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道驿程记》有关中江的记载

 芸斋窗下 2019-05-02


二十八日,雨比昨日大了些,王士祯一行冒雨出发,过大西街“宋兴祖牌坊”出大西门,渡凯江后从谭家街向西就开始翻越龙泉山脉了。这是一条潼川州经中江赴成都的古老驿道,其历史可溯至汉、唐。循路到“余岭铺”(鸡矢树)开始登山,过平易铺(隆兴场)后山势逐渐险峻,盘折登山到便民铺(土地垭)后,缓缓上行至走马铺(集凤镇),翻过山脊经古店驿(古店乡)下山即是成都平原。他在《蜀道驿程记》中写道:“西门渡江即登天柱山,盘折而上二十里,路峻泥滑,徒旅鲜不颠踣。至云津桥,虽芜没丛箐,规制尚极宏丽,夹路巨竹成林,惜其荒翳荟蔚,无复本色。过走马坡,山势稍平,然草树阴晦,上不见日,与五丁、蟾毒相似。”


云津桥即是现在隆兴场的明代古桥,一般叫作“新高桥”或“高桥”,后来大量的移民迁入,“云津桥”这个名字渐渐被人们遗忘。县城以南有座同名的“云津桥”,人们就以为“新高桥”名字叫“云津桥”是错误的,民国版《中江县志》也记载“云津桥,治南四十里,有作"新高桥"者,误。”王士祯有关“云津桥”的记载,完善和纠正了县志中的说法。他在《天柱山·竹》一诗中描绘云津桥畔竹:


“云津桥畔千竿竹,芜没荒丛也可怜。


恰似佳人在空古,天寒翠袖阿谁边。”


天柱山在古驿道旁,属龙泉山脉上众多山峰之一,旧县志称其“孤秀如柱”,即今天挂榜山上的孤峰。古驿道并不走天柱山顶经过,只是王士祯以为所翻越的龙泉山脉都叫天柱山。他被沿路阴郁险峻的景色所侵染,又被登顶后雄绝的山势所震撼,为天柱山赋诗二首。


其一:《天柱山(典四川乡试过此)》“朝出玄武门,云垂雨欲冻。登登天柱山,千盘堕澒洞。峥嵘逾巴阆,槎牙过秦凤。陟岭如累棋,下谷如入瓮。心俯尻益高,足缩目先送。敢嗟鸟兽群,稍喜徒旅众。我有大羽箭,丽龟辄命中。乌兔昂其首,饮羽乃不动。道旁松合抱,巨可任梁栋。惜哉野蔓缠,不蒙匠石用。绝顶见岷山,青城亦伯仲。一气连诸番,三州实西控。太平幸无事,左髻时入贡。念彼松姚戍,坐甲苦饥冻。俯临陆海雄,仰视天宇空。长啸千仞冈,出险忽如梦。”


其二:《天柱山绝顶望见岷山作》“鞍马众峰头,苍茫万里收。岷山横塞出,灌口接天流。要害三城戍,边防八月秋。大荒飞鸟外,眼底尽姚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