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哄”老人开心沟通指南!

 南伯1 2019-05-01


来源:简书作者_彼岸悟语

“良言一句三冬暖”

曾经有位护理员很开心的对我说,她觉得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哄老人了,一哄一个准,在他人看来可能又脏又累又受气的活,到了她这里就变成了一份轻松、快乐的工作。

我相信她一定能够给予老人更好的照护,正如她所喜爱这份工作一样。

01

你有没有觉得老人对你不顺?不论你怎么做,他都不满意。

你有没有觉得老人越来越难伺候?吃的、喝的、穿的,都没有亏待他们,却还是老挑理儿。

你有没有觉得老人越来越爱唠叨?你还必须得耐心听,否则,他就不高兴。

当你有这些疑问的时候,不妨先安静下来,换个角度想一想:

你对老人真的了解吗,从生活习惯到家庭背景,从个人爱好到人生信仰,你是否彻头彻尾的了解过呢?

你在沟通的过程中是否做到了全心全意,给予了足够的尊重?还是半听半就,敷衍了事呢。

你是否有为了老人的开心主动去做什么事吗?而不是每天沉浸在繁琐的工作任务之中不能自拔。

没有哪件事情是可以随随便便一蹴而成的,照护老人尤其如此,除了细心、耐心之外,更要掌握一些独特的沟通技巧,才能够把老人“哄”的开开心心!

02

老年是我们每个人所必然会经历的人生阶段,我们通常都会说,人老的时候,性格往往就会变得像孩子一样,天真,任性,同时还有点喜怒无常,让人难以把握。

从生理上看,一方面这是由于老年人大脑的退化,情感的抑制功能减弱,他们的所言所为,都直接反映了他们内心最真实直接的想法。往事历历在目,近景一片模糊,说的也是老人由于记忆功能的衰退,记不清近期发生的事,所以往往会表现的反复无常,喜怒难测。

从生理上看,老人已经迎来了人生中的暮年时光,它不像少年、青年一样,未来还充斥着无限的可能性,可以为了未来而压抑住内心真实的情感。越到暮年,对人生也就看的越直接,喜怒哀乐皆显于神色,任性,直接,还喜欢让人哄着,这也就成了我们常说的“老小孩”现象。

作为老人的子女或是护理员,如果不能够正确的处理好与老人之间的关系,矛盾摩擦在所难免,更有甚者,不仅会让老人的健康深受影响,同时更会对照护者造成十分巨大的心理压力,怎么办呢?

研究规律——按规律办事!

作为“老小孩”的老人都有哪些表现呢?他们又有哪些具体的此案例活动呢?针对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我们又该如何出招呢?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老人的心理特点,并根据老人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自然能“哄”得老人开开心心。

03

“老小孩”这个称谓,从侧面也体现出老人会表现出和小孩子相似的心理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通常会觉得老爷子、老太太越来越糊涂,越来越任性,还不能说,一说就恼,脾气大得不行,谁也劝不了,越劝气儿越大,越劝越来劲。

虽然脾气性格像个小孩一样,但是我们不能像对待小孩一样去对待我们的老人。毕竟在你面前的不是初来乍到,一张白纸的小孩,而是有着几十年人生阅历,饱经风霜的生命,所以我们应该在给予足够尊重的基础上,去了解他们,关爱他们,才是最好的相处之道。

老人与小孩相同的心理特征:

▶ 老人和小孩对尊重和认可的需要都格外强烈

成年人有自己的事业、爱情、友情。可以从自己的事业、收入当中获得成就感,从同事、朋友那里获得尊重。

而老人、孩子在这些方面会比较欠缺,不容易得到尊重和认可,对尊重和认可的需要就格外强烈。任性、喜怒无常只不过是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的表现。

所以,在和老人沟通、相处的过程中,老人是被动的,护理员应该是主动的。作为护理员,在和老人相处时,我们要学会主动“哄”老人开心。

老人与小孩不同的心理特征:

▶ 1、老人的阅历是优势,老人的身体是劣势。

老人因为有阅历,所以,老人比小孩具备更强的分辨能力、判断能力。一些适合小孩的沟通方法,用在老人身上效果不明显。

老人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衰老,孩子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健壮。一个属于上升阶段,一下属于下降阶段。孩子天然会得到成长的满足、别人的赞美,老人在这方面的满足程度会比小孩子更欠缺。

▶ 2、老人的传世需要更为突显。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你知道古代中国人最重要、最重视的礼仪是什么吗?《左传》里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中国人传统家庭观念中,最重要的事就是传宗接代,传承香火,丧礼、祭礼远比婚礼要隆重和持久。中国人重视身后名,希望有人传承自己的物质财富,希望有人传承自己的精神财富,希望被人纪念。人越老,这种需要就越强烈。

