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春丽。采集站 畸形狂欢,是弱者通往乌托邦的船票。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没有原则和底线的打扰。 山东菏泽单县。 有人砸门,有人大喊, “门口停了八辆车了!” “大衣哥,我们开车几百公里来看你了,你不能把我们拒之门外啊。” 屋里的人不开门,屋外的人马上把直播标题改为: “大衣哥不开门!” “大衣哥架子这么大吗?” “大衣哥,我老公得癌症了,快救救我吧!” 大衣哥,本名,朱之文。 初看他的长相,没人想得到穿着土气,操着一口浓重山东口音的朱之文, 有着一副惊为天下的歌喉。 直到2011年,被村里人喊“大嘴三”,没接受过一天专业训练的朱之文, 参加了山东台《我是大明星》的选秀节目, 一夜爆红。 2012年,从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登上央视春晚, 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名利双收。 但他没嗨,有人嗨了。 成名之后再无自由。 全国各地的粉丝挤在朱之文家门口,要看大衣哥长什么模样。 几十个手机支架随时对准他。 合影的,求助的,吸粉的,凑热闹的……. 他既要演出又要配合观众拍照,有时候实在很累, 不想配合又碍于名人身份, 哪个都拒绝不了。 又哪敢拒绝? 朱之文家门口有两个石狮和一颗歪脖子树。 为了拍视频,有人踩着石狮子,一脚蹬坏树干翻墙而入。 没办法,他在墙上又是安仙人掌,又是装高墙。 一样拦不住。 出去演出,朱之文人不在家。 回到家,竟然发现有人再次破墙而入,半夜在院子里直播, 说要给大家看一看,朱之文一家是怎样睡觉的。 实在没办法,他给家里安上新门, 门上、墙上,全都钉上了10厘米的大铁钉, 甚至找人专门写了字: “私人住宅,严禁闯入,攀爬危险,后果自负。” 眼看不能破门而入,随时拍他们想要的视频, 有人生气了。 大骂,“哟,朱之文架子真大!” 拿出手机,接着把动态同步到网络。 没有一天清净日子,这样的生活,朱之文却过了八年。 成名之前,每天早上四点起床, 到小河边喊上三个小时练歌,这是他的快乐。 大自然是他的观众,无须取悦任何人。 有人喊他唱歌,他高兴,立马吼上两嗓子。 成名之后,大家喊他唱歌只当戏耍, 他还没答应,几个手机早已围在身边。 一群无聊透顶的人,把老实人的生活搞得一地鸡毛。 朱之文的生活,在这样无缝隙,随时被打扰的监视中, 没有了一点自由。 他,却成了村民眼中不再淳朴的坏人。 你穷你有理? 有的人还真是这样想。 24小时生活被直播的朱之文,被村民当成了人肉提款机。 自从朱之文走红,传朱之文年入1600万。 邻居亲戚全部找上门。 借钱理由不外乎儿子结婚,家里买车买房。 这几年借出去的钱有去无回,合计近百万。 有的人甚至张口要钱。 最佩服的就是坐在大衣哥捐献的健身器材上, 说“不找他借钱找谁借钱” 的大哥。 “他自己的钱都花不了,谁还想着还给他。” 当真大言不惭。 老实人变了。 大衣哥变得“冷漠”,不再乖乖给他们钱了。 于是他们另谋生路,想出一招快速发财之道。 升米恩斗米仇。 “你不给我钱,我就拿你赚钱。” 邻居们发现,拍朱之文的视频发在网上, 一个月,比种地一年赚得还要多。 于是有人按时间点出现在他家门口,24小时蹲在门外伺机而动。 朱三阔说,“现在不用操心别的事,拍好朱之文就行, 开了5个账号,一天轻松赚几百块钱。” 除了朱三阔,他的老婆孩子一家人十多个账号, 每天没别的事,就围着朱之文拍拍拍。 74岁的朱西卷,大字不识一个, 狠下心买了一部上千元的智能手机, 只会点开小视频,拍摄,发送。 也不会取吸睛的标题,就因为拍的是大衣哥,两个月轻松赚回手机钱。 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曾是朱之文的梦想。 他就想住在村子里,养鸭、养鹅、种花、种草,日子开心足矣。 偏偏有人不放过他,连他的孩子都不放过。 朱之文不在家的时候,有人把他闺女躺在沙发上的视频放到网上, 立马有人喊: “这不是大衣哥的女儿吗?怎么这么没素质?” 十几岁的小女孩听多这样的话,逆反心理油然而出。 她害怕见人,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在家里一箱又一箱地吃零食,胖到200斤。 大衣哥出名,他没飘,村民飘了。 一人成名,鸡犬升天。 上述现象,大家不觉得熟悉吗? “流浪大师”沈巍,喜好阅读古籍, 出口成章,言谈不俗,却是一个捡了26年垃圾的拾荒者。 极具反差的身份加之大学毕业的学历,立即吸爆群众眼球。 一时间,各路人马不乏妆容精致的女主播, 竞相涌入有沈巍在的任何场所。 一边是外表邋遢蹿红网络的流浪汉,一边是年轻貌美的女网红。 强烈的视觉反差加之沈巍这两个字, 成功变为流量擦边球。 自从沈巍出名,不断有人对他围追截堵。 他被人拉去说话,一说就是大半天,饭都没时间吃。 利用他的人只要流量,无所不用其极地秀下限和蹭热度。 丑态毕露、洋相百出。 有人高声要嫁给他。 还有人做出更让人费解的举动, 扑通跪倒在地,声称要认沈巍为父。 沈大师也好,大衣哥也罢,他们是被打扰的人, 奇怪的是,他们竟是流量狂欢漩涡中最清醒的人。 大衣哥说,“人跟人打交道是最难的,我现在心灰意冷。 我不想出什么名,也不想大红大紫, 只想做个安静的普通人。” 沈大师说,“我不喜欢被蜂拥而至的人群包围。 常去看书的地铁,没法去了,捡垃圾的活动,也中止了, 书读得少了,好像觉得很稀奇,不是我学问大,是你们自身造成的, 你多读书,不要关注我本人。 你们不是真心追文化,你们是真心追利益。” 何为哗众取宠? 制造风波的人,崇拜的并非像大衣哥、沈大师这样的红人, 他们崇拜的是自己。 内在的虚无,让他们对外部世界因一点风吹草动就兴奋不已。 前阵子因《都挺好》热播,剧中苏家老宅顺势成为网红打卡地。 游客不分昼夜地出现,聚集。 配上游客照,打卡网红取景地,一键发送朋友圈固然轻松。 不轻松的是住客。 老宅有人居住。 且是两位老人,其中一位还患有抑郁症。 接连而来的游客,半夜敲门的并非少数。 老奶奶直接被吓进了医院。 他们或许知道自己所为,对别人来说是一种打扰。 依旧我行我素,横行霸道。 不外乎在情绪面前他们早已放弃思考。 饥不择食的吃相,难看之余更暴露人性的浮躁和无知。 流量什么时候变成了畸形赚钱工具? 为了一己私利,甚至可以没有下限地打扰,伤及无辜。 可惜,也可悲。 网红这个词,不应该是文化滑稽的代言词。 还请各位看客保持理智,多点尊重, 别把好人逼疯,这就是善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