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服科普】如何快速分辨贴里和曳撒?

 hongtongshuxia 2019-05-01

引导语:贴里的形制与曳撒看似相近,但是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两者存在很明显的区别。


【汉服科普】如何快速分辨贴里和曳撒?

来源:@羽汇汉服    编辑:空音

曳撒(yì sǎn ),读法源自蒙古语,为“一色(shǎi)”变音,来自蒙语“质孙(jisum),元代服饰之一,本意是蒙古袍。

曳撒又称”衣色“”一色““一撒”,发音承袭自元制。

在明早期仍多称呼断腰袍为质孙,并且依其主要特点作为内廷侍卫服饰,后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款式也不断变化。永乐以后曳撒的称呼逐步增多,窄袖也逐渐变为琵琶袖。

(古画上的曳撒)

贴里、帖里是蒙古语有褶子袍子的意思,是自元代的舶来品,是明朝出现的一种腋下系带的袍。

在明代的士庶群体中,贴里也广泛作为常服。

明代士人通常将贴里穿在袍内或褡护之下,贴里的褶子能使袍身宽大的下摆略向外张,显得端庄稳重。贴里根据其形制还可分为大褶、顺褶、旋褶等。

(贴里出土文物)

快速区分曳撒与贴里

贴里的形制与曳撒看似相近,但是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两者存在很明显的区别。

一、都是上下分作两截,但曳撒只是前襟分裁而后身不断贴里则前后襟均为分裁

二、两者腰部以下都是褶裙,关键区别在于有无马面,贴里腰部以下做褶,大褶之上有细密小褶,无马面,而则是马面裙。

三、贴里衣身两侧不开叉,亦无摆而曳撒因为只有前襟是分裁的所以两侧是有开叉的,开叉处有接外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