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9.5分的英版《都挺好》让人笑着流泪

 leee68 2019-05-01

年初,一部由正午阳光出品的电视剧《都挺好》,生动地把“中国式”家庭背后的满目疮痍给揭露出来,该剧照应了当下的现实生活,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共鸣。遗憾的是,在《都挺好》之后,市场上一时再难有现象级的现实主义题材剧出现。

“剧荒”是很多网友最深刻的感受。

庆幸的是,小编发现了一部神剧:《伦敦生活》第二季。相比《都挺好》,《伦敦生活》第二季表现出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魅力,自开播以来,就凭9.5分的高分获得豆瓣一周全球口碑剧集榜单的第三名。一季六集,单集不超过半个小时的《伦敦生活》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在此,我们窥探一二。

高级的“丧”剧

在小编眼中,《伦敦生活》跟《都挺好》一样,在剧情上都有着某种异曲同工的相似,“丧”是它们的共通点。在《伦敦生活》第二季的开头,女主Fleabag身处在一场拘谨又不自在的晚宴当中。女主周遭充斥的是:令人讨厌的假笑继母、猥琐肮胀的秃头姐夫、怯懦无能的父亲、给人希望却总是让人失望的亲生姐姐。女主经常能做的就是转向镜头,对着那些不存在的观众邪魅又无奈地一笑。

在这场如闹剧的家庭聚餐上,女主为了帮流产的姐姐打掩护,于是给众人讲自己流产了。这时混蛋姐夫开始出言不逊,因为他和姐姐克莱尔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女主一拳打向姐夫的鼻子,在她要打第二拳的时候姐夫向上挡了一下,拳头便打向了她自己,鼻血直流。

年轻的神父看出了她一身糟糕,也许是出于一个男人的怜悯,也许是出于一种似曾相识的相惜,神父坚持要送她去医院,可女主坚持不肯,所以神父给了她自己的名片,告诉她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去找他。而在这次家庭聚餐的间隙,女主出去抽烟,父亲也跟了上来,父亲拍拍她的肩膀,不时说几句安慰的话,还拿出了一个信封给女主,说是自己的一点心意!可当女主打开信封后,里面居然是一张高级心理咨询课程的发票,原来父亲想让她去做一下心理课程治疗,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女主无奈又苦涩地对父亲一笑,却又表现的那么习以为常。

可以看出,《伦敦生活》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的风格,它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丧”剧,对比《都挺好》,女主Fleabag是升级版的“苏明玉”,充满现实的暗黑感是《伦敦生活》呈现出的鲜明特色。《伦敦生活》充满“丧”感的镜头画面,在同质化的“暖剧”下,反而能够另辟蹊径击中观众的痛点,通过撕破现实生活的外衣,让观众切实体会到生活的重量。

我只是想有人能告诉我,如何去生活

如果说《伦敦生活》第一季,是一个关于逃避生活的故事,《伦敦生活》第二季是一个直面救赎的故事。

在第一季中,女主的生活一片狼藉。在事业上,女主是一个生活在伦敦的女屌丝,没有固定收入,没有光鲜的职业,依靠经营一个以豚鼠为主题的小咖啡馆儿为生,基本上光顾她店里的客人都是专程来蹭电蹭网的。在生活上,她是个不折不扣的“渣女”,她热衷出轨劈腿,热衷去找各式各样的炮友,她在剧中还经常偷东西,她在老爸家偷了一个雕像,去她家姐姐家还偷了一卷手纸,连和男朋友庆祝和好的酒都是偷的。在第一季,女主的生活就像一碗毒鸡汤,丧到了每一个人的心中。第二季其实更像一个与生活和解的解药,她不再“乱性”,与神父袒露心声,不再偷盗。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的结局并非像《都挺好》那样强行和解,而是将和解与矛盾并存,女主最终没有跟“神父”修成正果,而是独自离开,继续生活。《每日邮报》称《伦敦生活》编剧菲比·沃勒-布里奇“给了我们一个救赎,无情和美丽的结局”。

在第二季,故事围绕女主角与一位牧师展开,故事通过了一些宗教性的元素,让一个无神论主义者寻找到生活的希望。剧中的第五集让人印象深刻,女主来到教堂向神父吐露心声:“我想有人告诉我该相信什么,该给谁投票,该去爱谁,又该怎么表白,我只是想有个人能告诉我,如何去生活。”这一集打动了不少观众,Fleabag原来一直想得到姐姐和父亲的爱却一直假装不在乎,甚至不知道该如何继续生活。在这一刻很像我们生活中的某个时刻,情绪突如其来的崩溃而发生在内心的画面,想尖叫、咒骂、痛哭,似乎没人能听到你心里的呐喊和孤独。

《伦敦生活》和《都挺好》一样,共同的撕开了生活的遮羞布,这是他们备受好评的原因。释放藏在表面下的真实情绪,观众在剧中角色看到生活中的自己,谁的生活不曾一地鸡毛。

除此之外,《伦敦生活》给我们展示了一副女性自处的图景:我们不用伪装成可以完美处理一切的大女主,生活无需处处都完美,生活即便一地鸡毛,但我们依旧就可以带着问题,继续勇敢的活着。

打破“第四面墙”的表现方式,

观众与主人公产生心灵共鸣

《伦敦生活》中打破第四面墙的表演方式,是剧中的一大亮点。

在电影制作的处理手法中,绝大多数电影拍摄技巧都是带领我们进入故事,并让我们忘记自己正在观看电影,但打破第四面墙正好相反,它让我们记得我们确实是观众,正在观看屏幕上发生的一切。打破第四面墙,大概是被奉为法国新浪潮的最突出的标志性技巧之一。有意思的是,打破第四面墙的手法在后来被广泛运用,无论是笑点、反讽、亲密性乃至惊悚,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得到出人意料的结果。

第四面墙的打破是一种邀请观众进入故事的方式,一般运用这种叙事变化的技巧,基本可以暗示是一部相对轻松的影片。在《伦敦生活》中,女主时不时就会从剧情抽离,转向镜头用一针见血的戳穿、诙谐幽默的吐槽,试图与观众直接互动。在屏幕前的观众时而会和女主产生共鸣,久而久之,观众变成了最懂女主的人。

在《伦敦生活》里,我们同情女主,她没有情感发泄出口和倾诉的通道,所以她不得不面对镜头,打破第四面墙,她可以直接与我们倾诉,不需要遮遮掩掩,她表面上跟别人客套,但一扭头就说,我讨厌我自己。虽然她知道父亲与自己疏远,但她还是不厌其烦地去试探,让他出洋相。当她彻底无奈的时候,她转身,对着我们一笑置之,在那时候,她是痛苦的、尴尬的。通过打破第四面墙的手法,我们知道了女主只是一个假装正常,内心绝望压抑,渴望温情的女人。

第四面墙的打破可以让观众更接近角色,角色直视镜头然后直接跟观众对话,这无疑是角色真实想法的绝妙方式。除了《伦敦生活》,“打破第四面墙”的表现方式在《纸牌屋》中运用的炉火纯青,角色直视镜头区别于角色侧脸看向影院一边,“下木总统”直接向我们表达政见,是《纸牌屋》这部剧极具活力的重要原因。

总体而言,《伦敦生活》尝试用黑色幽默的笑料、撕破现实生活的“丧”感和打破第四面墙的表现手法,去刻画一个扭曲而动人的女性故事,它堪称英版的《都挺好》。更让人欣赏的是,剧中的主人公并没有“以爱为名”的出口,生活终究是一个人的。在《伦敦生活》这部剧中,客观为我们传达出:“孤独”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