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频谱图,来判断耳机的好坏?

 zgqinghai 2019-05-02

对于数码硬件设备,不拿参数来说明就是“耍流氓”,对于耳机也当然如此,肯定有人会说,耳机这种“玄学”世界的产物怎么可能有客观参数,无非是阻抗啊、灵敏度啊、单元振膜直径之类的,能看出个啥?音质只能靠每个人不同的耳朵去听啊!我们这种木耳朵听不出个啥,没法和整天听火电、风电、水电的高端发烧友相比。

如何看频谱图,来判断耳机的好坏?

这类想把自己和发烧友“划清界限”的言论已经听到耳朵出茧子了,罪魁祸首应该是对“发烧友”这一身份的定义,从原来的对音质有较高要求的音乐爱好者已逐渐演变成“偏执狂”、“神经病”、“傻多速”等贬义代名词,但绝大多数发烧友还是有着颇正常的审美,相对理性的挑选着适合自己听音口味的器材,那些能听出区别的所谓“神耳”也只不过是接触的好耳机多了,听音经验丰富了,才能比普通老百姓更快的辨别出音质好坏,从初烧进化到老烧的过程大抵如此,多交“学费”罢了。

如何看频谱图,来判断耳机的好坏?

而这篇文只是为了让新人少走弯路,所以把所谓音质用一种相对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就是频响“瀑布图”。为了说清楚这个“瀑布图”,先来看下声音和频率的关系:

乐音=基音+泛音

判断一个乐音品质的好坏,首先需要明白它的构成,咳咳,此处说得过于严谨,还是尽量简单来吧:基音+泛音就是一个音的全部啦~一个音的产生一定需要有振动,发声物体在振动时会有各种声波,不同声波的振动频率各有不同,振动越长的频率越低,其中频率最低的那个音就是基音,而其它较高频率的声波组成的是泛音。

如何看频谱图,来判断耳机的好坏?

泛音=多个整数倍基音的叠加

例如陈奕迅唱的一个音基音频率是220Hz,那么他的泛音列理论上就有440Hz、660Hz、880Hz......这些泛音列被听众感知到多少,决定了歌曲的动听程度,唱功优秀的歌手到第5、第6泛音列依然能有足够的响应,所以听起来洪亮无比、穿透力强,差一些的歌手只能到第3、第4泛音列,声音发虚、发颤、不够饱满。

如何看频谱图,来判断耳机的好坏?

帕瓦罗蒂泛音列

基音决定音高、泛音决定音色

所谓音高,就是哆咧咪这样的不同音阶,而钢琴的哆咧咪和小提琴的哆咧咪听起来不同,就是因为两者的音色不同,世间万物同时发出一个音,却会有不同的听感,归根到底是音色区别。不同基音,加上不同泛音,无数看不见却听得见的频率相互穿插于我们之间,世界才会变得有声。

如何看频谱图,来判断耳机的好坏?

不同频率,发声元素不同

人耳听觉可感知范围大约在20Hz-20,000Hz,在这段听得见的频率区间内,包含了你能听到的整个世界,比如小提琴频率范围大概在170Hz-3.1KHz,影响听感明亮度的频段为7.5KHz-10KHz,琵琶频率范围在110Hz-1.2KHz,影响听感丰满度的频段为600Hz-800Hz等。除了频率范围较宽的乐器之外,人声也不例外,男声基音区频率范围约为60Hz-520Hz,女声160Hz-1200Hz,烧友常说的“齿音”区域大约在6KHz-7KHz段。

如何看频谱图,来判断耳机的好坏?

不同频率,人耳敏感度不同

人耳天生对低频段(20Hz-160Hz)和极高频段(7KHz以上)的声音不太敏感,而对于中间频段更为敏感,也就是说,同样的响度下(都是100dB),基音频率在160Hz的音听起来比1600Hz的音要轻的多,从下面的“等响度曲线”可以看出,人耳在大约3KHz处是最敏感的。

如何看频谱图,来判断耳机的好坏?

另外有个效应也不得不提——“掩蔽效应”。即一个响度较强的音会把一个响度较弱的音掩盖掉,比如过马路时,你朝对面的人大喊,对方也不一定能听见,因为你的声音很可能被来来往往的车辆引擎声给掩蔽了。不同频段的掩蔽效应也有差别:低频纯音对高频纯音的掩蔽效果更强,所以低音盖高音更容易出现,而高音盖低音效果并不明显。

如何看频谱图,来判断耳机的好坏?

好了,说完了频率和响度,终于可以说到“瀑布图”了,所谓“瀑布图”,就是在传统的二维频率响应图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的维度,变成了参考价值更高的“三维频响图”,为何要加时间?这点尤其重要!因为考虑了声音的衰减,各位应该都知道声波在空气中传递一定会有能量损耗,再大的浪最终也会变成风平浪静的小水纹。频率越高的波,在空气中衰减越快,也就是高频比低频衰减更快,如果在还未被人耳聆听到就衰减没了,那么即使这个高音存在也没啥意义。

如何看频谱图,来判断耳机的好坏?

低频段“掩蔽效应”严重

从Beats urbeats的“瀑布图”能清晰看出,从中低频段的200Hz到中频段的1KHz处,它有个极为夸张的“滚降”,落差超过了15dB,而根据“等响度曲线”的响度补偿,大约在12dB左右,人耳对不同频段响度的辨识度在3dB,一旦超过3dB,就很可能产生“掩蔽效应”,所以Beats很容易出现较低频段掩蔽较高频段的听感,会显得“发闷”。

如何看频谱图,来判断耳机的好坏?

高频段“过山车”般衰减

除了过量的低音之外,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在于Beats的衰减速度实在过快,大约在0.5毫秒之后,600Hz以上的频段就基本衰减完了,而800Hz段对音色的力度有决定性影响、2KHz-3KHz既是人耳最敏感频段、又是影响声音明亮度的频段,这些频段缺乏足够响度,导致的结果就是听感不仅“发闷”,还“绵软无力”、“朦朦胧胧”。

够“平”才够HiFi

优秀的HiFi级耳机是怎样的呢?拿森海的经典全尺寸大耳HD650举例,从频响曲线的“平直性”看,就要比Beats好很多,低频到中频再到高频滚降的幅度很缓,不会出现“掩蔽效应”,同时高频段的衰减也缓慢的多,甚至到了1ms之后仍有足够的响应(与0ms时的响度差只有10dB左右),高倍频泛音更完整,因此无论人声还是器乐的音色,听起来都更为饱满、自然,细节也更加丰富。

如何看频谱图,来判断耳机的好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