基于以上分析,和老人沟通、交流、相处时,要注意:满足三个需要,忌讳一件事情

04

“忌讳一件事情”就是忌讳改变老人。

千万不要试图改变老人。

千万不要试图改变老人的观念、原则、态度、做法。老人的生活观、价值观、处世原则、处世态度是几十年生活经历的必然结果,已经定型,很难改变。

要求老人做出改变,则意味着对老人前半生的否定,任谁都无法接受这样的否定。所以说,试图改变老人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只能增加双方的矛盾,除此之外,毫无意义。

当然,指责老人更是不可取。推卸责任是人类的天性,指责是会传递的。无论是当面指责,还是背后指责,只会激化矛盾,加深裂痕,必须坚决杜绝。

中国人常讲“孝顺”,把“顺”当然孝的主要表现,意思就是凡事尽量顺着老人。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有时候老人的做法实现是不科学、不合理、不靠谱,那也要顺着老人吗?

这时候嘛,我们可以出个绝招——反证法。先顺着老人的意思说,然后,上纲上线,夸大一些,推导出一个恐怖的结论,自然就把老人“吓服”了。

例如:老人都比较节俭,剩饭剩菜都舍不得扔。这时候,千万别自作主张把剩饭剩菜倒掉。应该这样说:“老太太,剩饭剩菜才放了2天,我闻了闻,酸味不大,应该没坏,你把剩饭剩菜给我热热,我吃了吧。万一出了问题,我年轻,抗得住,顶多住几天院,花几千块钱,你们可千万别吃。”

一般情况下,老人就会主动把剩饭剩菜倒掉。如果老人还是舍不得,就继续夸大,直到倒掉为止。

除此之外,当遇到其他一些问题时,我们也可以先顺着老人的想法,给予一定的肯定,了解到其中的缘由之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

“满足三个需要”就是满足老人交流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传世的需要。其中,最突出的还是尊重的需要。

满足老人交流的需要

老人都爱唠叨,这其实是一种交流的需要。要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聊天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应付差事,老人说到得意的地方,一定要及时表示肯定、赞扬、惊讶……

满足老人尊重和认可的需要

要想方设法让老人感受到尊重和认可。

· 1. 多赞美、肯定老人的优点。

对于老人的优点,要及时的、经常的赞美和肯定,一定要真诚,别言不由心的。

比如,做的饭菜好吃、炸的丸子是一绝、调得馅味道好;心灵手巧,啥手工活都做的很好;生活习惯好,身体健康;心态好,人敞亮,啥事儿都看得很开;特别会养花、种菜,还能吃到自己亲自种的无污染绿色蔬菜;勤俭持家,总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 2. 反客为主,多讲老人的“光荣事迹”。

老人爱“翻打”,这一点相当恐怖。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都说过好多、好多遍了,还时不时拿出来当新闻讲,有时实在令人崩溃。

对于这个问题,据说,开车的人一般不会晕车。所以,这时候,要果断“反客为主”,主动讲一讲老人当年的“光荣事迹。”对于老人得意的事情,要多讲,主动讲,反复讲,掌握主动权。反正,最终目的都是让老人感受到尊重和认可。

· 3. 培养雅趣,扩大朋友圈。

大力支持老人培养一些兴趣爱好,琴棋书画、戏曲歌舞,还有老年大学,都要支持,并鼓励老人以兴趣爱好为媒介,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有了朋友圈,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交流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 4. 给老人找点事儿。

可以根据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给老人找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事儿不在大小,主要让老人觉得自己“有用”,从中获得成就感。

· 5. 放大正能量,培养积极心态。

在和老人聊天、交流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导向。对于积极的态度、说法,要给予肯定。“对,你这个想法好,老爷子(老太太)就是通情达理。”对于消极的态度,要婉转的压制,让老人心态更阳光。

满足老人传世的需要

用言行证明自己对老人精神财富的传承。如果老人喜欢节俭,就把自己日常如何节俭的事例、如何教育下一代节俭的事例当作谈资,时常讲给老人听。

如果老人在琴棋书画方面小有成就,那就培养自己和下一代这方面的爱好,实在不喜欢的话,至少要了解一点。体现出要把老人觉得重要的一些观念传承下去。

05

以上,分析了老人的心理特征,并提出,在和老人沟通时,要注意“满足三个需要,忌讳一件事情”。

文章不一定全面,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琢磨出自己的方法、套路,在和老人相处时更积极、更主动,让互相之间的关系更和睦,美满。

最后再总结一下沟通的要点:

沟通是心与心的交流。

沟通要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

尊重是最突出的一种心理需要。

沟通的关键是“尊重”。

这些规律,不仅在老人之间,在夫妻相处、和孩子沟通中都有所体现,只要能把握住沟通的关键、遵循沟通的规律,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