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位妈妈抱怨:儿子原本很听话,但读初二以后,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父母跟他说什么话,他都要顶撞回来,有时干脆不搭理。期中考试成绩有进步,妈妈本想趁这个机会跟孩子好好沟通一下,没想到孩子反应让人无语—— 子:吃啥都行。 子:啥最棒的,棒不棒我自己最清楚,什么都是最棒的,烦不烦啊。我先睡一会,困死了。 子:妈 ——您就别问了。 类似的抱怨,听过多次,故事的主角都是初二学生。这可不是巧合哦,这其实是很普遍的'初二现象'!! 什么是“初二现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针对全国六省一市的2万余个初中生家庭的调查显示,多数初二家长无论在亲子关系上还是教育方式上,都未能采取适宜的方式来应对子女的变化。每个老师和家长都会碰到“初二现象”。 “初二现象”的焦点问题 “不许跟某某聊天,打招呼也不行,每天晚上必须说一遍喜欢我。”宋女士帮儿子整理书桌,发现一张语言暧昧的纸条,一看便知是女生写的,而有如此语言,说明儿子与这个女孩的关系已经非同寻常。宋女士本想好好教训一顿儿子,晚上便亲自接儿子放学,谁知在学校门口,她却看到好几对男生女生手拉手亲密地往前走。 2.上网 这些同学往往很难管教,有时即使老师在网吧里把他们带回学校,对其进行教育或者惩罚,也往往收效甚微,没过几天,其中大部分同学就会重回网吧。有老师在与学生谈心时发现,一部分学生也考虑进沉迷网吧对自己的危害,甚至下决心离开网吧,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御不住网吧的诱惑。 在学习上,初二是一个分水岭,一部分同学在初二进步很快,由成绩中等上升为优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将心思用在学习之外,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同学到了初三往往很难有所突破,中考的失利难以避免。 初二学生的另一特点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学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 为什么到了初二,学生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初二学生年龄基本上在14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与初一相比,初二学生增加了生物课,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有着羞涩的好奇。 2.学习压力 虽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初二学生从他们的学长那里已经领教了中考的严酷,升学压力和社会就业压力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加上很多家长对学业的过分重视,往往造成许多青少年忽视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甚至因为学习而牺牲自己的兴趣。当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个内容,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单调、枯燥,就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常常和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块,或是沉溺于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 初二学生心理开始发生较大变化。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年幼天真,一般都能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行为乖巧,守规矩。升入初中后,第一学年对新的校园和学习生活都有陌生感,胆子小,自觉遵守纪律。而进入初中二年级后,同学们的心理就开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们认为自己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已经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对家长特别逆反。
怎么判断'初二现象'的发生呢?请爸妈先问自己这几个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 步入初二后,有些学生开始反驳、顶撞老师、家长,越不让做的事越要对着干;有学生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叛逆、对抗情绪,甚至有闹事等行为,自然影响到青春期的亲子关系。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渐渐将同学、朋友作为倾诉心事的首选对象。有初二学生说:“和父母聊一些话题,比如明星、电视剧,家长不仅不了解,而且还会批评我不务正业。如果不方便说出口的,就自己写完锁进日记本里。” 总结: 3.你更关注孩子的心理,还是学习? 很多初二学生将学习问题归因于客观性因素,如学习难度加大。但家长多倾向归因于子女的主观性因素,二者对学习问题的归因明显不同。 4.你的孩子经常顶撞你吗? 调查发现:当面对父母的压力时,初二学生选择“向父母反抗”的比例最高。当亲子之间对某件事情持有不同观点时,47.22%的初二学生选择“努力争辩,说服父母”;而当子女不赞同家长的想法时,半数以上家长都会“和孩子一起探讨”,30%左右的家长还会“想各种办法说服他”。这既与初二学生“自我调节”的希望相悖,也易与初二学生“努力争辩,说服父母”的方式,产生冲突。 “初二现象”家长要怎么做 1.做一个有品位的家长 2.做一个善于沟通的家长 3.做一个积极而不消极的家长 4.做一个懂一点辩证法的家长 5.做一个很细心、不马虎的家长 6.做一个有认识高度的家长 7.做一个有见识、有修养的家长 8.做一个能与孩子交朋友的家长 写在最后 初二则是孩子最容易“惹事”、“犯错”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发展顺利,固然幸运;产生了一点麻烦,一些困惑,也不必紧张。我们应该认识到,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走向成熟的必备代价。一个学生不让在校园里犯错,就会留到社会中去犯错,这更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p font-size:16px;white-space:normal;'="">希望我们的家长要有这个思想准备,有这个信心和耐力,有这个认识高度,有教育孩子健康发展的能力。学校和家庭一起研究,共同努力,让这个“事故多发的阶段”平稳度过,让所有初二的孩子都能得到发展,都能逐步优秀。来源:极客数学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