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谁的官职大?

 茂林之家 2019-05-01

同时出现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这些官职的是清朝。其中总督、巡抚属文官,将军、都统、提督属武将。下面有书君带大家来理一理这些官职大小。

一总督(从一品官)

清朝的地方官中,乌纱帽最大的是总督,从一品官,是最高行政长官。掌管政治,军事,经济。

清朝时候共有九大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还有云贵、四川、陕甘、东三省总督。

其中直隶总督在天子脚下,比其他八个总督权利还大些,如李鸿章就是直隶总督。左宗棠当时是陕甘总督。

除此之外,清朝还设有专门管理事物的总督,如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

二:巡抚(从二品官)

巡抚刚开始是临时派遣性质,巡抚某某地,相当于现在的上级检查团。

清朝时候已是定制,巡抚是一个省的最高长官,正二品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管理一个省的军事、吏治和刑狱。

清朝历史上有名的巡抚是刘铭传,任台湾巡抚,还有一位是于成龙,曾任福建巡抚。

三:将军(从一品官)

清朝的将军分三种,都是从一品官,第一种是宗室爵号,并非实际职务。

第二种是带兵出征时任命的临时统帅,虽是临时工,但担任这种职务的都是王公大臣,相当于现在的五大战区司令员。

第三种是驻防将军,以八旗兵分别驻于各省要地。驻防将军是当地驻防八旗兵的最高长官。相当于现在的集团军军长。

清朝时候全国共设有驻防将军十四人,分别驻守全国各处要塞,如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等边塞之处,镇守边疆。

清朝最有威望的大将军是雍正时的年羹尧,平定了西藏。

四:都统(从一品官)

都统是清朝八旗中各旗的最高长官,从一品,管理各旗的户籍、田宅、教养、营制、兵械以及选官序爵、操演训练的事务。都统是由皇帝任命的。都统一般是由满蒙王公和朝廷重臣兼任,比如历史上的和珅就曾任过都统的职务。

五:提督(从一品官)

提督在清朝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从一品官,是各省绿营的最高长官,就是统管汉人兵员的官员。一般一个省设一位提督,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员。

另外清朝还另外设水师提督,如福建、广东、长江水师提督。还有九门提督,也称步军统领。

六:总兵(正二品官)

清朝设有总兵一职,正二品,受提督统管,总兵管理本镇军务,提督和总兵都由绿营中的汉人担任,是汉人武官能出任的最高官位了。全国在编制内的总兵不过才80多人。

将军、都统、提督都是武官,品级相同,没有高下之分,但提督用的汉人,清朝重用八旗子弟,轻汉人。所以实际上提督是没有什么实权的。


大清王朝地方官编制以总督和巡抚为最高。总督,通常节制一至三省,以两江总督为例,即节制三省,分别为安徽、江苏和江西。那为何节制三省却称两江总督?因为在明朝时期,安徽和江苏是一个省,为江南省,故而称之“两江”。那巡抚乃一省之长,对所管辖省份之政吏有直接管理权。那么这总督和巡抚都是是什么关系?上下级还是各司其职?

封建官员之官阶讲究品阶,我们先来看看督、抚各自品阶。总督(通常要兼兵部尚书衔,方便管理地方军务)品阶从一品,巡抚(通常兼兵部侍郎衔),品阶正二品。而且从职责来看,总督对巡抚有节制权力。如此说来品阶较高的总督不就成了巡抚的上司了吗?其实不然,因为上文仅提到“节制”并没有说“管理”和“领导”,这节制和管理差了不少层。

图1 曾国藩(1811年-1872年)

既然并非上下级,那么这督、抚之间是否有明确之分工呢?应该说有分工,但是实际上很不明确。总督主要是督辖区之军务,督了军务就要督地方财政。举一例,两江总督曾国藩和自己保荐之人江西巡抚沈葆桢闹翻了,闹翻之原因是沈葆桢想自行发展和管理江西军政财务,摆脱曾国藩之湘军节制,因而沈自作主张将江西粮饷节流本省,大大缩减对湘军之供给。曾国藩开始还能退一步,后来沈葆桢干脆彻底将江西之钱粮留为本省,分毫不给湘军。这一下,曾国藩忍无可忍“狠”参了沈葆桢一本,参本上就提到,总督有督地方军务和支配地方财政之权,江西巡抚沈葆桢属“越权”。本以为中央政府能够全力支持自己的曾国藩,得到的上方答复是“各打五十大板”,处理结果是江西之财政江西与湘军均分,各十万两。

