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头古城记

 木香草堂 2019-05-02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深圳是个现代大都市,南头古城能有多“古”呢?我猜测大概也就到明清了,没想到,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了,称之为古城,名不虚传。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我们先游览了古城边的关帝庙,发现岭南庙宇风格独特,与北方红墙绿瓦黄瓦不同,这里以黑灰白为主调,饰以绚丽的雕饰,清淡素雅,低调中不失鲜活。

南头古城记

         关帝庙供奉的是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

南头古城记

         这是 关公像,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庭院内的桃园结义雕像,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兄弟情深意长。

南头古城记

          黑色的门扉上雕饰的历史故事,雕刻的非常精致,小人栩栩如生,金色漆涂之,黑黄分明。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白墙灰瓦烘托着黄槐决明,交相辉映,我喜欢这样的小格调。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又名 新安故城、新安古城),是目前深圳最具规模的历史文物旅游景点,具有1730余年的悠久历史。 据史载,该城汉时为盐官驻地,三国时筑司盐都尉垒“芜城”,东晋在此筑东宫郡城和宝安县城,明清时为新安县城,该城系江海交通要冲,海防军事重镇。自晋代以来,香港、澳门、珠海、中山、东莞等地长期隶属南头古城管辖。1840年鸦片事发,香港从新安县割去,新安人民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整理网络资料)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城墙上厚重的石壁间隙里长有绿苔青草,古老与鲜活的完美搭档。

南头古城记

       城墙下草地上安卧的小狗,惬意舒适。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古城门外小公园,绿树成荫,绿草茵茵,鲜花盛放,聊天的老人,嬉戏的孩子,一派生机盎然。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下面这张图片,左边的树叫台湾相思树,好听的名字,常绿乔木 ;中间的一棵叫人心果树,因为人心果的果实长得很像人的心脏,所以被人们命名叫做人心果;右面的树叫人面子。

南头古城记

        人面子 ——名字很独特,百度才知,真有这种树,因果核的天然形态酷似人脸,故命名人面子,在广东罗浮山西南麓的千年古刹华首寺旁,有树龄最高的人面子树,相传为华首寺开寺祖师亲手所种,至今已历千年。

南头古城记

人面子树,多少树枝聚拢纠缠在一起,不分彼此。

         古城内的市井人家,让我非常兴奋,我喜欢看这里真正的百姓生活,他们不像是步履匆匆的在异乡打拼年轻人,感觉他们就是地地道道的古城人,说着原乡话,过着慢生活。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这里小楼鳞次栉比,楼窗对着楼窗,街道狭窄,两边商铺餐馆密集,一家连着一家,应有尽有,生活气息极浓厚,真是人烟阜盛之地。

南头古城记

          这些当地老人,在此生活了几十年了吧,唠着家常,感觉时光在此凝固,和古城外面是两样世界。

南头古城记

    
           每个小巷口都有一个很小的庙,里面燃香供奉的小小的神仙像,问了一下当地人,说是土地庙,每一个巷口都有一个土地庙,证明这一片属于自己的地盘。

南头古城记

         我们就在土地庙旁边吃了一家芳芳石磨肠粉,味道不错,辣子香辣。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古城小菜铺很多,菜品齐全。

南头古城记

纤细的藕

南头古城记

色彩鲜艳的茄子

南头古城记

        从古城东门出城,这个古城门,明代时是砖结构,清代重修改为青石结构,说是上有“制控南疆”四字,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到。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南头古城记

         古城内还有几个游览点,县衙、新安监狱、海防公署、东莞会馆、关帝庙、文天祥祠、鸦片烟馆、接官厅、聚秀楼、义利押当铺、陶米公钱庄等十余处,因为是周一,都闭馆,改日再来观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