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世 夕阳箫鼓 顺着时空隧道,我们来到了公元1700年,正值大清皇朝盛世。 此时,那首叫做《春江花月夜》的乐曲还没有诞生,只有一首名为《夕阳箫鼓》的乐谱被记录在鞠世林的《闲叙幽音》琵琶谱集中。 《夕阳箫鼓》描述内容是:江南水乡边,暮鼓送走夕阳、箫声迎来月圆的傍晚,渔民们打渔归家,渔船橹声阵阵,江上泛起层层涟漪。 这么看来,她内容似乎和唐诗《春江花月夜》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一首独立的音乐作品。 可能唯一有那么一点相似的便是:同是描写月下江边的场景。 第二世 浔阳琵琶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100年过去了。 一位名叫李芳园的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把《夕阳箫鼓》润润色,加加工,收录进了自己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还顺道改了个名字——《浔阳琵琶》。 晚清琵琶艺术家 平湖派琵琶代表李芳园 画像 这位文艺青年芳园兄将“小萧鼓”原来的七乐段意境保留下来,并且增加了花蕊,荻声,渔舟唱晚等意境,将乐曲扩充到了十乐段,并重新给各乐段起了具有浓浓文艺气息的小标题。 夕阳萧鼓-浔阳琵琶 各段标题变化图 从此,由“小萧鼓”化身的春江君二世(浔阳君)便带着这十个乐段再次流传百年,直到进化成为《浔阳月夜》,这十个乐段的名字仍沿用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