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盘古大神开天辟地的故事,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了。那么,“盘古”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真的只是一个无意义的人名吗?其实不然,盘古,即“盘瓠”,“盘”就是开端,“瓠”就是葫芦,所以“盘古”的意思就是一切生命的开端,万事万物都兴荣繁盛。儿时的动画片《葫芦娃》,就是从这里截取的寓意。 2.提起女娲,很多人会想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的故事。传说中的女娲娘娘是上古三皇之一,是人类的始祖。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有造人之功的女娲就自然而然的成了最早的媒神,媒人之神。所以,各位单身贵族们,还不祈祷女娲娘娘给自己捏一个对象吗? 3.上古传说中提到神农氏遍尝百草,教人医疗和农耕,因此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神农大帝”等等。然而,神农氏的功绩里有一样,却常被人所忽视,那就是他发明了陶器。从现代史学上讲,陶器的发明显然更为重要。有别于西方文明常被公认为是从青铜时代开启的,东亚文明则被认为是由陶器时代开启的。从这一点上来看,发明了陶器的神农无疑才是华夏文明的开启者。 4.说起“禅让制”,近年来可谓是被众人诟病不已了。尤其是《竹书纪年》的发现,更是戳破了儒家辛苦千年编造而出的乌托邦美梦。不过这并非说明“禅让制”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实际上这是一种在古代真实存在过的制度。有别于大家所认为的“禅让制”都是传贤不传子,一开始“禅让制”就是两种传位方式共存,即“内禅”和“外禅”。顾名思义,“内禅”就是传位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外禅”就是传位给异性贤能。所以,大禹传位给儿子启,其实并不能算作是家天下的开端。 5.逐鹿之战是上古时期的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黄帝与炎帝两族联合,击败了蚩尤率领的九黎部族,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过,如此严肃的战争真的有一个极其不严肃的过程。相比较蚩尤率领的规规矩矩的72氏族联军,黄帝一方派出的是虎、豹、熊、罴,据说连国宝大熊猫都被动员加入了黄帝联军。场面一度极为尴尬,犹如马戏团表演。 6.韩国人这几年经常到处认祖宗,可谓是闹出了很多笑话。其中一个,就是韩国人认为蚩尤是自己的祖宗,并在伪历史书《桓檀古记》里煞有介事的记录了下来。为什么韩国人会得出这种结论呢?这来自于商周时代的“华夷五方”的格局,认为蚩尤是东夷的的始祖,蚩尤在逐鹿之战失败后,他的后裔就有一部分逃到了后来的扶余和高句丽地区,并繁衍生存至今。众所周知的是,韩国人一直宣称自己是高句丽王朝的后裔,所以自然也就是蚩尤的后裔。唔,这么说的话,韩国是不是也算是自古以来呢? 7.仓颉是中国神话里的一个知名人物,相传他是黄帝的史官。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发明了文字,所以也被称之为“制字先圣”或“仓颉圣人”。不过说起来,仓颉身上还有一点也是与众不同,那就是他目生重瞳。按照古人的说法,大人物出世必然伴有异象,那么仓颉算得上是实至名归了。像仓颉一样目生双瞳的人,历史记载还有四人,分别是虞舜、项羽、顾炎武和李煜,这四人无疑都是知名度很高的历史人物了。所以,难道天生异象者真的命运非凡吗? 8.提起大禹,很容易就能想到大禹治水这件事了。毫无疑问的是,在大禹的一生里,治水这件事可谓是他最大的功绩了。然而事实上,一开始舜安排大禹治水时,大禹是拒绝的,直言自己不能胜任,并向舜举荐了稷、契和皋陶。为什么大禹要拒绝呢?这是因为大禹的爸爸当年就是因为治水没有成功,所以舜提议让尧将大禹的父亲鲧杀掉来震慑东夷。大禹可谓是和舜有杀父之仇,又怎么可能会想要再帮助舜做事呢?并且大禹也很是担忧,万一自己再治理不了大水,难道自己家就要落得个断子绝孙的下场吗? 9.夏朝的建立在我们所学的历史课本里其实只是被一句话带过的,不过若要考察它建立的原因,则真的是一件偶然中孕育的必然事件。现代考古学发现,在公元前22世纪与公元前21世纪时,北半球的其后从寒冷干燥转变为温暖湿润,这促使游牧文明逐渐向农耕文明转变,定居下来的人群开始修建聚落和城邦,这为国家的建立提供了条件;而公元前2050年左右,黄河曾有过一次大变道,这场黄水影响了黄河中下游的诸多原本互不相关的部落,这使得一个联合多部落共同听命的治水联合组织得以诞生,而这个几乎集中了各部落全部人力物力的组织也就为中央集权的国家结构创造了基础。现在,王朝建立所需的领土和权利都已存在,只缺第一个站出来吃螃蟹的人,而大禹,正是这个被推举而出的治水领导人。在治水成功后,大禹没有放弃权利,顺势就于涂山于诸侯会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10.嫦娥奔月的故事,可以说是童年经典了。不过若要考察这一故事的原型,则实在是毁童年。这故事里一共有三个主要人物,后羿,嫦娥,和逢蒙。这三个人的历史原型分别是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后羿,后羿的妻子玄妻,和后羿的宠臣寒浞。后羿流放了自己的君主相,然后整日沉迷于奢靡享受,他的儿子伯封因为违逆了他的意愿而被下令杀害。儿子的死亡刺激到了后羿的妻子玄妻,玄妻于是与后羿的宠臣寒浞私通,并阴谋杀死了后羿。寒浞杀死后羿后,又把后羿做成肉羹让后羿的儿子们吃,后羿的儿子不愿意,于是就都被寒浞下令处死了。然后寒浞就与后羿的妻子玄妻结婚了,后羿一家因此绝后,后来也并没有发生大家喜闻乐见的王子复仇记戏码。 11.武王伐纣之后虽然消灭了商朝,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主流文化是“不绝人之祀”,武王并没有对纣王的后代加以迫害,反而是分封纣王的儿子为诸侯,继续带领商的遗民。不过武王也不是缺心眼,于是就安排了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武庚的封国周围建立了三个国家进行监视,防止武庚作乱造反,史称“三监”。然而武王不会想到,由于他建立周朝才两年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周成王因为年幼不能服众,于是武王的弟弟周公就进行了摄政。这使得三监极为不满,于是就联合同样不愿臣服的武庚造反。不过这几位很轻易的就被周公放倒了,周公也借此杀掉了武庚,彻底终结了商朝的王室嫡系传承。 ![]() 12.平王东迁,是历史课本上提及的一件标志性事件,标志着周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那么,为什么只是迁移了一下国度,王朝就衰败了呢?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周平王那坑了儿子的爹,就是那个干出了烽火戏诸侯事件的周幽王。周幽王干的这件类似于“狼来了”的事件,毫无疑问的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使得诸侯从此对周天子的号令不在那么认真对待,这使得后来犬戎入侵周王都镐京时,直至镐京城破,都没有诸侯率军前来勤王。王都镐京的陷落使得周王室的权威大大下滑,诸侯认识到了周王室已经不在具有了能够威压四方的力量,对周王室也就不那么恭敬了。与此同时,新立的周天子由于是申侯拥立的,而不是由顺位继承制确立的,这也使得周天子“天命所归”的形象被破坏,周天子不在具有神话的加持,变得世俗化起来,这也使得周天子的威信大失。如此种种,致使周天子的地位不断下降,最终形成了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