此例说明总督之职权范围,同时也说明督、抚之间职责之模糊。朝廷“老好人”之做法,固然有忌惮湘军之强盛而尾大不掉之因素,但也不能说朝廷完全不讲道理,不用说别的,一省主管财政的布政使和主管官员政绩及人事安排的按察使都是巡抚的直属下属,你说这财政权和人事权归谁管?上例说是在动荡年代,总督督军职责重大,自然权力也占优。那么在承平日久之时,总督岂不无事可为?答案自然是非也。

图2 前往总督衙门的清朝官员

别忘了总督对巡抚可有节制权,虽然不是直接领导,但“节制”这就够了,所以总督往往会不甘寂寞干预地方政府。当然了官面上出发点都是为了大清王朝更好地蓬勃向上。总督这一伸手,就能碰到巡抚及以下地方官员之肉,巡抚之下藩、臬两司(布政使和按察使)不过正三品,自然不敢直接同从一品甚至是正一品(大学士衔)之总督较量,但是巡抚们可就有不甘当“软柿子”之辈。上文之例,已然说明一些问题,沈葆桢乃晚清之能吏,为了朝廷和个人发展不惜与恩人曾国藩绝交。督抚之关系,可见一斑。

其实上文曾、沈二人之督、抚关系之僵,在大清王朝历史上只能算“小巫”,毕竟曾、沈不经常相见,多是书信公牍往来。而这“大巫”正是“同一屋檐下”之督抚二人,那矛盾可大了去了,大到你死我活之程度。这“不幸”的“同一屋檐”共有四处,即两广总督与广东巡抚同驻广州,闽浙总督与福建巡抚同驻福州,湖广总督与湖北巡抚同驻武汉和云贵总督和云南巡抚同驻昆明。此四处督抚之争可谓是花样百出,明争暗斗是鸡犬不宁,其案例更是不胜枚举。结果是督与抚是各有胜负,打个平手,本文就不再一一赘述之。

图3 清末的浙江巡抚衙门

关键是这督抚之争必然会对地方隶政产生极坏之负面影响,难道皇帝老儿不知晓,任由督抚之间互掐打闹?皇帝老儿当然不是“睁眼瞎”,尤其是大清王朝皇帝,眼线遍布帝国每个角落,各种密折奏报,督抚那点事儿那是门儿清。之所以如此还“纵容”督抚斗争,其目的就是为了督抚之间互相制约,避免一人在地方独大而形成外强中干、尾大不掉之势。至于地方吏治废弛些许之代价,对于统治者们来说,这个值!

然而,通常之外就会有个别与众不同之案例,此四处督抚之间也有和睦相处之美例,属实值得一表,兴许会对读者朋友有些许启发。

咸丰四年,回头浪子胡林翼屡立战功,咸丰皇帝擢升他署理湖北巡抚,此为胡人生飞跃之里程碑。在好友曾国藩的鼎力相助之下,胡林翼很快获取湖北巡抚实授,成为湘军集团最早功成名就之人。咸丰五年,荆州将军官文,成为湖广总督,节制两湖军务。这一人事安排是很别有用心的。先说胡林翼之所以能够超越曾国藩被任命巡抚之职,主要原因就是咸丰皇帝顾及曾拥兵自重,但是不管是曾还是胡都是湘军圈里人,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相信咸丰皇帝和他的智囊们也不会忽视这一关键点,所以急需要可靠之人监视之,这个时候官文就大有用场。

图4 胡林翼(公元1812年-公元1861年),字贶生,号润芝,晚清中兴名臣之一

官文,满洲正白旗出身,王佳氏。正白旗乃属上三旗,真正是皇帝的“家里人”,绝对可靠。另外,官文做过荆州将军对湖北军务有所了解,并且也和太平军过过招,所以官文显然是湖广总督最佳人选。当然了,论才能,官文自然被胡林翼甩出好几条街,所以刚开始胡并不待见官文,甚至据说官文三次屈尊亲自拜访,都吃了胡的闭门羹。

眼看督抚斗争大戏重复上演,胡林翼也准备参劾官文腐败之档口,胡林翼身边一名仕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此人乃日后大清著名理财宰相阎敬铭。阎敬铭提醒胡林翼,此次参劾结果并不好说,倘若参劾不成难免节外生枝。另外,就算参劾成功,朝廷再换总督怎么见得会比官文好对付?官文这个人,能力确实一般,也愿意贪点小财,但是此人有自知之明,并不是没事找事,好贪权夺功,指手画脚之辈。只要咱们能和官文搞好关系,每年给他个十几万两银子花花,湖北之事还不都是胡大人您一个人说了算。

