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黑龙江

 一葉一如来 2019-05-01

有人说,出门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美食。求学在外时,品尝着外面各色的地方菜肴,总觉得自己家乡似乎没有什么特色菜品,还是外地的菜吃起来美味。可在无数个胃口不好的时侯,还是会经常怀念起家里的那一口儿。

我家在祖国的最东北部,由于纬度高,冬季特别的冷而漫长。虽然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可是放假回家一下车还是被冻懵了。这里的人每到冬天就需要很多的热量来抵御严寒,于是“炖”便成了当地比较有特色的一种烹饪方式。试想一下,从零下三十度的室外进屋,要是能捧着一碗热乎乎的炖菜吃上几口,该是件多么幸福的的事儿啊。

大炖菜是满族人发明的。满族早年以渔猎为生,经常住在野外,迁徙不定,烹饪器具只有吊锅一种,自然只好炖了,故有所谓的“八大炖”。东北炖菜中的“八大炖”包括猪肉炖粉条、羊肉炖酸菜、牛肉炖土豆、排骨炖豆腐、小鸡炖蘑菇、排骨炖豆角、鲶鱼炖茄子、得莫利炖鱼八种。作为一个命中缺吃的人,我将不再掩饰内心的狂热,抓紧介绍起来~

猪肉炖粉条

猪肉炖粉条是东北菜的代表之一,主要食材是五花肉和粉条。由于东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的地域构成较多元化,故由于各家口味的不同,衍生出了无数不同食材的添加,从而衍生出了味道层次更加丰富的菜品。例如白菜猪肉炖粉条,猪肉粉条炖豆腐,猪肉粉条炖萝卜等。根据食材添加的不同,调料也会有相对应的变化,适应了更多人的口味,还有滋阴润燥的功效,比较适合气候干冷的北方。

小鸡炖蘑菇

小鸡炖蘑菇通常是由干蘑菇,鸡肉和粉条一同炖制而成,口感鲜嫩,营养价值也很高。据传,在乾隆,光绪,宣统和慈禧的御膳单子上都有“口蘑肥鸡”这道菜,渐渐变成了现在的小鸡炖蘑菇。现在很多人家依然会在年三十将这道菜作为主菜端上桌,也是招待来宾的招牌菜。在百度上惊奇的发现这道菜还有个英文名“Stewed chicken with mushroom”,洋气得很~

得莫利炖鱼

得莫利炖鱼也是一道著名的美食小吃,主料用的是新鲜的活鲤鱼,加入豆腐和宽粉条一起炖,可以将鱼肉的鲜香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得莫利”一词来自于俄罗斯语的音译,是黑龙江省方正县伊汉通乡的得莫利村。由于这个村临近松花江,大部分的村民都靠捕鱼为生,得莫利炖鱼是这个村的特色菜肴。到后来菜的做法不胫而走,吃的人越来越多,最后传遍了城里的大街小巷。

锅包肉

锅包肉是一道很好吃的菜,有趣的是这道菜简单易学,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做,做的好吃的却很少......最后的成品也大多是软乎乎的黏成一团。这道菜出自哈尔滨厨师“滨江膳祖”——郑兴文之手,为了适应外国来宾的口味,就把原来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里脊肉片。由于用急火快炒,把汁淋到烧热的锅里使肉入味儿,所以起名叫“锅爆肉”。因俄罗斯人发爆的音为包,时间一长,“锅爆肉”就变成了“锅包肉”。

溜肉段

溜肉段和上面的锅包肉都是儿时到饭店必点的两个菜,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将切好的猪肉块外面裹好淀粉,放入油锅中煎炸至金黄,捞出来咬一口,外酥里嫩。其实到这步已经是干炸肉段这道菜了,最好在盘子上放上一张吸油纸,然后撒上黑胡椒粉加少许的盐做蘸料。溜肉段是再将炸好的肉段倒回锅中回锅,放上大辣椒等配菜,与干炸肉段口感不同但同样美味。还有肉段烧茄子等衍生出来的菜品,都是在餐桌上经常出现的。

地三鲜

说到我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啦,名字叫地三鲜,三鲜是指土豆,茄子和辣椒。其中土豆先下油炸一遍,辣椒是那种不辣的大辣椒,喜欢吃辣的盆友可以再放入一些尖椒(感觉北方人都不是很能吃辣),最后加上茄子一起翻炒。特别经典的一道菜,百吃不厌。但是由于土豆和茄子都很吸油,所以吃起来会有点腻。秋后茄子属良性,脾胃虚寒的人也最好不要吃。

