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胡雪岩为师
胡雪岩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六大方面。
第一,他对自己非常有信心,而且从来不气馁。被任老板辞退,失业在家,向母亲保证,早晚有一天,我会挣钱养家的。胡妻笑他连街都跑不成,还打算盘干吗?他毫不犹豫地说:说不准将来我就是胡掌柜的,你呢,也可能当个大东家的太太。人穷志不穷,不能够遭遇到困难,就忧心丧志,才有成功的一天。
第二,他对人际关系的技巧,十分熟练,并且应用得恰到好处。左宗棠问他为什么不怕血本无归冒死送粮食给湘军?他不慌不忙地回答:现在国无宁日民不聊生,所以愿冒个人之苦,以求国泰民安。我们听起来也许觉得很无聊,也很好笑。可是像左宗棠这样的人,就听得很受用,马上请雪岩到后堂吃饭,终于成了他最有力的靠山。
胡宝玉这位名妓,阅历甚多。胡雪岩三两句话,赋予她特别的任务,挑起她的好奇心和荣誉感,居然连人带事,分文不取。胡雪岩的本事,是不是因人而异,有不同的发挥?
对付李鸿章这么厉害的人物,他也能够想尽办法,让李大人下令帮助他把常捷军建立起来。
成功的人,必定是会做人的人。如果连人也做不好,就算事业做得很大,钱赚得很多,也不算成功。
第三,他精于商道,对经营策略,有独到的见解,也有出人意外的表现。
谭则云的策略,是鸡生蛋、蛋生鸡,越滚越大。胡雪岩批评它是平庸商人制定的平庸之策。
柳成祥看到存款那么多,建议赶快放出去生利,胡雪岩却说一文也不放。要拿这些存款做资金,到温州、潮州、常州、宁波、嘉兴去把当铺建起来。
左大人调到新疆,沈葆桢掌管马尾造船厂。雪岩马上决定,启程回杭州,对造船厂公事公办。
胡雪岩能够把自己从事务型的人提升为策略型的人,才有办法从跑街的摇身一变,成为红顶商人。
第四,他善于从现象中体会出背后的道理。杭州一战,使他悟出商无官不安,官无商不富,因而加强与左宗棠的联系。同时看到战后百废待举的重点在钱庄和生药,所以叫成祥赶快设立钱庄,并且实施义诊,以广收民心。
到了北京,看出朝廷的威严,马上对钱庄的员工,提出特别严格的要求。
一般人只看到现象纷纷扰扰,弄得自己头昏眼花。胡雪岩能够拨开这些云雾,直接探出现象背后的道理,这是雪岩处理事情,显得有板有眼、有条不紊的原因。
第五,他能够因时、因地、因人而应变,以求制宜。早在从事粮食买卖的时候,雪岩已经摸透了,生意场上没有三天的朋友,必须随机应变,才能生存发展。
雪岩很客气,说他自己善于取巧。其实不是这样,投机取巧的行为一向是雪岩最痛恨的。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是随机应变,一点也不投机取巧,不然的话,他不可能成功。
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要将“投机取巧”和“随机应变”区隔清楚,弄明白两者的差异,而且一定要下定决心,只许随机应变,不许投机取巧,才有成功的可能。
第六,他不怨天、不尤人,一切心甘情愿地自作自受,无怨无悔。文大人查封雪岩的产业,来者不善,存心不良,一心要抢夺他的胡庆余堂,竟然也不得不佩服雪岩,说他不愧为江南大侠。
成祥建议他赶快去找左大人出面求情,他不为所动,果真是一人做事一人承担的汉子。从答应把钱借给湘军,一直到最后一无所有,雪岩自始至终,都是“有事,我自己承担”,一点也不逃避,丝毫不埋怨,实在非常难得。
(二)以胡雪岩为戒
学习胡雪岩的长处,同时也应该把他的缺失,当做借镜,尽量避免重蹈他的覆辙,才能收到前车之鉴的效果。个案研究的目的和易理所说的趋吉避凶,具有相同的功能,好像真的是不谋而合。
胡雪岩的一生,认真分析起来,也有三大缺失,值得我们警惕:
第一,他对自己的期望,不够远大。西太后问他:你是想升官呀,还是想发财?那时候他讲的是实在话:小人只盼着国家安定,百姓安康,我能经营好阜康钱庄,老老实实做我的生意,我就知足了。
雪岩拜访唐廷枢,听到廷枢说起一些外商责怪雪岩厚此薄彼的时候,也说出了自己的心情:我胡雪岩是想做做生意发发财,没想到有如此分量。
如果他知道有一天自己能够到达这样的地步,他就会做得更好、更加警惕、更加周到,不至于亲眼看到自己被打垮的局面。
这样我们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对子弟的要求很高,希望养成凡事谨慎、千万不可大意的习惯,用意在一生当中,成就再高也不至于造成遗憾。可惜现代人眼光浅近,看不懂这个道理。只求不要给小孩子压力,却忘记了玉不琢不成器呀!
第二,他不明白政界的斗争,实际上比商界更加残忍。雪岩懂得商道,却无法应付来自政界的打击。对丁日昌这般人,几乎毫无办法。和胡宝玉联手给丁日昌难堪,简直是自找麻烦,增加彼此的恶感,对雪岩没有什么好处。要摘政商关系,就没有办法不在这些方面,多多忍耐。
既然看出左宗棠的个性,在官场上迟早要受到排挤,为什么不会加紧对更高一层官员的联系?李鸿章可以找六王爷,胡雪岩也可以找七王爷。七王爷跟左宗棠私交不错,为什么不透过左大人,更上一层楼呢?这样对左大人也有好处,并没有坏处。雪岩毕竟是商人出身,对商道比较熟悉,对官场还是差一些。
政界和商界,都有好人,也都有坏人,雪岩跟宝玉讲得很清楚:官府也有忠奸之分。可惜他没有一套办法,来对付那些奸臣,结果也拖累了自己。
第三,他没有做好时间管理,不能够终身学习,以致到了高层次的时候,愈来愈显得力不从心。
雪岩当然有自知之明,他对杨昌浚所说的一番话:我少小读书,可谓如饥似渴,怎奈家境贫寒,雪岩确实深感不足。
左宗棠不止三番五次,要胡雪岩多读书。他如果把时间安排好,每天至少拨出一两个小时,好好读书。我想他应该能够持续地成长,做好阶段性的调整,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胡雪岩的挫败,固然是玉惠不小心,在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的情况下,走漏了消息。而导火线则是在蚕丝的生意上和英国商人闹得太僵,才使得借洋债赚取利息差额的事情,暴发出来。
但是,追根究底,还是雪岩不应该在这么明显、如此容易被怀疑、被查觉的地方动手脚。虽然雪岩说他当时会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收复疆土和阜康大业,根本没有欺骗朝廷的念头。不过,任凭说破了嘴,都不能逃脱被朝廷严刑追究的命运。
胡雪岩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只是把自己当做一位商人,了不起是一位大老板,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治胡,倒左先倒胡”策略下的牺牲者。如果他早一些料到自己的位置,会这么重要,我想他不敢如此大胆。他没有摸透政界的斗争,像左大人这样不识时务、不善通变的人,迟早被李大人斗垮。总结一句话,雪岩不能够终身学习,使自己有足够的学识、智慧和修身,来应付更复杂、更庞大、更重要的事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