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行山里的秘密——冶底岱庙探幽

 铁皮515 2019-04-30

晚秋时节,太行山灿烂的秋色,风韵犹存。昨天周日,晴朗少风,天随人愿,正好与“伊尹读书会”的几个朋友相约,我又去了一趟冶底的岱庙。说起冶底的岱庙,在国庆期间我也是刚刚去过的,如果算上前些年的走访,来来回回已去好几次。这次之所以又去,主要是觉得这岱庙藏着的许多秘密,我依然没有解开,感到十分好奇。

说起岱庙,也称东岳庙,仅在泽州县境内称为东岳庙的就有:周村东岳庙、尹西东岳庙、史村东岳庙、坛岭头东岳庙,数量不少,而且有的还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文物宝库中的明珠。而今天我要讲的这座岱庙,俗称西大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村镇冶底村,则是明珠中的明珠。

多年来,我走过许多地方,遇见过无数风景,也曾经留恋过许多地方灿烂的文化。然而,随着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越发觉得我们身处民族历史文化的宝库之中。

 冶底岱庙,似可与泰山岱庙比肩而立,我个人认为,这离不开庙前这棵“银杏王”的鼎力相助。

树是独树,却似乎是雌雄同体,周边子子孙孙,枝树丛立,密密麻麻,独木已成林,覆盖了几百平方米。据资料和实地考察,周围村落并无有历史的银杏树,这棵银杏树从何而来?这是一个秘密。

同行的人众说纷纭:一说银杏树原先可能不是一棵,也许其它只是没有保留下来;二说也许是两颗树或几棵树长到了一起;三说为雌雄同株天然而成。

传说中二郎担山的扁担,突然断了,从而化为这棵“银杏王”,似乎表明它的不凡身世:遇到大难而不死,或历经劫难而硕果仅存。古人对突发性的事件无法合理解释,似乎就寄托于传说,曲折地保留远古的秘密。

据中科院专家估算,冶底的“银杏王”树龄在5000-7000年之间。这棵 “银杏王”,不但在晋城地区的古银杏树中树龄最大,在山西地区也是首屈一指。就是和北京潭柘寺的古银杏树、山东莒县浮莱山的另一棵“银杏王”相比,也毫不逊色。

古人把对山和树的自然崇拜,延伸为一种民间信仰,最终成就了一座座庙宇。据军雷先生《冶底有棵“银杏王”》文中所说,秦始皇东巡到泰山封禅时,依古银杏树而建岱庙。如此说来,这位痴迷于“长生不老”的始皇帝,祭拜“银杏王”也在情理之中。 

我们来到庙前,最引人注目的除了“银杏王”,就是这对缺了前腿依然威风凛凛的石狮子。石狮子是沙石质地的,除了几百年的自然风化外,最主要的损坏就是在“文革”中缺失的前腿,这反而使得狮子凌空而立的气势更加生动和威武。

现在岱庙的大门牌匾,是当代著名学者罗哲文题写的。岱庙分为上院下院,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兼具南方园林的秀丽和北方庙宇的雄浑。北宋的天齐殿、金代的舞台,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进入大门,迎面是一个方方正正的鱼沼,鱼沼北侧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丛。金代的舞台在竹圃北侧,如一只大鸟凌空而立。同行的卫先生讲,这里的竹子是实心的,只有过节起旱船的时候,村里人才可以伐几枝。

鱼沼中,有色彩斑斓的鱼,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动。池壁南北侧上分别镶嵌有虎头石、龙头石。卫老师说:“水漫龙头雨水涝,虎头出水田地旱。虎头不露,龙头不淹,就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古人把握自然的智慧,可见一斑。

进大门左侧,是一座后土祠。我们这次是顺着右侧开始参观的,首先遇到的是靖王殿,供奉着唐朝大将军卫国公李靖,也就是惹得红拂夜奔的那位。岱庙东边不远处就是李靖驻过军的晋普山,山顶上有一座祭祀李卫公的大庙。

靖王殿北侧是奶奶殿,殿前是两棵人字柏,树根部的裂隙可以钻得过半大的孩子。据介绍,村里的孩子快成人时,总要钻一钻这两棵人字柏。粗壮的是男人树,苗条的是女人树,孩子们钻树时不能搞错。

柏树边上的石台上,有一口名叫龙泉的古井。井水清澈见底,可以照得见人影。水波不兴处,古韵幽然。

隔着鱼沼,远远望去,对面是五瘟殿。五瘟殿在后土祠的北侧,一排方形石柱立在狮子般瑞兽的柱础上,华美如斯。 我们沿着右侧甬道,望着小竹林,翻上高高的台阶,二门上的匾额写着“鱼吞清月”,而左侧的二门匾额上则写的是“柏映寒潭”。看着两块匾额,再回头看看鱼沼和人字柏交相辉映,想象月夜鱼沼、鱼戏清辉、戏云吞月的美景,不禁暗暗称奇。