锅包肉

再来说一说小吃。烤冷面是东北一带的特色小吃,口味大体分为酸甜和咸辣。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卖烤冷面的小推车,学校门口会有更多。它的发源地为黑龙江省密山市区内,这里说的冷面程片状,比我们常说的带汤的冷面要薄软,省去了条状冷面的晾晒和切割。一般我们会有油炸,碳烤和铁板烧三种烹饪方法,其实直接食用也是可以的。特别说一句,我们食堂三楼的烤冷面味道非常不错,可以去尝一尝。但冷面里含有黄原胶和明矾作为添加剂,过量食用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不要吃得太过频繁哦~

血肠

血肠也是北方人的传统食品。农村在杀猪的时候,会拿一个大盆放在颈动脉下面,将血放到盆里,然后放上少量的盐并一直搅拌防止凝固,最后将血灌入清洗干净的猪小肠中,扎紧,一根新鲜的血肠就制作好了。

在食用血肠时,要将其放入水中煮熟至血凝固成固体,切成段,放入白菜或者酸菜作为配菜一起大火炖烂。那首网络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中的最后一句话“翠花,上酸菜”中的“酸菜”就是指酸菜炖白肉血肠。我对血制品这种东西接受无感,吃起来腥腥的,不过听说它蛮补的。

哈红肠

说到肠就不得不提一句哈尔滨的特产“哈红肠”了,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秋林红肠”和“哈肉联红肠”。哈尔滨红肠原产于欧洲的立陶宛,中东铁路修建后,许多外国人进入哈尔滨,并将这项工艺带到了哈尔滨。这种灌肠传到哈尔滨已经有接近一百年的历史,因为其外表呈现出深红色,故以此得名“红肠”。

虽然哈红肠经过了数小时的烟熏,但表面不会有浮灰,不存在吃一根肠洗一次手的情况,比较健康卫生,有的人喜欢将红肠外面裹着的肠衣一起吃掉,味道会更加正宗~

铁锅炖

再来一道“大”菜。东北的铁锅炖是非常适合朋友之间聚餐的一种餐饮模式,一大帮人围在热乎乎的大铁锅周围,筷子直接伸到锅里夹菜,锅下烧着柴火,再喝上几瓶冰凉的啤酒,格外的有气氛。铁锅炖中最经典的是铁锅炖大鹅,好多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蔬菜和豆制品等等都可以加进去,还可以混着炖排骨啦,鸡啦,鱼啦,牛蹄筋之类的。

我觉得其中精髓可能恰恰在于什么东西都扔到锅里一起炖,锅的侧面旁边贴上玉米面饼子,架上个铁的盖帘儿(各地叫法有争议哈哈哈),上面再蒸上几个小花卷,中间再来一碗辣椒焖子哈哈哈哈主菜配菜主食一个锅全部解决啦~~~ 前段时间还因为马丽《羞羞的铁拳》中的“铁锅炖自己”火了一把。

克东腐乳

说完了正菜再扒一道小咸菜——克东腐乳。克东腐乳是属于细菌类型发酵,跟长沙的臭豆腐一样,都是豆腐发酵而来的。它的特点是细腻柔软,味道鲜美绵长,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百度百科上是这么写的可我总觉得它臭臭的......)颜色呈鲜艳的血红色,味道偏咸,一般拿它当咸菜吃,几个月前著名的八达岭军训基地提供给我们的早餐上每天都能出现它的身影,导致我再也没有吃过上图这东西。

饭包

最后再奉上一道主食——饭包。饭包是一种农家饭,把洗干净的大白菜叶或者生菜叶平铺在桌上,倒上半碗米饭,按照个人的喜好加入撕碎的葱叶,香菜,黄瓜丝,土豆泥等等,,再加上一勺自家榨的鸡蛋酱,搅拌均匀,最后包起来就可以吃啦,张大嘴巴咬上一大口简直好吃到炸。小的时候不喜欢吃蔬菜,爸妈经常会用打饭包这种方式让我多吃一些菜。温馨提示:把叶子咬出一个缺口之后,为了不让饭掉的到处都是,最好下面接着一个碗或者盘子。

据记载,黑龙江有土著的金元文化的积淀与满洲饮食文化。黑龙江东北部接壤俄罗斯,大批俄国人进入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地区。外来饮食文化的传入,对黑龙江地区传统的饮食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形成了现在的饮食文化,多元,有时还有点奇葩......这片黑土地上还孕育了许多土特产,例如人参,大豆,木耳和猴头菇等等,许多过来旅游的人还会带上一罐新鲜的蜂蜜回家。

总之,欢迎来领略这里的风土人情,相信不会让您失望。

文字   王嘉姚

学生新闻中心

校园文化先锋

公众号:buctsna

微博号:@北京化工大学学生新闻中心

邮 箱:weixin@buctsna.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