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好像知道你为啥就是学不好了丨路径依赖是个啥?

 盲人哑剧 2019-05-01

我好像明白我为什么听力不好了。

我的意思是,英语听力这一类的。不是指耳朵的“听力”不好,别被吓到。——狼式发言,哦不,广告式发言。不是广告,继续看。

电影《菊次郎的夏天》剧照

01

我发现,看电影时候,我习惯于依赖文字进行理解。为此,我起码把注意力,从屏幕上演员的表情、动作中,分去了一半给下方字幕。

不,我说的不是外语类电影,甚至中文类电影,我也都是这么干的。

养成了某种「路径依赖」,我习惯于用「阅读」的方式获得信息,屏蔽了「听」的路径。而这种习惯和模式,在任何有关于「听」的场景中,我的表现是一以贯之的。

以至于,我在听听力时候,会紧张,我不习惯通过「听」来理解。还有,如果和让我感到有压力的人对话,我会担心自己听不懂他在讲什么,并且这种情形偶尔会发生,也就是,我真的没听清他的某句话是什么。

02

先解释一下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它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太抽象了。你先回忆一下我前文打的「阅读」和「听」的栗子。

我们再说一个栗子。有些胖友会说,自己的表达能力很差,无法连贯地表达,做到条理清晰、逻辑分明。

话说,你们是不是觉得,冷冷写的文章,好像总是能够循序渐进地,把你曾经模糊地感知到的东西,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

你们不用回答,我来抢答:必须是。

而且,我写文章的过程,总体来说蛮流畅的。我可以比较自如地,把我所想的东西,清晰明白、层层递进地表达出来。

感觉我是一个很有逻辑的人。

03

这说明什么?首先,我的知识储备,比如词语、句子、素材、观点等,是很充足的。其次,我也知道如何调取,如何组织语言。那么也就是说,我关于逻辑的储备,也是充足的。

但是,我是一个口头表达能力低于文字表达能力的人。

以前我不知道为什么来着。

现在我觉得,是「路径依赖」。我习惯了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并且,不仅仅是表达,我习惯了在敲键盘打字的过程中,进行思考。

是的,我可以在打字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并且,这个打字的动作,并不需要停下来。

打字是我的自动驾驶模式,我不需要思考自己怎么打,不需要看键盘,虽然我是一指禅,基本上只使用两根食指,并且更多使用的是右手食指。

偶尔需要用到右手无名指进行删除,偶尔需要使用右手小拇指换行,这些“偶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对了,我是打字速度快到令见过的人都惊叹的一指禅hhhhhh。可能是他们太没见过世面。

04

你看,我需要观察一下,才知道自己是怎么打字的。这说明什么?打字完全不需要占据我大脑的认知资源,我不需要花任何力气在上面,它就像我眨眼睛和呼吸一样,自然而然。

如果你还不明白,你可以想象一下,你需要观察和记录,你才知道自己是怎么眨眼、怎么走路的,动作是怎样的,顺序是怎样的。

他们完全不需要花费你的精力。但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你一开始学走路的时候,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每一个具体的动作,你都需要特别努力地记忆,生怕哪一步行差踏错,不慎跌倒。这和打字的一开始,也是一样的。

当你习惯了,你就做到了「人剑合一」,只需要用这把剑,尽情发挥你的武功就好了

05

现在,你大概更进一步明白了「路径依赖」的意义。我们习惯了用某一路径进行学习、做事,但是每一个路径,都是需要练习,才能不断降低它对我们的认知资源的消耗。你可以把认知资源,简单地理解为注意力。

那么,我们接着说回冷冷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话,会占据我的注意力。我对自己的声音没信心,软,太没有说服力了,一开口,气场就输了。

我的注意力,有相当一部分,在我是如何讲话上面,以及,我讲得是否正确上面。大脑有一种部分空白的感觉,无法在说话的同时,进行思考和组织语言。

嗯,此处指的是,需要就复杂的问题进行思考,需要应对一来一往的需求博弈的场景。而非日常。

还是路径依赖。像我前文说的,我的知识储备、语言表达储备、逻辑储备,都是够的。但是对于路径本身,我不够熟悉。语言表达,还不是我的自动驾驶模式。

尤其是过去一年多来,我的绝大部分沟通、表达、思考,都是通过文字进行的。我写文章,我回复你们的留言,我微信聊天。

所以最近我开始做出改变了,我决定更多使用语音转文字的输入法,强行增加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在这个路径中,学会边表达边思考。

06

所以你发现了没?

如果我们想做一件事,关于这件事的一切知识储备是必要条件,但并不充分。我们需要学会调取:也就是学会利用知识储备。

但调取本身也是不够的,调取的路径我们也需要练习。路径本身,是很值得审视的。

比如,从「阅读」,转为「听」。从「文字表达」,转为兼顾「口头表达和思考」。

再比如大家,学会在「手写」的设定下,边思考边表达,对考试来说,是很重要的技能。我已经没法在手写的场景中,写出圆融的文章了。

再打个路径依赖的栗子。

最近,学妹问我(对不起,又黑你了,但是我今天不点名了):

我学了英语口语4个多月,也是勤勤恳恳认认真真,跟读、复述、重复听和录音,也都得了挺高的分数,感觉自己的发音、语句储备,都已经改善了很多,但在很多场景中,还是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

——预言家式广告式发言,别走,这篇没广告。

07

还是路径的问题。

大量的跟读、大量的重复听原文、大量的录音,你能够学会更好地理解英文、更准确地发音,你可以在阅读、听、填空等路径中,做到很好地使用。

但是,在脱稿模式的「说」这个路径中,你并没有真正地练习过。

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你在面对某一句话时,闭卷模式,想象在某个场景中,你将如何说出这句话。看似和跟读练习、复述没有区别,然而,路径是完全不同的。

学妹,你明白了吗?

附上学妹反馈,也回答另一个重要的问题。(聪明的胖友,根据头像颜色大概猜到了是谁,hhhh)

让我们总结一下今天的主题:

对于学习,对于一切需要解决问题的场景,知识储备很重要,学会调取很重要,审视自己是通过何种路径获取信息、以及输出信息,也同样重要。

在需要面对考验的场合,用以调取的路径是什么?听、说、读、写、实际操作?

在你所需要适应的那个路径中练习,直到它成为你不假思索的自动驾驶模式。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