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瓷看鉴:融汇贯通的鉴定要点

 你我入画 2019-05-02

无论是考古出土物还是传世藏品流散到市场,

最终还是要靠人的眼力、经验综合分析,来判断时代或真伪。

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造假古瓷器越来越逼真,

而对于复杂的传世品及历代仿作,仅凭书本的【标型学】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实践家来进行细致的分类排比,

找出各朝时代风格特征和变化规律,把各类器物准确地还原到本时代中去。

鉴别古陶瓷应以观器型、辨纹饰、看釉面、鉴发色、识胎足、 查款铭六个方面为主要依据。

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可以这样说:器型为根本,胎釉是关键,纹饰辩时代,款识察真伪。

下面我们通过这六个方面逐一剖析,希望对瓷器收藏爱好者能有帮助作用。

一、 观器型

古瓷的任何器物都有一个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

瓷之型代表和展现着历史、人文、政治、经济乃至形制和生产力发展的传承脉络。

是一个时段政治经济发展演绎过程最直接的体现。

我们研究认识瓷之型的演绎过程也便于了解社会的进程与发展。

那么,从器型,可以粗略地以型断代。

由此可说,鉴定瓷器,观型断代是鉴定的第一要素。

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仿瓷的高潮。

它主要萌芽于两宋,形成于元代,成熟于明代,繁荣于清代前期,衰落于清代后期。

历朝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条件。

但也有不同时代却风格相近,呈周而复始的再现。

明、清时代同类器型的适度变化,有的虽是细微的一线之别,

然而却能体现出秀美或古拙的时代风格。

例如,清代雍正瓷造型轻巧俊秀、精致恰到好处,确实增之一分则拙,减之一分则陋,给人以高雅之感。

又乾隆瓷器成型技术随心所欲,器型繁多,逹到历史以来最高水平。

尤其是风格华丽的一类观赏瓷表现出侈靡的时代风尚。

所以,熟记各朝典型品种的各类器型,是鉴别真伪的第一步。

二、辨纹饰

瓷器上的纹饰也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表现手法,不同时期纹饰均有不同的风格;

相同题材的纹饰,其间也有可循的继承和演化规律。

纹饰的范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皇家官类,二是民俗民风。

由于纹饰表现风格、特征极其鲜明,为我们识别与断代提供了很多便利。

这里所说的纹主体放在绘、刻、划、印、堆、贴、塑、镂空、镶嵌等纹刻。

老一辈的行家曾说:明白了形与纹就等于明白了器物的80%。

这一论点在无造假的前提下是完全正确的。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雁纹芒口盘,口径11,底径6.8,高2.4厘米

宋定窑婴戏荷叶枕

北宋耀州窑青釉镂孔复层式五足炉

元卵白釉螭龙柄杯

器物的绘画、装饰、纹饰反映和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人文历史,

风土人情,君王嗜好,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和工艺水准。

比如:没有人会把定窑划、印花与耀州地刻花混为一谈;

也没有人将元的贴花和吉州的印花分不开,这就是纹饰魅力与特征所在。

明清时代瓷器的釉上或釉下绘画,釉下刻划、雕塑等内容,

大多映现出各代风俗情貌及社会背景,有时只据纹饰内容便可直呼时代。

宋 定窑印花牡丹螭龙纹花口盘

宋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北京故宫藏

比如,从龙凤纹的识别上,龙作为华夏的图腾,历代王朝在龙的绘画风格上极具特色,它是有定制与讲究的。

如明王朝的猪嘴龙,未见出现在清器上。

历代青花用料的种类总体为进口苏料,石子青、平等青、回青、浙料、朱明料和洋兰等。

洋兰是光绪末期出现并延续到民国。

元 青花上的龙纹

明代 青花上的龙纹

清代的龙纹

此外,和纸绢画相近的瓷画也深受同时代名派画家画风的影响,

在鉴别辨析时,除必须熟悉古代书画笔法外,

还应参考同时期其他工艺品的图案纹饰,

如织绣、竹、木、漆、牙、玉、铜等,

它们的时代风格一脉相承、互为认证。

清代梅瓶一组

三、 看釉面

通常人们将釉比做瓷器之衣,十分形象。

在一般人的眼中,仿佛所有的瓷之釉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

大约从战国开始进入汉,就在陶器上挂釉。

早期至唐多为石灰釉,而后为石灰碱釉。

唐时釉中入玉粉,宋后来在加玉粉的基础上,又加入玛瑙粉等稀有原料。

玛瑙矿石,2015年清凉寺窑址出土

北宋 汝窑天青釉盏托

于是自从上釉以来到民国,如果能将所有年份的瓷器上手抚摸,便会感到他们的手感是不一样的。

其中有的坚如钢;

