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药物的3种给药途径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比较

 百科知识大汇集 2019-04-30

 陈海琼 海南省三亚市妇幼保健院 572000

文献来源:中国妇幼保健 2009年第 24卷第8期

【摘 要】目的:观察不同药物的3种给药途径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确诊为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为静脉用药组,在常规补液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叶酸治疗;B组为肌内用药组,在常规补液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注射液(654  -2)肌内注射联合复方太子参颗粒治疗;C组为口服用药组,在常规补液疗法的基础上口服思密达联合宝乐安治疗。

结果: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和C组。

结论:在常规补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不同药物的3种给药途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均能快速止泻、退热、缓解呕吐症状,以山莨菪碱肌内注射联合复方太子参颗粒的疗效更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儿科肠道门诊治疗、经大便快速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的180例腹泻患儿,男93例,女87例,年龄2月~3岁,其中≤1  岁63 例, ≤2 岁82例,≤ 3岁35例,平均月龄(20.08 ±10.66)月, 发病主要在秋冬季节,10 ~  12月份120例,占66.7%。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轮状病毒抗原,所有病例均未接受抗生素治疗。

1.2 治疗方法

将180例患儿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60例,3组的平均月龄依次为(21.67±10.25)月、(23.88±11.49)月、(20.88±10.74)月,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依据患儿的脱水情况,3组均常规给予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治疗。其中A组每天用喜炎平注射液5~10mg/k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并口服叶酸片5mg/次,2次/日。B组采用山莨菪碱注射液(654  -2)0.2~0.3 mg/kg,肌内注射1~2次/日,并口服太子参颗粒5 g/袋, ≤1岁2.5g/次,2次/日,1~3岁5  g/次,2次/日。C组口服思密达3 g/袋,≤  1岁1袋/日,1~2岁1~2袋/日,2岁以上2~3袋/日,均分为3次每日服用;宝乐安(酪酸梭菌活菌散剂)0.5g/袋,1~6个月0.25 g/次,  6个月~3岁0.5g/次,2次/日。3组的治疗时间均为3天。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显效率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C组比较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组临床表现恢复正常的时间比较

平均止泻时间及止呕时间,A组和C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的平均止泻时间和止呕时间明显缩短,与A、C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热退时间及治疗时间,A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A、C组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平均热退时间和治疗时间,明显少于A组和C组。见表2。

3 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常表现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无腥臭味,当病毒侵入肠道后柱状上皮细胞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坏死受累的上皮细胞脱落,使小肠粘膜重吸收水和电解质的能力降低,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累而引起腹泻。同时肠粘膜细胞分泌的双糖酶不足,活性降低,引起食物中糖类消化不良,并被细菌分解成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加重腹泻〔3〕。

喜炎平具有直接的抗病毒能力,通过增强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叶酸可促进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增殖,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山莨菪碱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胆碱能受体拮抗剂,肌内注射可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扩张肠腔血管,有效止吐,减少肠粘膜渗出,稳定细胞膜,促进肠上皮的修复。太子参颗粒为中药制剂,临床药学研究表明太子参颗粒能降低肠道pH值,抑制肠道常见致病菌,直接杀灭轮状病毒,保护胃肠粘膜,达到迅速止泻的目的。思密达是一种高效消化道粘膜保护剂,其主要成分是蒙脱石,由双四面体氧化硅和八面体氧化铝组成的片层结构,颗粒极细可吸附各种致病细菌、病毒,并随肠道蠕动排出体外,同时抑制轮状病毒的复制及传播,促进肠细胞的吸收、分泌功能,使水和电解质流失明显减少,从而保护肠粘膜屏障〔4〕。宝乐安是一种微生物制剂,以活菌方式进入肠道能创造肠道厌氧环境,重建肠道菌膜屏障,恢复肠道正常功能〔5〕。

本文采用以上药物并经3种用药途径治疗小儿腹泻均取得了显著疗效,且药物价格便宜,相对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给药途径多,避免了盲目补液及使用抗生素等。同时我们还发现在平均止泻时间、止呕时间、热退时间及门诊治疗时间上,山莨菪碱肌肉注射联合复方太子参颗粒的疗效更佳。

4 参考文献

1 刘湘云, 陈荣华.儿童保健学〔M〕.第3 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441 ~ 442

2 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8, 13 (6):384

3 胡亚美, 江载芳主编.实用儿科学(上册) 〔M〕.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294, 1288

4 刘东海, 刘小玲.妈咪爱与思密达联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20):2913

5 张 琳, 邱学澄.急性腹泻患儿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学变化〔J〕.中华儿科杂志, 1994, 32 (2):1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