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脾胃本脏论治

 学中医书馆 2019-04-30

一、 从脾胃本脏论治 

健脾益胃法 凡临床见饮 食减少,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腹胀便溏, 舌淡苔白,脉象濡弱等,皆可用本法治疗。

补中益气法 凡少气懒言,肌肉消瘦, 肢倦乏力,腹泻便溏,气虚便秘,中虚眩晕等证,皆可用本法治疗。

补气升提法 凡因中气下陷之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直 肠脱垂者,以及中气下陷所致的崩漏,月经过多,泄泻,头目昏 眩等证,均可用本法治疗

甘温健中法 治疗因脾胃不足,阴阳失调,营卫失和,虚损、虚劳诸疾之证。

甘温除热法 凡劳倦内伤, 中气虚弱,化源不足,营卫失和,阴阳失调,而致气(阳)虚发 热,口渴而不欲饮,纳食不香,少气懒言;舌质淡嫩,脉大而虚 者,均可使用甘温除热法治疗。

助脾生血法 临证凡见面色苍白、头昏眼花、 面、唇、舌、爪甲淡白等血虚之象,以及血虚经闭、疮疡溃后久 不收口等,皆可用助脾生血法治疗。

补脾摄血法 故凡 因脾虚不摄血所致的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出血(即远血,近血), 尿血、皮下出血、衄血、妇女经血过多、崩漏等出血证,皆可用 补脾摄血法治疗。

补脾养阴法 以治疗脾阴虚证.它如内伤杂病 所引起脾阴虚者,亦可用本治疗。

补脾益寿法 运用补脾益气、培补后天以登上寿的经验。防治老年虚损性疾病,延缓衰 老过程,达到抗老益寿作用是有效的方法

益胃养阴法 此类证型,多见于温病后期:口干、口渴、咽燥、不思饮食、心烦,不寐, 大便于结,舌质娇红,甚则舌光如镜。本法对于内伤杂病所致胃阴不足,阴虚津乏,亦可使 用本法。

温中散寒法 中焦虚寒是临床常见的证型之一。以呕吐、泻利,脘腹疼痛,得 温稍减,苔白不渴,脉沉迟,或弦紧为主要见证。

健脾行气法 治脾虚气滞之证。故凡食纳减少,脘腹胀满,嗳气不舒,以及中虚气滞所致的泄泻,恶 阻等病证,均可使用本法治疗。

健脾疏风法. 健脾疏风法是治疗脾胃虚弱,气虚卫外不固,防卫 抗御功能低下所致诸证的治疗方法。治疗脾胃虚弱所致之风痹, 风疹、面瘫、自汗、风泄等病证。

健脾活血法 疗脾虚血瘀的常用治法。治疗气虚血瘀,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以及内伤杂病因脾虚血 瘀所致者。

健脾通络法 治疗脾虚血痹或脾虚所致脉络瘀阻 所致诸证的常用治法。

运脾除湿法 运脾除湿法,是治疗湿浊内阻。脾胃气机升降失调 病证的常用治疗方法。若湿 浊内阻脾胃,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或升降反作,则上吐下泻, 脘腹痞满,胀痛,口淡多涎,食少体倦等症发生。

温阳化湿法 以治脾阳不足,土不制水,水湿内停之诸证。如阳虚水肿,湿阻 痛证,阳虚癃闭,泄泻带下等,皆可用本法治疗。

升阳除湿法 治疗脾虚湿病的常用治法。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胃腑不降,湿浊不化,困阻脾胃,则纳差腹胀,停于下 焦则腹泻,小便不利,上阻清窍,则头闷而痛,此皆脾虚湿胜为患,宜升阳除湿,乃为正治。

淡渗利湿法 治疗聚湿为水所致诸证。故凡水肿、水逆、蓄水、泄泻、眩晕、痰饮等病证,皆可用本法治疗。

清脾化湿法 治疗脾胃湿热证,以及 脾胃湿热导致它脏腑湿热诸证。故凡湿热阳黄、湿热痢疾、湿热 泄泻、淋证,湿热带下,以及急性湿疹,湿热水肿,外科湿热疮 疡等,皆可用本法治疗。
健脾化痰法 治疗脾虚痰湿证以及痰湿所致它脏诸证。凡咳嗽多痰,色 白易咯,胸痞恶心,肢体困倦,头眩心悸,苔白面滑腻者,均可 用本法治疗。

温阳涤饮法 治疗痰饮病证,俾使中阳振奋,饮化水去, 痰饮之病自除。

健脾托毒法 本法适用于外证气血虚弱,毒势已去,精神 疲倦,元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或外疡中期正虚毒盛, 不能托毒外达,以免毒邪内陷,疮形平塌,基底漫散,难溃难腐的虚证。

行气和胃法 治疗胃气 壅滞,脘痞胀痛,食纳减少,时作时痛诸证.

