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勃:匆匆人世间,明艳一千年

 风吟楼 2019-05-01

弘扬传统文化,点评文史人物,品读国学经典.

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死于677年,只有短短二十七年。他是初唐四杰之一,其杰出文学成就及其影响力,使其在四杰中排名第一。

王勃,其人生虽然短暂,按现在来说,27岁才是人生创造辉煌的开始,但王勃的27岁却是生命的结束。27年短暂的人生,却创造出七彩的传奇人生。

出身不凡,书香世家弟

中国式父母总是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大千世界里,确实有些孩子,不用跑,已经站在起跑线上了。而今天说的王勃就是站在起跑线的幸运儿。

王勃出生在一个牛人辈出的书香大世家。到底有哪些牛人呢?现在来数数。

不说远的,只从曾祖父说起。其曾祖父王隆,在隋朝时做过多个地方的地方官县令,同时出书《兴衰要论》。祖父王通,隋朝大学者,大教育家,以教书育人为主,门下弟子有薛收、温彦博、杜淹,都是唐朝朝廷官至高位的要员。父亲王福畴,做过多个官位的官员,并写了一书《王氏家书杂录》。其两位兄长也是文藻出众。还有一位名人,关系疏了点,那就是他的叔爷爷王绩,写了一首十分出名的五言律诗《野望》,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从王勃家世来说,王勃算得上是官家子弟、书香世家子弟。因而,良好家世,注重教育学习的氛围,使得王勃一出生,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十七岁前,少年好模范

十七岁是王勃人生的分水岭。十七岁之前的王勃,是别人家孩子的典范。神童,少年模范生或者少年得志,这些标签贴在他身上,也是适合不过。

六岁时,你在幼儿园玩耍吧?王勃已经写文作诗,而且构思无滞,文笔流畅,词情英迈。与他的哥哥那样,文众出众,可羡慕死隔壁的家长们。确实有一家长十分羡慕,他是王勃父亲的好友,叫杜易简。他直接说隔壁老王家,“此王氏三珠树也”,王家的孩子都年少成材,多让人羡慕啊。

九岁时,你在为写日记烦恼吧?王勃已给把颜师古写所的《汉书》读完了。那是一本古文啊,王勃不仅读完,还做笔记,把书中不对的地方记下来,最后整理成册,形成一本书叫《指瑕》,就是指出有瑕疵的地方。

十岁时,你在提高阅读量苦恼吧?王勃已经用几月时间熟读六经,运用自如,自学了音韵。十一岁时,你在为应付课外知识头疼吧?王勃因为父亲说不懂医术为不孝,他便跟随名医曹元花了十五个月学习《周易章句》和《黄帝素问难经》。

十四岁时,你在为写作文发愁吧?王勃写文章,只需在心里草拟腹稿,下笔时,一气呵成,自成一文。

十五岁时,你还在为学习成绩绞尽脑汁吧?王勃在十五岁时,做了一件惊人之事,使得他名声大振。那就写给当时的刘右相写了一份报告,直言攻打高丽,增加百姓和朝廷负担,己引起百姓的不满。刘右相看了他的报告后,为他的胆色和才学感到震惊,表扬他为“神童”。十四岁,因文章得到伯乐赏识。

十六岁时,你还在为中考在努力奋战吧?王勃已获得公务员身份并任命做七品官。王勃因得刘右相赏识,并被其推荐给唐高宗,被唐高宗所知。同年,王勃参加公务员考试,一考就考上,并任命为朝散郎。

十六岁时,你周边认识的都是莘莘学子吧?而王勃己与一些政府官员来往。他考上公务员后,来到帝都长安,认识了一些政府官员,最出名的是杜少府杜镜。王勃曾为杜少府写了一首明艳千年的诗,那是杜少府到四川地方上任时,送别他的诗,诗名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词体现王勃在长安与杜少府交往虽然不长,但感情深厚。此诗一出,众人纷纷传阅,拍手称赞,也成了千古送别诗之典范。

十七岁后,青年倒霉运

十六岁考上公务员后,王勃虽被按了个朝散郎职位,但他被皇帝安排去给比皇帝儿子沛王李贤陪读。这一陪读,倒霉运气随之而来。

当时,唐朝流行一种娱乐游戏叫斗鸡。沛王李贤也是斗鸡游戏的忠实粉丝。有一天,沛王邀英王斗鸡,既然要斗,那就想斗出个输赢来。为了助兴,沛王让王勃写一份文稿,提升士气,打击敌方。王勃还真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文章一出,众人点赞。好东西自然会广泛传播。这一传,传到唐高宗手上。唐高宗一看文章,气歪了胡子,认为王勃在兄弟之间挑拨离间,是不怀好意之人,长此下去,重现兄弟残杀的历史。于是,命人把王勃赶出长安。

王勃在长安仕途只有短短两年。他深知,一离长安再难回首,心里充满了悲愤和无奈。真是成也文,败也文啊!

十八岁的王勃,离开长安时,想起杜少府任职的四川。于是打包行李,直奔四川去。到了四川,王勃虽然平日游山玩水,但孤寂怅惘难以消除。他写了一首诗《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诗中,王勃对来到四川的不得已,对故乡的悲思之情表露无为。

王勃在巴蜀旅居了三年,三年只有风景与诗相伴。但他也渐渐悟出一个道理,生活还要继续,没有文官发展,也可以到武官阵地上发挥。

二十二岁,王勃到虢州参军,想发挥他的医学才能。怎知在虢州差点要了他的命。在虢州参军时,因心软而私藏了一名犯罪的奴隶。但藏了后,自己又担心事迹败露,会给自己惹来麻烦。于是,王勃把那奴隶杀了。杀人是死罪,王勃很快被投进大牢。人生陷入绝望。过了一段时间,适逢唐高宗大赦,王勃得以把命捡回来。

王勃因这事,再也不敢与官场打交道了,真正做起了无业游民。

溺水而亡,魂归南海里

王勃的父亲因他的杀人事件受牵过,被贬为交趾令。王勃出狱知道后,心里内疚和自责,决定前往父亲工作的地方陪伴父亲。

王勃前往的途中经过南昌,恰逢滕王阁大宴宾客,主办人阎都督请前来的人作诗写赋以示祝贺。王勃借此机会写了名传天下,留传千古的文章《滕王阁序》。

文章洋洋洒洒,九百多字,写出了“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的山容水态,描绘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青天碧水图,表达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情怀。

宴会过后,王勃继续启程前往交趾,来到南海坐船前往时,在海里遇到风浪,被淹而死,时年27岁。

王勃一生是短暂的,但也是长久的。他写下的诗赋并没有因其死亡而消失,而是明艳了千年。毛泽东曾评价王勃说:“这个人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丽,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很可以读。这个人一生倒霉,到处受惩,在虢州几乎死掉一条命。所以他的为文,光昌流丽之外,还有牢愁满腹一方”,并认为“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

袁腾飞老师为你讲历史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