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建筑:汉武帝茂陵,中国的金字塔

 茶香飘万里 2019-04-30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兴平市,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茂陵总体地理风貌,为黄土高原中的渭河平原黄土地貌,南北参差不齐,错落有致。

茂陵

茂陵东西为横亘百里的“五陵原”。西距兴平市12公里,东距咸阳市15公里。其北面远依九嵕山,南面遥屏终南山。传说汉武帝刘彻在一次打猎的过程中,因在茂乡附近发现了一只麒麟状的动物和一棵长生果树,认定茂乡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下诏将此地圈禁起来,开始营造陵墓。此地原属汉时槐里县之茂乡,故称“茂陵”。

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汉帝国征募工匠、徭役数万人,在槐里县(今陕西省兴平市)茂乡开始修建茂陵,至后元二年(前87年)竣工,历时53年。《晋书·索綝传》云:“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说,汉武帝动用全国赋税总额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建陵时曾从各地征调建筑工匠、艺术大师3000余人。

茂陵霍去病墓

茂陵形制,是汉兴厚葬的典型。

一是梓宫。茂陵的梓宫,是五棺二椁,五层棺木,是放在墓穴后部椁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后半部是一椁室,它有两层,内层以扁平立木叠成“冂”形,南面是缺口;外层是黄肠题凑。其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檫和楠木,三种木料,质地坚细,均耐潮湿,防腐朽性强。

二是黄肠题凑。所谓“黄肠题凑”,“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据史籍载:天子死后,所作黄肠题凑,表面打磨光滑,颇费人工,要由长90厘米,高宽各10厘米的黄肠木15880根堆叠而成。

三是便房。梓宫的四周,设有四道羡门,设有便房。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简单地说,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飨之所,将其生前认为最珍贵的物品与死者一起殉葬于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

四是地宫。茂陵这座“金字塔”在高大的夯土封冢之下,是它的核心建筑——地宫,成为“方中”。张汤调任茂陵尉,他亲自抓的一项具体工程就是“方中”建设。方中内部丰富多彩。

茂陵石碑

茂陵有七个之最:一是修造工期最长,历时53年;二是规模最大,已经探明的从葬坑就达400多处;三是随葬品最多,武帝去世下葬时,陵墓中的葬品已经塞不进去。即史书所云“不复容物”;四是耗资最巨,修陵费用占武帝时期每年税赋的三分之一;五是茂陵城邑最为繁华;六是陵区最为广阔,数十座陪葬墓大多都各具特色;七是茂陵本体最为高大,在西汉11座皇帝陵中独树一帜。正如著名文史学家武伯纶先生趣言:茂陵绝对是一座“违章超限”建筑。

茂陵特色建筑

自汉唐以来,政要学士,文人墨客等在茂陵留下了众多的诗文墨迹、楹联匾额,衍生了光彩夺目的“茂陵文化”。例如:“茂陵烟雨埋冠剑,石马无声蔓草寒”(唐·薛逢)、“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唐·李贺)、“英雄从来只数君,荒坟犹自上侵云”(清·徐开熙)、“茂陵何崔峻,巍巍一望中”(费尚彬)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