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个鲜 | 清宫绣作 重归北海御苑

 大木仓胡同9号 2019-04-30

为了将北海公园独有的亲蚕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创产品,让更多人熟悉并喜爱,2019年北海公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宫绣作的唯一传承者“御绣缘”携手,4月30日在琼华岛双虹榭打造了一处专事展示清宫传刺绣的展厅,为世人做一次现实版的清宫穿越。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位于琼华岛的双虹榭环境优雅,邻湖相伴,展室面积270平米,既有集知识性与欣赏性于一体的清宫服饰展览区,又有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文创产品展示销售区,此外还特别开辟出定制服务区为广大游客量身定做独一无二的御绣产品。

《礼记》有载: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齐盛,王后蚕于北郊,以供纯服。故此,旧时每年农历三月,皇后都要亲率内外命妇到先蚕坛拜祭“蚕神”,观桑制茧,垂范天下,以示“男务稼墙,女勤织红”的治国理念。

北海公园作为建园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典皇家御园,在东北隅建有北京最为古老的先蚕坛。先蚕坛是北京九坛之一,为皇室后妃祭祀蚕神西陵氏、行亲桑之礼的场所,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所谓“天子亲耕以供粢盛,后亲蚕以供祭服”,以此为天下的黎民百姓做出表率。清朝政权建立后,承袭历代的祭祀礼制,也因袭了以农桑耕织为主体的汉族传统礼法。

据资料统计,自乾隆七年(1742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170年中,皇后亲祭多达59年(次),其余是嫔妃或官员代祭。亲蚕躬桑之礼是皇家各类祭祀活动中少有的由皇后、嫔妃、公主、福晋参与的国家典仪。亲蚕文化成为北海公园深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康雍乾盛世,中国纺织刺绣已臻顶峰,三月礼拜蚕神,皇后身着奢华礼服,行走在如画园林之中,该是怎样一番情景,今人恐怕只能从流传下来的清宫图画中一探究竟了。

御绣缘将宫廷传统刺绣技艺与北海的园林文化特别是祈福文化以及花卉艺术相融和,结合当代审美元素,设计形成服饰类、祈福类、景观类、家居类以及时尚配件等文化创意产品62款。比如服饰类产品采用了北海园林中荷花、菊花、玉兰、西府海棠、梅花、紫藤、牡丹等花卉的美好姿态;家居类丝质吉祥抱枕,图案取材于北岸古建,鹭鸶、荷花、祥云组成的图案寓意琭琭荣华;龙坎肩的图案来源于著名的九龙壁上龙的形象,而另一款披肩的设计灵感则来源于西天梵境大慈真如宝殿内的佛教八宝图案。 匠心成造中华国礼,在北海为国内外宾朋展示中华绝技。

御绣缘所精之清宫绣作源于清代宫廷内务府广储司下属的六库、七作、二房,由司匠领催掌管作内事务。专司上用朝衣、礼服、袍褂、迎手、靠背、坐褥;内廷所用袍褂、补子、实纳上用鞢、甲胄等。制作程序严格,每成造一项物器,须礼部定式或在皇帝命题后由乾清如意馆画师绘制重彩小样,由总管太监呈皇帝预览,经审阅批复后交领催掌管成造。

清宫传刺绣是由宫廷服饰刺绣传承而来,刺绣针法多样,技艺精湛。图案主要由龙凤、人物、鸟兽、花卉、海浪、山石、云水、十二章纹等,完全沿用中国宫廷图案设计,寓意深远、吉祥,象征皇权永固,世代相传。

2019,清宫绣作驻扎御苑北海,为古典皇家园林又增添了一抹亮丽,御绣缘的精雕细琢,尽显皇家庄重典雅、富丽堂皇,在北海游园赏景,您一定会被她的文创魅力所吸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汪震龙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汪震龙

编辑/耿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