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激!30天不登微信挑战赛

 电影派Mr 2020-10-29

点 击 关 注 电 影 派

从 此 过 上 没 羞 没 臊 的 观 影 生 活

电影派
Vol.1782

五一假期,三种状态。

一种,远离职场,陪在家人身边;

一种,游山玩水,开启朋友圈摄影大赛;

还有一种像派爷——不回家,也不旅游。

宅在出租屋,来个「四天四夜」

看电影,叫外卖,刷朋友圈,看别人的假期。

人啊,不出去走走,就不知道宅有多快乐

有人说,人,喜欢逃离!

工作时,想逃离职场;

在家时,想逃离唠叨... 

有人把逃离北上广当梦想,

有人把关闭微信看做一场修行。

试想下——

关闭微信12小时,将发生什么?

有人就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六组不同身份的人,退出微信 12 小时,并用镜头真实记录了他们在这期间的经历——

《微信实验室》

秦广熠,一名五岁孩子的妈妈。

同时,还打理着一家越南餐厅。

作为一名微信重度使用者,她几乎24小时都依赖微信管理和沟通工作。

她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微信上,留给孩子的时间少得可怜。

晚上陪孩子读书,微信一个滴答声。

她便将孩子冷落在一旁。

孩子在旁边哭闹,她置之不理。

因为要看微信,里面有工作。

孩子对此也颇有牢骚:

白鸦,是一名创业者。

微信成了他工作和生活的全部。

他的微信有5000好友,2000个微信群

工作,要靠微信联系;

吃饭,也要盯着微信。

虽然嘴上说,一切还好。

但身体却很实诚。

焦虑、抓耳挠腮、坐立不安... ...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

离开微信12小时,他的生活和工作也断层了。

约好的人,到了时间却没出现。

同事,也联系不上他。

无数次,想打开微信:

还好,12个小时很快就过去。

白鸦重新登录微信,迎接他的是——

Jay,是一名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

专业摄影师和滑板选手。

上海生活十年,中文说的超溜。

生活上,也很中国化——

交朋友,先加微信;

买东西,微信支付;

有新纹身,立马发朋友圈炫耀。

虽然远离家乡,但有了微信,和家人的沟通也便捷很多。

离开微信12小时。

他首先要去银行取钱,因为微信钱包没法用。

跟朋友也断了联系。

本来计划好的一次会面,因为微信关闭,没法联系对方。

跟女儿的视频聊天,也要延后。

终于,Jay情绪失控了!

12个小时实验结束后,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让派爷印象深刻的是一对退休夫妻。

同时他们也是一对网瘾父母。

重度微信症患者。

早起,第一眼,就是看微信。

为了微信,连热乎的早饭都不要;

打麻将时候,也盯着微信:

用他们的话说,离开了微信就——

非常闹心,浑身不舒服。

但他们沉溺微信,沉溺的是什么呢?

其中一位阿姨说了这样一句话:

跟闺女,一天就得发一两个微信。

看出来了吧,这是父母对儿女的牵挂。

看到你平安,我才心安。

但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们已经忙到不能通过一通电话传达近况,假期回一趟家陪陪父母了?

在关闭微信的12小时里。

这对过了半辈子的夫妻俩,终于告别了各玩各手机的时间。

开始摊开心扉,跟对方说说心里话。

终于,丈夫跟妻子说出了那句藏在心里的那段话——

离开微信,他们放下手机,来到户外。

和家人在美丽的夕阳下嬉戏玩耍。

他们也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儿孙,享受天伦之乐。

夕阳下的余晖,比在微信上寒暄,更温暖。

我们需要找到回归现实生活的方法。

父母牵挂我们,我们也应该牵挂他们,

别让微信带走他们的全部生活。

前面提到的秦女士。

关闭微信后,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专心陪孩子上课;

陪孩子好好吃一顿晚餐。

少了微信干扰。

孩子,也终于露出了久违笑容。

微信,改变了无数人社交和生活模式。

微信2018数据报告显示:

日活量10.1亿,每天发出450亿条信息。

同时,也令不少人感到某种“社交焦虑”。

每天捧着手机当“低头族”,随时不忘刷新朋友圈。

《微信生活白皮书》曾这样描述典型微信用户的行为习惯:

每天的工作从起床后处理‘群消息’开始。

白天,几乎所有碎片化时间都用在了微信上;晚上下班,双眼也时刻盯着微信。

因为微信,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有47.3%的受访者认为,微信干扰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

微信,24小时在线。

晚上或周末休息时,单位领导也有可能在微信群里布置工作。

晚上不敢关机,工作生活分不开,
周末也感觉不到放松。

开始,我们通过微信,便利生活。

但随着对微信的依赖加重,人们生活渐渐被绑架。

在微信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离现实也越来越远。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渐渐疏离:

曾经无话不谈的爱人,最后各自捧着手机入睡:

父母一点点学着使用微信。

无非是想更多了解儿女的状况。

可也正是这样,人们反而不那么珍惜和家人坐在一起的时光

可又不能把一切怪罪到微信头上?

说白了,微信只是一种工具,和菜刀无异。

在大厨手中,菜刀可以被用来做出一桌美味;在杀人犯手中,菜刀又成了伤人的利器。

微信和网络亦是如此!

说白了,很多人沉溺游戏和网络,无非是不想承担现实中的一些责任

比起现实责任和成本,网上的自我满足更唾手可得:

我们在游戏中无法自拔,却忽略了生活的责任;

我们看视频看到忘情,却忽视了身边的美好;

我们和“触摸不到”的人聊的火热,却忽略了身边人。

多么荒唐至极。

不少人如阿Q一般,将此当做借口。

可实际上——

暂时从虚拟世界抽离,生活和工作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反而,收获了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


这只是时间分配问题

网络本无罪,有罪的是你沉迷于和身边人无关的虚幻之中。

是时候改变了!

放下手机,离开网络,走向现实。

将更多的时间用来陪伴家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