温中和胃法 治疗寒犯中焦,气滞疼痛,得热则舒,遇寒加剧,舌苔白滑,脉 象沉弦等病证。

降逆和胃法 故凡呕吐、 呃逆、暧气等因胃气上逆所致者,皆可用本法治疗。使胃气下降, 腑气不逆,而病可愈。

消食和胃法 治疗食积停滞, 脘腹痞胀、嗳腐吞酸、厌食呕吐、腹痛腹泻等证。

二、 调理脾胃治疗它赃疾病 

培土养心法 疗脾虚及心所出现的心悸, 怔忡、失眠、多梦以及妇女月经不调、崩中带下等病证.

培土泄木法 故凡脘腹胀痛、食少便溏, 吐酸厌食,胸闷脘胀,脉缓而弦者,皆可使用本法治疗。

培土宁风法 治疗脾虚不养肝,虚风内动之慢惊风,慢脾风等脾虚风动诸证.

培土生金法 以培补脾土,俾使脾气充旺,敷布精微,滋养肺金,以治疗肺脏亏虚的病证,谓之培土生金。

培土制水法 故本法即为脾虚不能制水的水肿 而没。

补脾益窍法 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 黄芪、升麻、白芍、黄柏、葛根、陈皮、当归、甘草等组成方剂, 以治九窍不利诸证。

三、 从它脏论治脾胃 

补火生土法 治疗火不生土,脾胃虚弱所致诸证; 故凡水肿、泄泻,腹痛,肠鸣、纳差、倦怠、四肢不温、舌胖淡, 脉沉迟等因于火不生土所致者,皆可用本法治疗。

抑木扶土法、 凡临床上因子肝旺脾弱所致之腹痛、 腹泻、纳差、胁痛等证,皆可使用本法治疗。

温肺和胃法 以治疗肺寒及胃所致病证。凡肺寒胃冷、虚寒 胃痛,肺寒吐血,肺寒及胃便血,肺寒痰阻等病证,皆可用本法 治疗。

四、 脾胃与它脏同治 

补益心脾法 临床上凡心悸、健忘、多梦、食少、体 倦、便溏、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病证,病机与心脾虚证相关者, 皆可用补益心脾法来治疗。

调和肝脾法 凡胁肋胀痛, 精神抑郁,脘痞不舒,胸闷呕吐,胃脘疼痛,肠鸣腹泻,女子不月,经行腹痛,乳胀乳癖,湿热黄疽,臌胀腹水等因肝脾不凋. 肝脾同病者,皆可用本法来治疗。

脾肺同治法 治脾肺两虚短气乏力,咳喘多痰,饮食不振,腹 胀便溏,自汗感冒等病证。

脾肾双补法 临床所 见,脾肾同病多表现在阳虚方面,脾阳虚衰,则运化失司,化源不继,久必肾精匮乏,肾阳虚衰,火不暖土,更可导致脾阳虚疲。 因此,两脏同时阳虚所出现的脾肾阳虚,则是临床常见之证。

心胃同治法 本法治疗心胃同病之冠心病,胸痹心痛,心悸怔忡,失眠不寐等病证,常可获得比单纯从一脏一腑治疗更佳的疗效.

疏肝和胃祛 凡以胁痛、脘腹胀痛、善怒,呕吐、吞酸、便溏、脉弦为主要表现者,皆可使 用本法治疗.

暖肝和胃法 治肝寒犯胃,胃失和降所致呕吐诸证,或胃虚肝逆, 浊阴上泛之头痛。

清胆和胃法 凡呕吐、眩晕、 心悸、失眠、嘈杂、癫痫等病证,具有胸痞痰多,口苦微渴,苔 黄而腻,脉弦或滑数者,均可使用本法治疗。

肺胃同治法 治疗肺胃失调,或肺胃津亏所致诸证。 故凡咳,喘,燥,呕吐、呃逆以及热病伤及肺胃之阴等病证.皆 可用本法治疗。

胃肠同治法 凡急慢性胃肠炎、胃肠溃疡 病、胃脘疼痛、寒热痞满、细菌性痢疾、肠激惹综合征,以及胃肠同病之胆胀等,皆可用本法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