有的非常润,像宋代民汝器;

有的玉质感强;有的犹如石蜡;

有的从釉至胎都一种感觉,有的釉硬胎绵是另一种感觉。

这都源于配料和烧制工艺。

功底深厚的藏家一摸器之釉面,就能断个八九不离十。

南宋 哥窑米黄釉葵口盘,故宫博物院藏

现代仿哥窑米黄釉弦纹三足尊

看釉的另一方面,是观传世痕迹。

只要传世的一定有传世痕;

只要是出土的,在器面上一定有入土的痕迹,大部分都有土沁。

当然也与材质和年代以及存放环境皆有关。

瓷器出水以后便在器表有显现,细如粉剂的尘沫状,为灰白,有涩手之感。

这都是从观釉可以获得的信息。

这些信息为鉴真论假,可提供着一定的论证依据。

器物的釉面开片与材料、配方、工艺、炉温皆有关系。

如北宋的部分官器:北宋官汝器、宋耀州窑、宋哥窑器等,

它们全然具备了自己的特征、风格。

因而深谙此道的大藏家,仅看器物的开片,也能大概的断个几分,像唐三彩也多如此。

也有些器物的开片是没有规律的,完全是不成定格的。

我们将开片作为一个鉴定要素提取出来,对于鉴瓷识真十分有必要。

宋以前的出土器多会形成二次开片,

北宋厚实高温亮丽的官器中,有的会出现冰裂纹片。

而类似像这种极具年代风格的器种,是不可仿制的。

也正是因为它不可仿制,因而为我们提供了鉴定的依据。

宋代汝窑的釉面开片

宋代官窑的釉面开片

现代仿官窑的釉面开片

土沁之痕是器物入土受浸所致。

就器物的归类而言,土沁可分两大类:

一是器表之沁,二是釉内釉下直入胎骨的沁。

土沁之痕与自然界中的多色泽酸、碱、盐等土质相关。

当然也与存放环境的墓穴坍塌、完好等因素相关;

也与器物本身的多元用料、制作和所存放的地质的铁等元素含量不同有关。

我国幅员辽阔,土质结构多种多样,酸碱等沁以及现代工业的微沁也是存在的。

如黄土地的土沁痕,表面为干净的,沁点是反映在釉下的。

因受沁而气泡破裂,以及二次开片等,因受沁程度不一,也会使釉表发生另类变化。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器物的色相特征与它对应的年代、取材用料是密切相关的。

北宋晚期 汝窑天青釉瓷盏托 2000年清凉寺汝官窑遗址IV区出土

宋汝窑钵,河南宝丰县文物管理局藏

宋汝窑钵上的土沁

明代民窑土沁(水坑品)

