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君子

 华山论剑802 2019-04-30

  王爱英

  历史上的君子准绳很高,为逃避做君主躲到深山去的许由,竟被放牛老汉巢父一番奚落,可见君子也分档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亦遭农妇抢白:“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蜀汉·谯周《古史考》),做君子便做到底,一点余地都不留。清代奇书《镜花缘》杜撰出一个“好让不争”的君子国,但毕竟是小说。几千年来,作为人群的一个类别,君子渐行渐远。

  读过这样一个段子:某君子买了口锅,因途中内急,将锅置于路旁去树后方便。一小人窃锅为己有,将锅顶在头上到树后小解,恰与君子不期而遇。君子见状乃大惑不解:“置锅于首,成何体统?”小人辩称:“当今小人肆虐,以备不测。”君子想起所购之锅,然路边已空无一物。小人诫之曰:“不幸被我言中,还望以此为鉴。”君子深鞠一躬:“先生指点迷津,在下颇感惭愧,自当谨记。”

  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这位丢锅的君子憨得可以。不过君子跟傻子毕竟是两回事,不能划等号。一般来说,君子不与小人斗,或者干脆斗不过小人,所以历史上往往有装憨的君子。比如唐朝名将郭子仪,对付小人就很有心得。有一次,貌丑心黑的奸恶小人卢杞来访,平时郭子仪见客,姬妾不离左右,而卢杞登门,郭子仪竟令所有女眷回避,单独与卢杞会面。家人问其故,郭子仪说:“妇人辈见其貌丑不免谑笑,此人心胸狭促,他日得志必将报复。”郭子仪虽然不愿与小人为伍,但也给足了卢杞面子,卢杞以为郭子仪很器重他。后来卢杞爬上了相位,凡得罪过他的人,大都陷牢狱之灾甚至杀身之祸,唯独郭家平安无事。

  在封建社会,做君子很难,身居庙堂之高也得装憨,否则跌进小人圈套,不仅性命难保还得连累全家。赵高指鹿为马,是鹿是马已经不属学术范畴,而是屁股坐在哪边的立场问题了。不装憨的例子也有,后唐庄宗李存勖为避暑热大造宫苑,他对大臣郭崇韬说:“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李存勖这番话本想暗示郭崇韬拥护他建行宫,但郭崇韬是个君子,不仅没有顺竿爬,反而直言切谏:“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勿忘创业之难,常如河上,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这些话发自肺腑,但好话不好听,皇帝也有小人心态,李存勖由此记恨郭崇韬,后者很快被冤杀。

  人的品性很复杂,同一个人,有时是君子,有时是小人。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打造君子小人,多维的利害取舍制约着芸芸众生的行为,人不可能总是红脸白脸那么简单。韩信受胯下之辱,后来却提拔曾经羞辱他的无赖做军官,并称赞其是“壮士”,这是典型的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君子行为;然而同样是韩信,竟把当初收留的老乡钟离眜(原项羽部将)出卖给刘邦,以换取自身安全,这就是小人行径了,也难怪钟离眜临死前痛骂韩信“公非长者”。韩信提拔无赖做军官,因为韩信是强势,君子好做;韩信出卖钟离眜讨好刘邦,因为刘邦是强势,得罪刘邦很危险,代价太大的君子难做。君子与小人如此这般进行角色转换,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

  三国时期,华歆、王朗同船逃难(见《世说新语·德行》),有人请求搭船,华歆拒绝,王朗则力主捎上此人。舟小人多,船速迟缓,贼寇渐渐迫近,王朗又要甩下搭乘者。华歆反对说:“我当初拒载,就是担心发生这种情况,但我们既然接受了他,又岂能弃之于危难?”面对同一事情,华歆、王朗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截然相反,华歆是先小人后君子,王朗是先君子后小人,所以“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二人立分高下。但在《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割席”的段子里,华歆却成了见利动心、仰慕权贵之徒,被同窗管宁视为“子非吾友”的小人,乃至“割席分坐”,以示划清界限,不与华歆同流合污。

  华歆是三国名士,若知被后人如此品评,可能觉得自己很冤枉。看来做人难,做君子更难,就像一辈子不说谎一样难。很多年以后白居易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一辈子做君子,还真是个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