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当初的广泛阅读,才找到了“决定自己命运”的那本书。

正如作者所说:

“没有对书的‘杂食’,也就不会与机遇邂逅。”

我们实在无法预知怎样的知识才会对自己有用。正因如此,我们才要阅读所有的书籍。不仅仅局限于深奥的书籍,或者所谓可以提升个人素养的、一本正经的书。

如果实在不能做到大量读书、读各领域的书,可以尝试挑战一本平常不会主动阅读的书。

比如,经常阅读商务书的可以尝试一下古典文学。反过来,喜爱阅读小说的人偶尔可以尝试一下非虚构文学。

脑科学家研究发现:读书的时候掌握这7点,才能真正对人生有益

02 一天只需读十页!可以同时读多本书。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刚开始读书,或是做事三分钟热度的人。一次性读太多书,或是只读一本书,要是这本书比较晦涩难懂的话,容易打消一个人读书的积极性。

所以作者建议,可以每天读少量的书,哪怕每天只读十页,一个月也可以读完一本三百页的书了。不要嫌自己看的慢,一直坚持下去,自然会积累很多读书。

另外,随着毫无压力的读书进度,对阅读的兴趣也会增加,进而会加快读书的节奏。

面对“索然无味”的书,不一定非要连续花上几日坚持读到最后。读不下去了,不妨换一本书,还可以再读十页。

要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把一项大任务分解开成许多小任务,就会变得容易的多。读书亦是如此。另外,同时阅读多本书,还可以体会不同风格的文字,扩展思维,发现自己的某种偏好。

脑科学家研究发现:读书的时候掌握这7点,才能真正对人生有益

03 找到对自己影响巨大的一本书。

人的一生中可能会读好多书,但其中能让自己频频想起并爱不释手的书籍,常常只是里面的几本,甚至某一本。

说不上来它到底比其他的书籍好在哪里,但只要一读到它,整个人就仿佛找到了人生之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身体里升起。

这样的一本书堪称“教典”,即对读书的人影响巨大。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喜欢反复阅读《堂·吉诃德》。据说他身体不适的时候,常常会在病榻上阅读这本书。

他到底在这本书里读到了什么呢?作者在书中这样描述到:

“或许他从主人公面对风车的鲁莽态度里窥到了自己的影子,从而得以产生奋力向前的勇气;又或者他因主人公的愚蠢行为而发笑,从而再次拥有了干劲。”

这个我也深有体会,虽然我写的文章多是实用类的,但是实际上我最喜欢看的书,是席慕蓉的散文。

我有一套她的散文三部曲,一直放在床头,几乎每天都会看一会,不讲进度,翻到哪就看哪篇。尤其是情绪低落的时候,就想看她的文字,看完之后心情便好多了。

这样一本书就是对自己影响巨大的书,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这样一本书。

脑科学家研究发现:读书的时候掌握这7点,才能真正对人生有益

04 与了解不同知识的人做朋友。

研究表明,人脑之所以会对新事物产生兴趣,大多是听到自己信任的人对该事津津乐道。

所以当你跟身边不同知识背景的人聊天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吸收到新的知识。

这个很好理解,看看那些不同职业的夫妻就知道了。如果妻子是做医生的,那么丈夫时而久之便会懂得一些医学知识。

同理,这用在朋友之间也是可行的。尤其是,如果你身边的朋友是某领悟的资深人士,那么你不知不觉也会对那个领域知道的多一些。

所以,当你想了解更多的知识,或是对某个领域的书看不下去,不妨交一些那个领域的朋友。

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吗,想成为谁就先走近谁。

脑科学家研究发现:读书的时候掌握这7点,才能真正对人生有益

05 在网络时代,珍惜阅读纸质书的机会。

现在是网络时代,很多能在网上搞定的时候,大家也都懒得去实体店了,包括读书,也都是在网上阅读电子书。

客观来说,网络上的信息确实比较丰富,而且便捷,容易获得,但从可信度来说,纸质书就略胜一筹了。

因为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要判断出哪些信息值得相信,的确是比较困难。而纸质书籍的信息是经过反复斟酌推敲出来的,更加公平公正,可信度更高。

因此,作者建议即便是一门轻松可以收集信息的技术,也要学会查阅纸质书。另外,有空的时候不妨多去实体书店或图书馆。

这样,可以一次性俯瞰整个书籍的海洋,很可能会遇到莫名吸引自己的书。这一点,也是电子书籍所不能比拟的。

脑科学家研究发现:读书的时候掌握这7点,才能真正对人生有益

06 要锻炼大脑,写文章是行之有效的。

读书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写文章是一个输出的过程。看完一本书,写一篇文章,也是对读过的书的一种回应。

很多书度过就忘记了,写文章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加深理解和记忆的方式,而且可以活用于生活。

也许你会说,将文字从大脑中提炼出来的行为会加重人的负荷,使人疲劳,也许效率并不高。但脑科学家告诉我们,正是因此,在完成之际,大脑才会无比开心,并得到成长。

另外,想请人做事,或是要向人传递信息时,写文章的能力是极其强大的武器。

所以,从现在手头在读的一本书开始,读完之后加上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出来吧。

脑科学家研究发现:读书的时候掌握这7点,才能真正对人生有益

07 有时候要学会快速读一本书。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要广泛阅读,尽可能的阅读各个领域的书。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每本书都要仔仔细细阅读吗?要是读不下去怎么办?

作者告诉我们,索然无味的书可以快速阅读,或者干脆地转向下一本书。

也许你会说,速读的话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内容了。这一点不用担心,研究表明,速读时对内容的理解程度的确是会降低的。无论多么厉害的人物,一旦进行速读,理解程度都会相对减弱。

反过来,那种读书一定逐字逐句理解的想法也是不对的。对索然无味的书籍可以进行速读,而且速读的时间在五分总或者十分钟就好。人与书也有合不来的情况,无需认真地读完每一本书。

作者是公认的读书达人,他有一套自己的“茂木式速读法”,大致分为3点:

· 浏览目录,掌握整本书的框架

· 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标题,将此处所谓阅读重点

· 翻看全书,掌握书的大致内容。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逻辑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变”。

这句话也是基于广泛阅读、活用于人生产生的效果。

希望大家在读书的时候,用对读书法,在潜移默化中改造大脑的思维结构,让生活变得更加从容和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