图5 官文(1798—1871年)又名儁,王佳氏,字秀峰,又字揆伯,满洲正白旗人

要不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经阎敬铭指点,胡林翼如醍醐灌顶,顿时销毁参劾奏本而改为登门拜访总督大人。而且,日后官文和胡林翼二人还发展成了亲戚,胡林翼之老母认了官文小妾为干闺女,也就是胡林翼的干妹妹,这确实给足了官文面子。八卦一下,据说官文此妾非彼妾,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此妾能让一品大员,皇旗出身的官文跪搓衣板,如此看来,胡林翼这个妹妹认得值得。

反观官文,难道他对于胡林翼的小九九毫无察觉吗?答案自然是否定。官文虽能力不高但绝非庸碌,不信且看官文如何答复下属智囊。一日,有人在官文跟前说胡林翼在湖北只手遮天,根本不把您这总督放在眼里,得适当收拾一下胡林翼而偃其嚣张气焰。官文答,你认为我是否有统兵御敌,甚至驱敌于千里之外之才能。下属诚恳道,没有。官文说,既然没有咱就老老实实等着坐领功绩罢了。果然,日后湘军成就伟业,官文到成了曾国藩推举头功之人,所以说,官文也是有道之人。

图6 乾隆年间山西巡抚鄂弼奏折

不管怎么说,此督抚二人之合作相得益彰,各得所需,堪称大清王朝督抚合作之佳话。只可惜,胡文忠公(胡林翼谥号文忠)刚年入半百就溘然长逝,这段督抚合作佳话也就此终结。之后,这湖广总督和湖北巡抚就再也没有安宁之时,直到大清王朝之灭亡。

文:王金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清朝为例:

总督:

总督是地方上最高大员,堪称封疆大吏,官阶为正二品,实际操作中,总督一般会加挂尚书、大学士等从一品甚至是正一品的品阶。清朝设有九大总督,除了直隶和四川单省设置有总督,其它七大总督都署理两个省以上,总督拥有包括属地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最高级别的管理权。

直隶总督由于在天子脚下,别看只管一省,但实属各大总督之首。

除了地方九大总督,清朝还在部分时间段设置了一个漕运总督,两个河道总督(江南、东河)。

巡抚:

巡抚是每个省份的最高官员,官阶为从二品,低于总督,每省都会有且只能有一个,但像直隶、四川这两个有总督的单省,为了避免机构重叠,干脆就取消了巡抚这个职位。在有些地方(如甘肃)和有些时间段,总督衙门所在的省份,也会由总督兼本省巡抚。巡抚负责管理属地的政务为主,军务为辅。

总督与巡抚可能会有督抚同城的现象,从级别上,总督要比巡抚高,但两者之间并非直接隶属关系,总督比较偏重军政,巡抚偏重民政,巡抚可上达天听,直接对皇帝负责。在清朝统治前期,总督权力绝对大于巡抚。到了中后期,巡抚与总督在督抚同城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措施无非两种,一种是像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那样,干脆把广东巡抚裁撤掉;另外一种就是像两江总督(管着江苏、安徽、江西)那样,到了后期安徽、江西两省巡抚无论从名义上还是业务上都不再归两江总督管辖。

将军:

将军一职,顾名思义,是主管军务,清朝入关之后,在重要的城市都驻防有八旗军队,乾隆年间基本固定下来,共有十四名将军,他们的称号就是驻扎地名加将军二字。从品阶上来看,他们是从一品,甚至比总督都要高,这与清朝统治体系有关,他们本身都是满蒙出身,就实权来说,大部分将军低于总督。

但是边疆和清朝发迹的几个省份,由于不设总督,所以驻防将军们不仅负责军务,事实上也要行总督之实,军政民政都是最高领导。比如盛京、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这五个地方,就都是将军辖区,没有总督。

既是总督驻地、又有驻防将军的城市,比如广州,涉及军务大事,一般会采取将军领衔、会同奏事的模式。两者互不隶属,万一真要是矛盾重重,那就看各人能耐道行了。

都统:

