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体现。至于友善却习惯独来独往,二者并不矛盾、没有任何冲突。 谁能够站在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格局、更全面的角度来看懂、看明白、想到了各种可能性,谁将在与人相处过程中,展现更好的状态与形象。 01、善良之人,或许并不善沟通 善良是修养、是本性中流露出来的东西。但是善良之人或许不善言谈,自己也因为自己的这个小缺憾而不太好意思与人沟通、交流。 或许他们内心渴望与人交流沟通、沟通,但是有些小小的不好意思,对于自己的沟通能力、水平有些不自信。这完全可以理解的。 因此,有些人表现出来的是独来独往。 02、有些朋友善良,但或许并不喜欢与人沟通 善良与否,与是否愿意与人沟通,这二者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性。需要帮助某人时,他们或许可以及时施以援手或者真诚相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日常无事时喜欢抱团、群聚。 03、你看到的“独来独往”,只是你能看到的! 一个人能看到的另一个人的行为,只是在某些环境、某些场合之下而已。别人在你不知道、看不到的一些场合、环境之下,到底是什么样的,你是不清楚的! 例如,某些人在单位里默不作声,也不怎么和同事们之间往来。但是,他工作之外有自己某个喜欢的社群、协会等等团体,那是人家喜欢参与的甚至作为主动召集人、活动发起人啊! 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人家有人家的一个小世界、一个兴趣爱好相投的群体。其他方面,人家根本没关注或者不在意。 04、有些有善之人,他们不需要主动靠近别人,他们的某些实力、能力、特长等等,会有强大的吸引力 老鬼认识一些从事艺术、技艺类的师父、匠人、大家。他们日常很少会主动的找人联络、找人闲聊。他们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到了自己喜爱、热爱、擅长的事物上了。那时他们全部的关注点而已。 他们并非懒得去关注其他人,而是他们的脑子已经被他们喜爱的某个技艺、事物给占满了。自得其乐的感受,是他人体会不到的。 当有人找他们时,他们当然也会很热情。但是,别指望他们能主动的合群、聚会。 还有一些朋友,日常有自己的小爱好、小圈子 ,那是他们人生的一个乐趣或者寄托,他们关注他们热爱的东西,足够了!或许他们只对同道中人更热情。 当然,其他人主动靠近他们,他们是不排斥的。因为,本心善良。 05、善良,但是心里脆弱、自我保护意识很强 有些人自己是善良的,但是很可能内心里太多灰暗的东西、对于很多人事物持有很深的负面情绪、看法。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或者对于这个社会很失望。又或者日常看着很多人事物都感觉不合心。 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有些人有些学究气,看古典著作太多了,一直拿“君子”之类的思想、标准来看待社会,感觉这个社会失望透顶了。——这是一类啊!并非所有的人都这样! 因此,有些人心理有灰暗的地方、自我保护意识,或者受到过伤害,因此,不愿意抱团。这很正常的。 06、善良、内心丰富之人,并不孤单 有些人是忍受不了身边没人、不热闹的情况的。而有些人比较沉静,一个人待着并不觉着多孤独。这样的人是有的。 有些人,一本书、一杯茶或者一部手机就足够了,不需要非得和别人说那么多的话才感觉充实。 07、善良,但内心里对于身边人的文化素质、水平等等的评价并不高 他们是尊重每一个人的,但是内心里认为身边的人并不是他心仪的可以沟通、交流的对象。 举个大家容易理解的例子:你身边是一群老爷爷、老奶奶,你可能非常尊重他们、对他们特别好,也能够该帮他们做点事情的时候做点事情,但是,你会非常高兴的和他们每天闲聊?不会吧!因为,“共同语言”不够啊!我们身边有些善良之人,可能在他们内心中,可能认为缺乏共同语言的。 您千万别因为这些人“认为旁边人和自己没有共同语言”而感觉不可思议,或者因此而看不上这些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思维方式、喜好等等。也有自己喜欢的话题、特长。有可能他只喜欢和他在单位之外的某个兴趣小组、某个协会内的人“盘道”呢!这没什么不对、不好的。尊重人家就好。人家也没干什么坏事儿。 而且真的需要人家帮忙或者配合着某些工作时,人家也能够尽心尽力的去做。这也挺好的。 因为此人拥有善良的本性,所以我们也应该以更为理性的、善意的思想去看待他们。这样会比较好。 当然了,那些看着善良其实不善良的家伙,另当别论,咱这里不探讨了。 以上供参考吧,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小小的启发,或者让大家多一个角度看问题。 本文作者:老鬼归来,授权胡华成全媒体频道。每天分享职场、销售、口才、人脉类实战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