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小吃到大的百花路三宝,还是1990年的味道

 知识人生360 2019-04-30

至未至,郑州的气温却直飚30度。从睁开眼就热力四射的阳光带来好心情的同时,也预示着胃口大开的一天。

在西郊长大的小N推荐了“百花路三宝”,每一宝都有郑州人成长的味道。今儿个和六六一起品品这百花三宝,追忆一下旧时光,走起~

建设路百花路向南100米路西

(房管局西边家属院内)

以前友爱路小商品城东门那家酸辣面鱼,是不少老郑州记忆中夏天的味道。

因为城改才迁到了百花路这里。沿着百花路一直往南走,若不是不经意的往右一瞥,就错过这家旮旯里的美味了。

石记酸辣面鱼从八十年代至今,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历史。

听老石的儿子小石说:“从我姥姥那辈儿开始做生意,那时候穷没有钱,就一个推车几张凳子桌子,环境不好味道就要做好。吃的人多了生活才好起来,一直到现在姥姥今年已经85岁了。”

店里是老石掌厨,一手碗一手勺,十几种小料每种放多少分量都已经烂熟于心。

半分钟不到的时间一碗面鱼盛好上座了。和之前吃过的面鱼不同,石记面鱼个头小,晶莹剔透,汤底清爽,酸辣入味。等夏天再加上冰块,吸溜一口很是开胃。

越是好吃的饭菜,越是其貌不扬。纯手工制作是石记酸辣面鱼坚持了几十年的规矩。

老石骄傲的说:“我手机微信群里的人加起来都有6000多人,哪儿的人都有,经常都是大老远开着车来吃一碗才走。”

一碗经得住时间洗礼的面鱼,才是老郑州人心里最特别的存在。

建设路与百花路交叉口向南50米路东

小Q说:上学的时候喜欢吃阿康,窝在中医院对面一个小小的屋子里,现在开了好多分店,店面大了,装修也上档次了。但味道一直没变。

早就听过阿康小吃的大名,百花路这家店在西郊也开了24年了。

今天慕名前来心里还挺激动。店里环境不错,简约工业风,去的时候正是饭点,二层也坐满了人。

招牌的肉夹馍肯定要来一个,还有心仪已久的凉面,又拼了一盘麻酱面筋。中午食客很多,但好在出餐快,不一会就上齐了。

肉夹馍是多少人减肥路上的绊脚石,他家的肉夹馍10元豪配真是正中我的下怀。


一口咬下去饼的焦酥,肉汁儿的咸香在口腔中迸发,当肥瘦相间的肉块在唇齿间跳动,减肥?不存在的!

凉面是经典的咸甜口味,泛着微微的辣,这个辣不是来自辣椒而是来自芥末,迫不及待的呲溜几口,完美~

重点说一下麻酱面筋,芝麻酱料很足,每个面筋都吸足了汤汁,咬一口满口留香,加点辣椒油味道也是极好的。

不是所有的味道都能叫西郊好味道。

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友爱路百花路北五十米左右路东

”抖鸡“乍一听还以为是什么网红小吃,由于皮肉松软,轻轻一抖便可脱骨才得此名。

店面不大人却不少,听老板说一天卖六七百只都是常事。

隔着玻璃窗抖鸡的香味还是充满了这间小小的屋子,来买鸡的食客都是伸头张望,就怕轮到自己卖光了。

旁边站的美女姐姐说:我是个不吃内脏的人,鸡爪也是鲜少吃,就他家类鸡爪吃着顺口。

买了招牌抖鸡和鸡爪,在门口就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鸡肉真是一抖就掉,肉质松散软烂,很是入味,老人小孩吃也没有负担。鸡爪软糯咸香,连吃好几个也一点不腻。

在百花路坚守了快30年的豫清斋见证了西区的辉煌与衰败。

1990年郑州商业大楼开业的时候,豫清斋抖鸡就在了,可惜的是从10年至今商业大楼荒废了8年有余,庆幸的是豫清斋抖鸡还在原地。

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一口抖鸡就能让你穿越时光回到过去。

人们总是用五谷杂陈形容人生,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情怀。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吃货的心胸和胃总是成正比,没有什么问题是一碗美食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两碗。

(图源:码农的影像时光)

百花三宝可能没有那么让人惊艳,但当这些味道和漫长的时光、故土、乡亲等情感和信念混在一起时,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分不清哪一种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END—

内容:郑州论坛出品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堆糖,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