都统与将军一样,都是从一品,满蒙汉各有八旗,合计二十四旗,二十四位旗务都统管理本旗军务民务全面工作。清朝后期的旗务都统一般没有实权,是由各中枢大臣兼任。

除了旗务都统,还有各地的驻防都统,由于与驻防将军级别相同,所以驻防将军与驻防都统一般各有管辖范围,驻防将军手下设置的助手叫做副都统。驻防都统在乾隆年间只设有三个,分别是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和乌鲁木齐都统,其中前两者不受驻防将军节制,乌鲁木齐都统与和伊犁将军在管辖范围上有一定重叠,因此,乌鲁木齐都统虽然品阶与伊犁将军相同,实际上地位要低于伊犁将军。

提督:

掌管八旗的叫都统,掌管边疆省份之外的各省绿营军的就是提督,品阶与都统一致,都是从一品。

除了各省提督,清朝中后期还设置有水师提督,京师还有九门提督,他们的品阶全都一致。

提督都是从一品,那么封疆大吏九大总督才是正二品,总督又偏重军务,岂不是要受很大委屈?

文章开头阐述过,现实操作中,各大总督一般还会有加挂尚书、大学士名衔,足以达到文臣钳制武臣的设置作用。

总兵:

清朝总兵品阶为正二品,全国定员八十多名,受本省或本水师提督直接统辖领导。

综上,如果硬要排出品阶和实权的高低,那么从高到低,大概可以采取这样的排列方式:总督、将军、都统、提督、巡抚、总兵。


首先,说一点,这些官职基本上都是明清时期的官职,与之前的王朝官职完全不同。



清朝一共有9个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四川总督、陕甘总督和东三省总督。总督是一品大员,属于清朝的高级官员。总督属于文官,地位类似于战区司令,负责两三个省的军队事务。有的总督不能干预地方上的政务,总督和巡抚属于同事关系,并不是上下级关系。例如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两个官职负责的事务不同而已。



巡抚是一个省的最高军政官员,巡抚一般都是正二品或者从二品的官员。按照清朝的规定,一个省有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员。布政使负责全省的民政,按察使负责全省的司法工作。至于巡抚则负责全省的全面工作,有的巡抚负责军政民财等各方面的事务,不过有的巡抚不能管理军队。由于河南、山东等省份没有总督,巡抚的权力略微大一些。



提督是武官,在品级上,提督是从一品的高官,比巡抚的地位还高。但是由于文官高于武官的惯例,提督需要服从巡抚和总督的命令。提督负责管理全省的驻军,类似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在南方的各个省,都有提督。但山西、河南等省份没有提督,提督的事务由巡抚负责。由于提督是武官,镇压农民起义是责无旁贷的。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广西提督向荣一路追击太平军,从广西追到了江苏。



至于将军,分为了广州将军、西安将军、杭州将军等等。清朝入关以后,全国的主要城市都驻扎八旗军。总督只能调动绿营兵,根本指挥不了八旗军。八旗军服从镇守将军的命令,但各个地区的驻军数量都不多。一般情况下,一个省只有几千人。年羹尧被降为杭州将军以后,他只能调动浙江省的几千八旗军。至于数量比较多的绿营兵,不归各地的镇守将军管理。



总兵是明朝出现的一种高级武官,在明朝时期,全国只有20多个总兵,总兵的含金量是比较高的。但是进入清朝以后,总兵的数量扩大到了80多位。清朝的总兵负责管理一个镇的官兵,镇是清朝的一种军队编制,例如太原镇、高州镇等等,一个镇有1万多驻军。总兵的地位类似于军长,在品级上和巡抚相当。但是在权力上,连提督都不如巡抚,就不要说总兵了。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这些都是清朝的官职,其中总督、巡抚是文官,将军、都统、提督、总兵是武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清朝的官职:

总督:清朝的总督承袭明朝,但是权力远大于明朝,是清朝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官阶从(zong)一品,下辖一省或数省,“总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同时节制兵权和监察地方,除了节制所属各镇、协外,还有直接统领的军队,称为“督标”,一般加兵部尚书和督查院左都御史衔。漕运总督、河道总督直接统辖的绿营兵被称为“漕标”、“河标”。

巡抚:巡抚是清朝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官阶正二品,其职责为“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民政刑……”,巡抚受总督节制,凡不设总督的省份由巡抚提督军务。除了节制所属各镇、协外,还有直接统领的军队,称为“抚标”。

