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不借三,礼不随三,路不走三”,这农村俗语有没有道理

 江山携手 2019-05-02

无论是对于农村还是城市的人而言,为人处世都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而与城市的朋友相比,很多农村人在这方面虽然不会有成套的大道理,但是却流传着很多俗语,这些话虽然不深奥,但也的确说明了很多问题,因此才能通过人们的口口相传保留至今。

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我也耳濡目染地听过不少有趣的俗语,其中提到为人处世和人际交往,更是听到长辈常常把“钱不借三,礼不随三,路不走三”这句话挂在嘴边。对于农村的朋友来说,借钱随礼都是家家户户经常会面临的情况,可实际上这其中也有不少的学问。

“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过日子谁家没有个困难的时候?要是手头实在过不去,跟别人借点钱周转周转也说得过去,不过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这钱也不能随便借,以前有不少人在这方面吃了亏,才有了‘钱不借三’的说法”,按照村口王大娘的说法,“钱不借三”实际是指不能把钱借给三类人。

首先就不能把钱借给不认识的人,以前农村收入不多的时候,借钱的现行十分普遍,即使是不认识的人,通过中间人的介绍,也有可能向你借钱,不过,这种钱一旦借出去,打了水漂的可能性非常大。“不是知根知底的人,甚至连对方的家庭情况都不了解,虽说有中间人牵线,但如果对方不守信用,到了还钱的时候,可能照样对方的人影都找不到”。

而说到信用的问题,大娘又提到第二种不能借钱的人,那就是容易出尔反尔之人。在农村这样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很多人借钱的时候说好过几天就还,可钱一到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还钱的日子一拖再拖,最后甚至干脆不提了,这样的人以后千万不要给他借钱”。

至于第三种最好不要借钱的人,就是亲戚了,虽然这听起来有些奇怪,毕竟农村都讲究亲戚之间互帮互助,不过就实际情况而言,亲戚之间借钱也少不了一些麻烦。“要是借钱的亲戚自觉还好,如果不自觉的话,还钱的时候反而更麻烦,轻描淡写地提一句吧,对方根本不会在意,可话要是说重了,两家的关系也会受到影响,以后见面了也很尴尬。”大娘说,村子里就有不少兄弟之间因为借钱的关系闹得不愉快,为了避免这样的麻烦产生,最好还是不要把钱借给不靠谱的亲戚。

而除了借钱,人情往来也是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环,尤其是近几年来,农村各种名目的人情越来越多,不过事实上,农村送礼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所谓的“礼不随三”说的就是农村送礼的各种讲究。

一方面,送礼最讲究的就是礼尚往来,因此没有回请的礼是不用随的。听家里的长辈说,以前村里有人一年之内办了两次酒席,我们也就随了两次礼,可等到我们家有事的时候,对方却没有任何回礼,对于农民来说,这无疑是一笔亏本的买卖,这样的人家以后都不会再送礼。

另一方面,人际交往最看重的还是人品,无论实在农村还是城市,谁都愿意和人品好的人打交道,在农村的朋友们看来,如果对方人品有问题,即使在家里大办酒席,也没必要送礼。

除此之外,农村还有一种讲究,那就是没收到邀请的礼不要随,在农村,如果谁家有红白喜事,为了表示尊重,都会提前通知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般也只有收到到通知的人才会前来,如果没有接到通知,也就说明你与人家的交情还够不上朋友,这样的礼也自然不需要随。

如果说这句俗话前面都是针对人际交往而言的话,“路不走三”则是更多的针对个人发展而言,所谓三种不能走的路,第一就是坚决不能走歪路和邪路,毕竟很多事情一旦选择错了方向,就可能给自己带来无法承担的严重后果;另外很多捷径也不能走,用村里老人的话说“贪小便宜吃大亏”,要想获得成功,最好还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努力;最后,别人没走过的路也最好不要走,在很多农民看来,只有走前辈走过的路才最稳妥,不过这句话在很多人看来并不一定适用,毕竟如今要想成功,绝大部分都要靠另辟蹊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