低仿元青花上的土沁

现代仿土锈

器物年代越久远,釉光越深遂,

而这种深遂的釉光,是年代久远包浆厚实的最真实的体现。

其中又有釉厚釉薄的区别,还有釉中元素多与少不同的差异,

而年代越久远,釉光层就越厚,

只要釉内添入了多种元素,那么釉面迎光内含五色也是必然的。

比如说:一件官器御品,经千百余年的战火连绵,王朝更替之后,

在不被侵蚀,在自然的传世之中,那将精美绝伦,

其美感要远远超越一件同一时代、原料、工艺的器物。

这是因为,古老的器物在漫长的岁月中,在无数次冷热变化中,

使得器物从内到外、多元素的不断地在变化,

从而使古瓷表面形成一种似有非有的神秘朦胧之光。

这种光是只有在大自然依据岁月的造化下才能形成的。

南宋官窑粉青釉花觚 台北故宮博物院

一切器物只要传世,便会有传世使用的痕迹存留在器物的表面,

细观那些使用痕,定会有深浅不一的层次感。

这种器物的传世使用痕极具特色。

认识和分辨它们,主要源于见多识广,直接上手细观、勤思,便可渐渐掌握。

元 青花松竹梅纹六方大罐

四、鉴发色

瓷器的发色原理是金属氧化物作着色剂,在适当的气氛中经一定温度烧成后呈现出某种色彩。 

主要因素有色料本身的纯度、颜料的烧成焰性、温度、烧成时间、坯釉组成、成形操作方法,颜料中各种添加物如熔剂、矿化剂等的组成和结构等,都会对陶瓷发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概念很绕口,看了都云里雾里,

就是说,瓷器烧制前的颜料颗粒、化学成分,烧制过程的窑里温度,烧制后的冷却,都有莫大的关系。

其实,这是一道化学题。

元代梅瓶一组

所幸这只是鉴定古瓷一个方面而已,弄不懂化学的同学们不用担心。

下面给大家举个例子就很容易懂。

以釉里红为例,铜的分量和窑温要控制得相当好:

窑温过低,铜就呈现绿色斑点;

窑温过高,烧出来的瓷器呈色就会红中带灰或黑赤色,甚至出产“烧飞”的变白现象。

元代釉里红局部

明洪武釉里红瓷器局部,发色正常

清代釉里红局部

明洪武釉里红,窑温不够的呈色

明永乐釉里红,窑温不够的呈色

以青花为例,它的“发色”就是氧化钴这种矿物料,

钴料又分进口料的苏麻离青和国产料,国产料因产地和配方比例不同而有不同的呈色。

青花瓷的钴料烧成后呈蓝色,钴的含量越高,蓝色就越正,含量少就发灰。

锰含量高时,青花就蓝中泛紫或蓝中泛红。

氧化铁含量高时青花的发色就发黑。 

如果温度过高,颜色发黑;温度过低,有点发绿。 

元代青花的不同发色

明永乐青花发色

明代永乐青花折枝秋葵纹玉壶春瓶修复件

有的器物釉面因年代久远而黄化或呈赭褐色等质变。

此特征多数出现在器身局部,目测可见;

有的显微镜下多呈不规则酱褐色斑点沉于釉下。

质变程度,因器物所处地质环境的湿热度、酸碱度、深浅度、暴露度不同而各异,

如北方干冷,部分地区酸碱度适中故出土器物多有晶莹如新者。

清代青花呈色

五、 识胎足

古瓷鉴定大师耿宝昌先生说:将瓷器比喻为人的话,则器为形,胎是骨、釉做衣。

有道是无骨不成形,所以瓷器的胎土辨识是鉴瓷的重要部分。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在胎釉成分和烧制工艺上都有显著差别;

现代瓷的机械化模制生产与古陶瓷胎体用手工制作又完全不同。

鉴定胎体时大多是从器足无釉处或器口、里露胎处来观察的,

然而各种形状的器足均能代表其时代风貌,是原时代所留下的永久性痕迹。

对于识别伪品,有时仅凭器足便可论定。

从战汉开始至民国,各个时代、各类窑口、以及各类器物的胎足修饰方法都有一定的不同。

大体上一个时代是一、两种或最多三种风格,而且特征明显突出。

有些窑口,为了改变那些缺憾与不足,

底足有的上化妆土,有的上护胎釉,有的则为接黄釉护胎底。

这一切有的为时代特征器,有的是某类特种专用器,所反映的信息和文化内涵自然有别。

西晋越窑青瓷堆塑谷仓,高48.5cm

唐白釉双龙耳瓶-北京故宫

五代越窑青釉菱花式盘-北京故宫

唐邢窑白釉玉璧形底碗-北京故宫

从两汉三国、南北朝以至唐宋元明清,粗略的将胎土划分一元配方和二元配方;

元代的胎土在淘炼中不够精细,有杂质,

瓷器露胎处会呈现铁锈点和火石红斑,带有沉着的色感。

明代的胎土则淘炼得比较细腻,结构比较紧密。

有了高质量的胎土才可以制作出如成化鸡缸杯等极为精细的作品。

清代康雍乾三个时期的胎土淘炼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胎骨结构更紧、更细密、有重量感、可塑性更好,