将军:清朝八旗驻防兵的最高军事长官,一般是旗人。清朝初期官阶为正一品,乾隆时改为从一品。其全称为“挂将军印镇守处”,其下设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职,清朝一共在14个地方设立了将军。驻防将军的实权虽然不及总督,但官阶高于总督,当驻防将军与总督同驻一省时,一起上奏时,一般是将军领衔。

都统:都统是一旗的最高军政长官,是满语“固山额真”的汉文名,分管该旗的户籍、田宅、营制、操演训练等军政事务,清初满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各设一名都统,共24名都统,官阶正一品,后改为从一品。

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是清朝各省绿营兵的最高军事长官,俗称“军门”。每省一人,节制本省的绿营兵,官阶为从一品,比巡抚高,但必须受到总督的节制。

总兵:全称为“镇守总兵官”,设于明朝,清朝承袭,负责军队的训练和指挥作战,官阶正二品。


清朝时设有总督、巡抚、将军、督统、提督、总兵,各自的职权不同,管辖区域不同。

将军、总督级别最高,边远地区驻防将军为最高军政长官;总督、巡抚、督统为地方军政长官;提督、总兵为汉军绿营军事长官;另有京城九门提督、水师提督。

一、清朝的将军分为三类。

(一)驻防将军,全国设有14个满族驻防将军,官阶为从一品,边远地区驻防将军统管军政,如伊犁将军、盛京将军、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绥远将军等。

内陆驻防将军则不理民政,以驻防地前缀命名,如江宁将军、福州将军、成都将军等,统领八旗军兵,与总督同城时互不隶属,遇事共商,联名奏章,将军列名在前。

(二)清朝皇室九等爵位中的第6~9等称号。

镇国将军,爵位第六等,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麒麟;

辅国将军,爵位第七等,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狮子;

奉国将军,爵位第八等,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豹子;

奉恩将军,爵位第九等,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老虎。

(三)武职军官率军出征临时授予的称号,事毕收回。

本文述及的是指驻防将军。

二、总督,正式名称为“总督xx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事务”,有的督抚同城“兼理巡抚”,有的江河事务繁重“兼理操江、河道事务”,两江、直隶总督“署理南、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节制北洋水师。

总督,为地方官员中级别最高、权力最大的军政官员,官阶为正二品,加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则为从一品,习称“封疆大吏”,权势显赫。

总督管辖军队,只限管辖汉军绿营军队,管辖的汉军绿营军队称“督标”,八旗军队归驻防各地的满族将军管辖。

计设有直隶、两江、两广、湖广、闽浙、云贵、陝甘、四川八总督,后增加东三省总督,四川总督管辖一省,则不设巡抚;其他总督管辖多省军政事务,但以军事为主。

总督,类似新中国成立初期设立的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东、中南六个大区政府主席,管辖数省,但比大区政府主席权力更大,比大区政府主席还多执掌军权。


此外,尚有负责南粮北运供给京师的漕运总督,管理河务的河道总督。

三、巡抚,为一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掌管本省的军政大权,官阶为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为正二品,管辖的汉军绿营军队称“抚标”,节制驻省汉军绿营军队最高军事长官提督;同总督一样不管辖八旗军队。

总督、巡抚均为直接听命于中央政府的地方军政长官,木有隶属关系,但总督官阶高于巡抚,对巡抚有督察权。

四、督统,官阶为从一品,设于省级边远地区,最高军政长官,如热河督统、察哈尔督统。

五、提督,官阶为从一品,为一省汉军绿营最高军事长官,管辖的绿营军队称“提标”,受总督、巡抚节制。

清朝还设有京城九门提督,卫护京都。

清朝海军也设有提督,为舰队最高军事长官,如北洋水师提督,福建水师提督。

六、总兵,又称总镇,官阶为正二品,为驻防军事要地,一镇汉军绿营最高军事长官,管辖的绿营军队称“镇标”,受提督节制。

仅供参考。


总督、巡抚、将军、总兵等官职在明朝和清朝时期都有,但是,其职权却相差巨大。以总督为例,明朝时,总督只是一个临时差遣的官职,因此,总督的全称为“总督某某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总督的正式官职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为从一品。

清朝鼎盛时期疆域

但是,到了清朝时期之后,虽然延续了明朝的叫法,但是,总督已经由临时差遣变为固定职位,成为一个省或一个区的最高长官。因此,这些官职在不同时期的权力天差地别。我们以清朝的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为例。

