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鸟类从数量50亿到一只不剩,人类只用短短50年!

 kanglanlan 2019-05-01
图片
你能想象一种曾经遮天蔽日的鸟类,可以在短短50年间变得一只不剩吗?19世纪初、中时期,在美国有种很常见的鸟类——旅鸽。但在1914年9月1日,最后一只名为Martha的雌性旅鸽死于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它的逝去,代表一个传奇物种就此消失,也让人类开始关注濒危物种的灭绝。 (来自:鱼视角)
图片
旅鸽(passenger pigeon),也叫漂泊鸟,体长35-41厘米,体重约250-340克,体型和我们现在所见的鸽子相差无几,但尾羽较长,占身体的近二分之一。据资料记载,旅鸽喝水的时候会把头伸进水里,只露出眼睛在水面上。它们走路时,头会笨拙地上下晃动,还会不停左看右看,喜欢一边进食一边啼鸣。 (来自:鱼视角)
图片
旅鸽是当时北美大陆数量最庞大的鸟,北美洲里每四只鸟就有一只是旅鸽,有人估计当时总数多达50亿只。它们通常成群移动,达数十亿之多,从天空落下的粪便多到让人不敢出门。画家兼博物学家奥杜邦(John J. Audubon)看见一大群旅鸽从上空飞过,耗时整整三天才全部飞越完毕。 (来自:鱼视角)
图片
一般来说,族群量较少、分布范围越小的物种容易灭绝,但旅鸽则相反。那种群数量这么庞大的旅鸽是如何在不到50年间绝迹的?完全是人类猎杀造成的吗?据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原因很可能是综合性,旅鸽也并非一直维持如此高的族群数量,但人类确实是主凶。 (来自:鱼视角)
图片
一方面当然跟人类猎杀有关,当时旅鸽因肉味鲜美成为北美开荒牛的食物或者绞碎当成农场的饲料,因有利可图(每打31美分),旅鸽的职业猎人应运而生。此外猎人除了使用传统的弓箭、弹弓和枪枝猎杀外,还会把一棵棵树烧掉或砍伐做成家具。 (来自:鱼视角)
图片
另一方面,橡树产量不稳定。虽然旅鸽的食物来源多样,不过仍以橡实(果)类为主食。但研究显示,北美洲的不同树种,产量也不同。如红橡木不同年份的产量差距有12倍之多,而白橡木的差距则高达136倍。综合气候因素,推测到当时期橡果产量大减。尽管旅鸽数量庞大,但当欧洲人到达北美洲时,旅鸽数量已经大幅下降。 (来自:鱼视角)
图片
在食物减少、人类猎杀的双重压力下,旅鸽的数量一降再降。到开始醒悟旅鸽数量减少需要保护时,野生旅鸽已几乎灭绝。后来科学家试图以人工饲养繁殖的方式保育旅鸽,但也失败了...旅鸽的悲剧一直提醒人们,地球上有很多美丽的物种,当我们不认识时,也许它的消逝并不觉得遗憾;但当我们想接触它们的时候却已无机会。 (来自:鱼视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