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艳文谭 | 凤鸣赋

 风吟楼 2019-05-01
  作者:彭妙艳

地都跟炮台接壤处的村子就叫凤鸣。炮台一方已经毁得差不多了的凤鸣山西侧,历史上也为凤鸣所有。

于是我就想,民间相传的薛、周两家为墓地而打的旷日持久的官司,薛墓在西侧,大跃进时才被毁掉,其于山岭上的界碑,因八十年代开挖红土露出悬于半空,我曾捡之放置于凤鸣村内。它深埋于山上地下的现象,很可能和那场纠纷有着直接关系,值得深入探究。周光镐墓在哪个具体位置呢?乡人说不出。调查中有人告诉我六十年代开山造林时,曾在凤鸣山与薛侃墓相背的东坡,挖掘出一座石室墓,联想到这个地点正对的东面山包上,就有吊墓留下的诗刻,于是可以断定:同样墓在凤鸣山,具体化了,就是薛墓在西周墓在东。

上面不厌其烦所写的这段文字,无非想说,早在明朝中期,凤鸣山就是达官显贵们不惜撕破脸皮争夺的风水宝地。而这山的奇诡,在于从西边望来,就是一只活生生的珍禽,而且向南也可成型,向北也可成型。向南一局,被称作“天鹅孵卵”,而向北一局呢,没有人说过。依我的看法,这正是凤鸣潮阳,村名由来的所在。

“凤鸣”,这是一个诗意栖居的地名。悠悠二千年,以之为意象的诗句,诸如“凤鸣良月庆佳辰”“嘈然宛似鸾凤鸣”“凤鸣端合在朝阳”“桐待凤鸣心不死”“九奏鸾凤鸣”“龙兴大海凤鸣岗”“飞凤鸣噰噰”……就会如候鸟拍翼飞来。不要以为这些都是玄虚的描述而已,里面蕴含着灵妙,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倏忽转化为曼妙的情景。宇宙里的许多现象,它们之间的关关系系,又有谁能解释得十分通透。

这个借了山形之名的村庄,就这样承借着山灵地气,自明中叶之前,一路走来,由以纯农业的自然经济乡村,进入以工商业为主要支柱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而且倚山临海两端的土地,都开发成为发展极,一如凤凰张开的两翼。徐、林两姓营造的老寨,竹修树茂,依旧灵气充盈;巷陌间的老屋,虽然斑驳而充满沧桑之象,然而却似一条条琴弦、一排排琴子,不舍昼夜“九奏鸾凤鸣”。

“龙兴大海凤鸣岗”,得天时地利的凤鸣村,地都这最古老的乡村之一,正在经历凤凰涅槃之后的新生。

庆幸在它境内的生态,不像外围那样受到破坏。生态是环境的灵魂,生态既然存在,可以孕育保持的灵气就得以旺盛如昔,虚实相生中焕发新的能量,造就这方的人。

此间的潮州音乐的弦诵之音,是凤鸣的流韵。

此间经久有名的“鸟叫木仔”,还会保持着永恒的清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