先说总督。明朝时期的总督,负责一省或数省的军民政务。例如清朝占领天下之后,刚开始将天下定为8督12抚。8个总督分别为直隶、两江、陕甘、湖广、闽浙、四川、两广、云贵八个。作为省级的最高官员,总督是由侍郎级别的高官补授总督,为正二品或高配从一品。

清朝各省总督设置

一般而言,清朝时期的总督管辖之地为一省或两省,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但也有特殊的情况,例如清朝末年的东三省总督就管辖了三省之地。而在清朝初期,有过管辖6省的大汉奸洪承畴担任总督一职。也有两江总督例兼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事情。就级别而言,总督在清朝为从一品或正二品。

巡抚与总督一样,都是在清朝时期才固定下来的官职。同样,巡抚也是管辖一省军民政务的高官。例如,清初定的8督12抚,除了8大总督,12抚就是各个省份的巡抚。巡抚的官阶是比总督要低一级,为正二品或从二品。但是,巡抚并非总督的属官,更不是他的下级,在职责和权限上,总督和巡抚也是平等的。

当然,清朝时期的巡抚管辖之地为一省。比之经常能管辖两、三个省份的都督,就实际权力自然要小一些,同时,由于其级别比总督要低一级,因此,虽然巡抚和总督彼此之间并无从属关系,但是,无论是级别还是实际权力,总督都要大于巡抚。

江苏巡抚衙门旧址

然后我们比较将军、都统、提督、总兵几个职位。如果说总督和巡抚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是“上马管军,下马牧民”的高官的话。那么,清朝时期的将军、都统、提督和总兵,就是典型的武官了。而这几个武官官职,也根据清朝的八旗、绿营的不同,分为了两部分。将军和都统是八旗组织的官职,而提督、总兵则是由汉人为主的绿营各级军官。

我们都知道,八旗入关占领天下之后,除了驻扎在首都北京的京畿八旗,清廷同时将八旗官兵驻扎各省交通和战略要地,以加强对于全国各地的统治。而这些驻扎各省的八旗最高武官,就被清朝任命了八旗驻防将军。例如,重要的地点如南京、杭州、广州、福州等地,都设有将军一职。在各省的驻防将军,级别为从一品,与总督相等,甚至高一级,与总督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八旗

同时,除了传统的汉地18省,东北、西北、蒙古等地区,清朝并没有设立督抚,而是由八旗官员担任的驻防将军控制。而这些将军,一般是由驻地加上将军来区分,例如,驻扎在黑龙江的黑龙江将军,乌苏雅里台的乌苏雅里台将军等等,这些将军的级别也是从一品。

而且,与内陆的八旗驻防将军只管军事不同,边疆省份的将军们不但负责军务,民政事务,他们也是该地的最高领导。但是,由于边境省份面积虽大,但人烟稀少,环境恶劣,因此,就其实际权力而言,在边疆地区的将军实际权力要小于总督。

至于都统,就级别而言,其实与将军完全一致,都是从一品的官职。众所周知,清军入关之后,清廷设立了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而这24个满汉蒙八旗的每一旗,都是由都统负责旗务。当然,清中期和后期,随着八旗的堕落和皇帝对于八旗旗主、都统的削权,都统的权力也越来越小。

八旗旗帜

至于提督和总兵,则是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军官。在全国各个省份,每一省清朝都设置了一名提督,为该省绿营的最高军官,级别为从一品。另外,还有广东、福建两名水师提督,级别不变。每一个省份驻扎的绿营兵也会划分为几个防区,总兵就是这一防区的最高军官,为正二品。因此,提督是总兵的上一级军官。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提督和将军、都统都是从一品军官,但是,由于在清朝八旗的地位远高于绿营,因此,就实际权力和地位而言,提督是不如将军的。

因此,比较这几个官职,如果一定要排出高低的话,那么,大概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从上到下分别为总督、将军、都统、巡抚、提督、总兵。


从实际品级来看,应该是总督>将军=都统=提督>总兵=巡抚。

从实权来看,应该是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

总督,文职,正二品、从一品或正一品

兼管军事、民政,或管辖一省(地位重要如直隶总督、治理难度大如四川总督);或管辖数省,如两广总督管辖广西、广东两省,两江总督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或管辖某一系统,如漕运总督。总督号称封疆大吏,但本身只有正二品,为方便协调工作,一般都带部院职,即加授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为从一品。若兼大学士衔,则更高一级,达到正一品。清朝在全国设九大总督。

