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哈欠真的会传染?哈欠还会传染给狗狗

 灵魂出窍KKK 2019-05-01

常言道“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阳光明媚、暖意浓浓的春季,很容易让人们陷入一种舒适、惬意、悠然的状态中,进而睡意“乘虚而入”、让人难以招架。特别是下午第一堂课,“睡意”和粉笔末颗粒一起在教室里飘荡,老师正抽丝剥茧的讲解着一道例题,而讲台下的学生们一个个目光飘忽、面容凝滞,一边儿抵抗着睡意的袭扰、一边儿断断续续的听着老师的讲解。此时,一个学生挠着嘴角、打了一个打哈欠,这龇牙咧嘴的一幕让老师哭笑不得,老师捂了一下嘴巴,把打哈欠的冲动压下去,而另一个学生受到“传染”,也打了一个打哈欠,不一会儿,教室里的五、六个学生“击鼓传花”一般的打了哈欠。

打哈欠的行为在人群中相互“传染”,这一现象十分普遍,电梯里、公交车上、会议室中等等,只要有一个人打了哈欠,就可能会出现“追随者”。古人类学家认为,“打哈欠”不仅仅是一个人在疲倦状态下的生理反应,它还是远古时期的一种社交性的行为,当古猿们集体行动时,其中的一个身体虚弱的古猿打了哈欠,其他的古猿也相互模仿这一打哈欠的行为,传达一位同伴需要休息的消息,进而古猿们原地休息、等待同伴的体力恢复。因此,打哈欠的“社交性”代代相传、一直传承到晚期智人和当代人的身上,当人们看到一个人打了哈欠,也会情不自禁的产生打哈欠的冲动。

(打哈欠)

人类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中,隐藏着一种名为“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的神经细胞,当人们注意到某个动作和声音时,镜像神经元就会激活、且促使人们对某个动作和声音进行模仿——也就是说,人们并不是相互“传染”打哈欠的行为、而是相互“模仿”打哈欠的行为。若一个人容易“感染”打哈欠,那么此人的镜像神经元较为发达、拥有更强的语言习得能力,与此同时,此人也更多愁善感、更富有同理心、更容易与其他人产生情感层面上的共鸣;反之,若一个人对别人打哈欠的行为常常无动于衷,那么此人的镜像神经元就不太发达,更为冷静和独立、更倾向于建立思想层面的关系,不容易受到情感层面的触动。

伦敦大学的一项实验表明,打哈欠的行为不仅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人们也会把哈欠“传染”给狗狗。研究人员设置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实验组中,研究人员让志愿者呼唤一只宠物狗的名字,当宠物狗望向志愿者的时候,志愿者对着狗狗又伸懒腰、又打哈欠,这一过程重复5分钟;对照组中,研究人员让志愿者呼唤一只宠物狗的名字,当宠物狗望向志愿者的时候,志愿者对着狗狗做一个张大嘴巴的简单动作——明显的与打哈欠不同——这一过程也重复5分钟。

(打哈欠)

这一实验的结果发现,实验组中74%的狗狗打了哈欠,每只狗狗平均打了2个哈欠;而对照组中的狗狗一个哈欠也没打。研究人员认为,大脑皮层比较发达的脊椎动物才可以辨识打哈欠和张大嘴巴、且相互“传染”打哈欠的行为,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就是说,打哈欠的动物并不少,可哈欠相互“传染”的现象并不普遍,这需要一定的“社会性”为基础。

(打哈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