缓步来到上院,首先是南侧金代舞楼,亭亭玉立。据知情人口述,舞楼建于金正隆二年(1157),早于高平王报村的金代大舞台。可惜东北角方形雕花石柱上的题款字迹现在已看不清楚。

上院的主体建筑是重建于公元1080年的天齐殿,又叫五岳殿,奉祀的是泰山神东岳大帝。天齐殿是方形的,也是整个岱庙建筑的精华所在,虽然历代都有修缮,但整体风格依然是建在宋金遗构的底蕴之上的。这个精美的大殿,有金代美轮美奂的石刻门框,线刻着狮、龙、菊、莲、牡丹、化生童子等图案;有殿前保存完整的四根方形抹角石柱和方形覆莲柱础,柱上有宋元丰三年(1080)的题记。殿内的木雕、石雕、壁画、藻井,保护完整,异常精美。

天齐殿东西两侧分布着龙王、关公、二仙娘娘、速报司神祠、阎王殿、牛王殿,再加上下院的靖王殿、奶奶殿、五瘟殿、后土祠,岱庙算是各路神仙大聚集了,这充分体现了国人实用主义的思维,当然也可以说是非常包容了。

岱庙方形的鱼沼、方形石柱和柱础,以及方形的舞台和大殿,处处体现了道家天圆地方的思想。鱼沼、竹圃、人字柏、银杏王、天齐大殿前的木鱼海棠,与整个建筑完美结合,体现着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深邃智慧。

这次参观,偶遇了游走四方,颇富传奇色彩的彭道士。交谈之下,稳语细声的他聊及传统文化,经历和见识都很丰富。据说,历史上冶底岱庙也曾经是道教全真派在北方的重要道场。

如果从空中俯瞰,冶底古村落就像是一只巨大的蝎子,冶底河穿村而过,而岱庙就在蝎子的一个钳子上,暗合星象阴阳之道。

冶底的古庙和民居不少,我们出了岱庙,已是中午。在冶底村东头的寨上,吃过简单可口的手工饸饹面后,我们参观了赵百万的大院、董娘娘的旧居,还有若干大院。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中,印象深刻的是老君庙前的石旗杆。据说冶底原来有5个石旗杆,现在只剩下老君庙这一根了。石旗杆,原来是出过举人的家,才可以竖的。突然想起晋城城区老黄花街上的旗杆院,那些远去的街和人,不禁惆怅起来。

冶底是个人口众多的大村,过去冶炼业非常发达,现在的村名也和冶炼有关。村中董姓是大姓,据说是西汉董仲舒的后裔。村中的前街、后街和横街,勾连出短短长长的胡同,无数个大院错落有致,尊卑有序,经历风雨,在那里屹立着。清化大道穿村而过,走向苍茫。行色匆匆,就留下一首小诗权作记念吧!

柏映寒潭秋意凉,鱼吞清月吐禅房。

树根人字龙泉井,竹里身心翠玉香。

天地同行廊案祭,人神合一舞台昌。

   客来殿宇精华在,狮看庙前银杏黄。   

面对曾经的名人、名村岱庙和6200年的“银杏王”,我们以区区百年,一孔之见,不免挂一漏万,只能用当地的一句谚语来表达这种遗憾——冶底献牛王爷,你心明白我心明白。

路线导航焦作走333省道,顺便可游孔子回车,聚寿山,玫瑰教堂等,只是路陡沟深,煤车较多,注意安全️!新手切勿驾驶️️!                                                     

❉❉❉❉❉❉❉❉❉❉

本期编辑:zl 

恋上太行,恋上走山的味道

走过秋天,留恋泽州最美秋景

云台山有条绝美的路,不走后悔一辈子!

晚秋,这个太行深山小县的柿子红成了天空上的小灯笼

太行贾家,以德行医,兴盛了四百年!

走云台壁挂公路,去焦作“最北村”、中国“袖珍村”!

总      编: 仝小四

总  策 划: 呼大仙   山阳李生

编  委 会: 刘建国   仝小改   郜希贤   申金星  

                 王龙卿   邱大军   李万明   董全云

                 贾惠献   王学兵   杨兴瑞   焦语录

执行总编: 刘文静

副  总 编: 赵   亮

营      销: 张    樱    王    强

用出世的心 看入世的事
行走太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