巡抚,文职,从二品或正二品

主管民政,每省设巡抚一名,主管一省民政,后期也掌管军事,为方便协调工作,一般都带部院职,即加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为正二品。总督品级高于巡抚,但总督和巡抚不存在直接上下级关系,巡抚可以不经总督,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使得二者相互监督,相互牵制,这也是权力制衡的不二法门。

总督和巡抚驻地可能分设,也可能重叠,特别是一省情况下,难免有职权冲突,解决办法一般是取消或不设巡抚。而且,到了清朝末期,总督实际上只对驻在省拥有掌控权,其他管辖省的实权都掌握在本省巡抚手中。

将军,武职,从一品

主管军事,主要设在战略位置比较重要的区域,如新疆、东北三省、内蒙古等边疆地区,一般以驻扎地命名,如伊犁将军、黑龙江将军。这些将军都是从一品,掌管的是清朝正规军和精锐主力八旗兵,相当于战区司令长官,都由满人担任,在主管区域内未设总督或巡抚时,也兼管民政,则职责类似总督。

都统,武职,从一品

有八旗都统、驻防都统。八旗都统是在清朝八旗(有满八旗、汉八旗、蒙古八旗,共二十四旗)每旗均设都统一人,各掌其旗下军政、户籍、民生等具体事务,地位不如旗主,但掌握实际权力。

除了管辖八旗事务的都统,清朝还会在全国各地驻扎八旗军,这些八旗军的长官,也叫都统,称驻防都统,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绥远、热河、察哈尔,乌鲁木齐都统跟上面的伊犁将军都设在新疆,级别又一样,互不隶属,为了防止冲突,朝廷会给他们划分防区。

提督,武职,从一品

将军和驻防都统是八旗军的武职,提督则是绿营军武职。绿营军是清军入关后收编的明朝军队和招收的汉人军队,他们的最高武职就是提督,全国一共有15个提督,主要负责管辖驻扎在各地的绿营军,可能管辖一省,也可能管辖两省的绿营军。另外还有专门系统的提督,比如水师提督,主要设在水师所在地。

清朝习惯在某地同时驻扎八旗军和绿营军,此时都统和提督级别相同,互不隶属,需要更上一级的总督协调指挥,同时八旗军都统和绿营军提督也有相互监督的职责。

总兵,武职,正二品

和提督一样,属于绿营军职务,也是提督的副手和下属,在提督领导下,负责执掌本镇军务,因此又称“总镇”。清朝在全国设总兵83名,陆军和水师都有总兵,他们分掌全国60多万绿营军部队。

从本来级别看,将军、都统、提督都是从一品,地位略低的总兵也是正二品,比原本只是正二品的总督、从二品的巡抚只高不低,但清朝继承明朝制度,实行以文制武,所以总督、巡抚这样的地方文官都被授予部院职务,以提高级别,使他们获得与将军、都统、提督等武职分庭抗礼的资格。

清朝的以文制武还表现在,总督、巡抚这样的文官同时主管地方军事,除各地驻防的八旗军不能调动外,他们可以调动本辖区内的绿营军,而且可以直接掌管一部分军队,其中总督直接掌管的部队称为督标,巡抚直接掌管的部队称为抚标,也被称为督抚亲兵。

综上所述:

从实际品级来看,应该是总督>将军=都统=提督>总兵=巡抚。

从民政实权来看,应该是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先介绍下以上各官职:

1、总督

为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正二品,一般兼兵部尚书衔高配至从一品。总督是简称,全称比较长,一般为:总督XX(省)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

明清设漕运总督,全称为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掌管漕运和部分运河沿岸地区行政。

2、巡抚

主管一省军政、民政的长官,从二品,一般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巡抚的全称为:巡抚XX(省)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理河道屯田。

3、将军

清代地方驻防将军,如广州将军,官阶与总督相同,但地位高于所在的总督,节制全省绿营兵。驻防将军全称为:镇守XX等处地方将军。

4、都统

清代设八旗都统,为旗的最高长官,职掌一旗的户口、生产、教养和训练等。都统官阶为从一品,地位比较高。相对来说,不关你官多大,如果是旗人,则归这个旗的都统管辖,所以都统地位非常高,一般由位高权重的大臣兼任。

5、提督

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为清朝各省绿营最高主管官,官阶从一品,但受总督或巡抚节制,地位低于总督和巡抚。

6、总兵

总兵明代地位比较高,在清代地位下降,为绿营兵正,官阶正二品,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