这时期的瓷器品种呈现多样化提供了保证。

清中晚期的胎土则又向粗糙发展。

宋代各类器物的底部

元代各类器物底足

明代各类瓷器底部

当一个朝代达到鼎盛时期,陶瓷业将为国家创造巨额财富,

甚至能作为龙头行业,带动其他的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每当朝代更迭的动荡时期,制瓷工艺无法发展,

器物的胎质多有颗粒、杂质和疏松,瓷器的质量下降明显。

清代瓷器底部

六、查款铭

款识,指刻、划、印、写在器物身上,

能表明器物制作的年代、产地、用途、工匠,或收藏者姓名的文字或符号,亦叫铭文。

器物上那些或长或短的诗词文赋,大多作为装饰的内容来研究。

春秋战国、秦代的一些建筑陶瓷器上(如城砖),或刻、或印有作坊名、产地名、工匠姓名,

这是可以叫作款识的了,或可称之为陶瓷器款识之始。 

六朝时期,陶瓷款识多起来,款的书写形式以刻写为主,有极少数用谒彩毛笔书写。

隋代陶瓷款至今所见极少。 

汉代“千秋万岁”铭瓦当

东晋“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铭青瓷虎子

从“黑石号”沉船上打捞起的“盈”字款白釉绿彩瓷碗,是皇家大盈库瓷器

唐宋时期代的瓷业兴旺,许多大窑,如越窑、长沙窑的产品上,都发现有款识,形式也丰富多样,有刻划、书写,还有模印。

有产地作访名,如'张家造'、'李家造';

有纪年,如'明道元年巧月造'、'大观政和二年造';

有标明器物用途的,如'醉乡酒海'、'清沽美酒'(这二者均写于所谓'梅瓶'腹部,梅瓶为酒具,应叫经瓶为好);

有吉祥语,如'金玉满堂'、'河滨遗范'。

唐代长沙窑张字铭系壶

五代定窑白釉刻“官”字款

磁州窑「张家造」楷书款

宋代各类汝窑款

元代的款识数量也较多,形式上刻、写、印均有,如印款'枢府'、'大禧'(表明所有者),写诗文、供养款等。

例如,著名元至正十一年青花瓶上的供养款。

供养款

元白釉青花“至正七年”铭双系盖罐,四川雅安市元代窖藏出土,雅安市博物馆藏

元代枢府款青白釉龙纹洗

明、清时期是我国陶瓷器各种款识发展成熟完备的时期。

前人总结的明代款识的规律是:

 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 

明代款的形式以书写为主,较少刻、印者。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内,书写篆体“永乐年制”官窑款

明宣德款

明成化款

明弘治

明正德款

明嘉靖款

清代瓷器款识既多又普遍,

无论官、民窑器除康熙初期一个短时间外,大多有各类款识。

帝王年号款每朝都有,宣统历时仅三年,也有帝王年号款器问世。

清代款识书体总的情况是由楷到篆再到楷:

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楷篆并用,楷多于篆。

乾隆朝篆楷并用,篆多于楷。

嘉庆至光绪初,以篆为主,少见楷书。

光绪中至宣统.以楷为主,少量篆书。

清代顺治款

清康熙款

清雍正款

清乾隆款

历代各朝官民窑器款识千差万别,历代又多伪托假款,所以凭借款识断代尤为重要。

从研究署款的笔法入手,经常将真假款识相互比照,

结合器物的其他诸要素特点,审度其字体结构,字形笔画,色泽深浅,便能提高鉴别能力。

由于古瓷款铭内容太丰富,本节不可能讲得太详尽,以后有专论。

元代吉州窑高足杯

历代仿作者的心理不外乎为了崇尚或利益。

仿制者即使是从选料、拉坯成型、胎釉质地、纹饰绘制、烧窑、做旧等样样精通,但是人终究不是神。

总会有某一环节欠缺不足,为鉴者留下可疑破绽之处。

古陶瓷鉴定本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和技能。

鉴别古陶瓷亦当澄心定虑,最忌粗心浮气,要从细微末节处反复观察。

上述的六要素皆在上手的过程中得到验证。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宝无数。

阅宝无数不如高人指路,(最一句让大家来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