综上,可以进行排序,由高到低为:都统>将军>总督>巡抚>提督>总兵。但是实权最大的还是总督和巡抚,属于封疆大吏。


1、总督是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区域中实际或者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清朝多被称为督宪、制军或制台,最初是朝廷派往地进行军事巡查的虚职,到清朝变成了常驻地方的封疆大吏。明朝是朝廷临时授予文臣监督军事的一种官衔,明末《涌幢小品·总督总兵》记载“文臣称总督,武臣称总兵,都是虚职。”,与总兵一样是没有品秩的差遣。通俗点讲就是兼职,一般都是带有实职(兵部尚书、都御史之类)的兼总督,巡查范围有遍及数个省的、也有限于一省或者几个州府的。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年),才开始常设两广总督,正德年间将总督改为总制,此后总督兼掌民政,成为地方军政首长。

清朝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和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正式官衔“兵部右侍郎兼督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某地,提督军物粮饷”,官衔正二品,如果兼兵部尚书的就是从一品。

2、巡抚又称抚台、抚军,管辖地界从是千平方公里至数十万平方公里不等,统筹地方行政、军事、司法权力。巡抚一词出现于1391年,朱元璋派遣太子朱标“巡抚”陕西,此后皇帝经常派遣尚书、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巡抚地方,事完成后复命,如同钦差。明宣宗时,常设巡抚,节制三司(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实际掌握地方军政大权。明英宗一度废除巡抚制度,次年恢复,嘉庆时巡抚成为常设官职,主要职责是税收、水利和内政,通常有调动军队的权力,15世纪后,以省区为单位配备巡抚。

清朝沿袭巡抚制度,设立16个巡抚,正式官衔“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某地。”,为从二品,兼兵部右侍郎则为正二品,监管行政和司法,少数监管军务加衔“提督军务,兼理粮饷。”

3、将军:明朝未设将军一职,由都指挥使主管地方军务,明太祖采用卫所制,1370年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设置都司管理,明朝共设立16个都司、5个行都司和2个留守司,未设置将军常职。

清朝的八旗制度是特有的组织形式和军事制度,是清朝军队的核心,八旗有满洲、蒙古和汉人之分,但都是基于同一套制度下,差异不大,旗人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终身不变,居住地也是固定的,在汉地的驻防军更设立“满城”供旗人居住,并与非旗人隔离,旗人不受当地总督、巡抚管理。

大家在“武状元苏乞儿”看到的广州将军之所以厉害,就因为是八旗驻防军,官衔与两广总督一样,地位更高。清朝共设立23名驻防军将领,其中13名称为某某将军,将军一职为从一品武职。

4、都统:自前秦苻坚发兵攻打东晋开始设立少年 都统,统领富家子弟兵。唐朝后期曾经设立行营都统,统领各倒兵讨伐藩镇,并设都都统节制行营都统。辽、金时也设有都统一职。

清朝开始为常设职务,在武职中品衔仅次于驻防将军。分为八旗都统和驻防八旗都统,八旗都统是清代八旗制度每一旗的最高长官,为从一品;清朝驻扎于各地的“驻防八旗”的长官也称为都统,在不设驻防将军的地方都统为最高长官,社驻防将军的地方一般设副都统,受将军节制。

5、提督:也叫军门,为从一品,就品级上看,受总督和巡抚节制,但一个是行政统治,一个是统帅权力,没有一定的上下级规定。

明朝提督是委派的差遣,不是正式官职,除东厂提督外,通常都由文官担任,

清朝提督演变为正式武官,为从一品,共设置12名陆路提督,3名水师提督。

6、总兵:正式名称为总兵官。明朝也是武职差遣,由勋爵兼任。

清朝军权为各省巡抚掌握,总兵听从巡抚命令为正二品,视驻地不同,统领兵员一万五到数百名不等,共设总兵83名,陆路总兵70名,水路总兵13名,统辖十八省614防营63万兵力。

以上是对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的简要介绍,清朝绿营,军衔依次为: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

明朝一般都为虚设,也就是兼职,类似于钦差,事毕回去享受原官职。

清朝来说,从官衔来看肯定是总督和将军一般为从一品,将军只是武馆,只管辖军队,总督军政大权独揽,肯定总督官大。

至于相互制约好像不好制约。驻地同城肯定是要看谁的官衔大了,但也有可能汉人肯定地位要低于八旗,官衔差不多的时候肯定八旗比较厉害。镇压省内叛乱肯定要听武官的,这几个武官里面提督最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