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曼施坦因还真不是推卸责任,库尔斯克战役失败,就是希特勒瞎指挥

 cat1208 2019-05-02

作者:刘耀升

曼施坦因在二战之后被公认为德国军队在整个战争期间最为优秀的指挥官,其战术思想和战略技术总是令对手印象深刻。然而在中国的军迷中却总是流传一种说法,那就是曼施坦因总是喜欢推卸责任,把罪过归咎于希特勒的错误上。这种思想的来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著作失去的胜利中指出了许多希特勒的错误。然而无论如何,希特勒确实在许多的战役中作出了不正确的决定,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就是最好的例子。

众所周知,发生在1943年夏季的库尔斯克战役,被认为是德国军队的最后一次战略进攻。在这一次战役之后,德国军队彻底的失去了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的能力,主动权完全进入了苏联手中。为了进行这一次的大规模进攻战役,德国集结了最优秀的指挥官和军队,结果却是损失惨重,被苏联完全击败。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德国军队使用本来擅长机动作战的精英装甲部队,去攻打苏联防备严密的堡垒地带。况且苏联早已预计到了德军的这次攻势,因而加倍的进行了准备。虽然德国军队的战斗仍然非常精彩,但是在不利地形与数量众多的敌军进行交战,加上最后过早失去信心撤退,造成了失败的苦果。

其实,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反击战之后,及时制定了另一种作战计划,那就是德国军队先处于守势,等待苏联发动进攻。随后再趁着苏联侧翼拉长之后,利用装甲部队在野外进行机动作战,在运动战中决定性的击败苏联军队。在1943年夏天,德国军队在素质上仍然极大的优于苏联,即使是武器装备上新到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的装备,也被认为是坦克战中的绝对王牌。假如苏联军队真的要在1943年发起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在运动战中和实力完好的德国装甲部队对抗的话,那么德军无疑会占上风。

事实上,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损失的坦克相当部分是被雷场,部署在堡垒区域的反坦克炮以及迫近的步兵所消灭,真正在坦克战中被击毁的,并不占多数。按照古德里安的话来说,把精锐的坦克部队消灭的最好办法,就是用它们去愚蠢的进攻坚固的筑垒地域。而反过来看,如果发挥德国军队在机动作战上的素质和优势的话,德国人的损失会降到最低,而苏联人的损失会被放到最大,这也正是曼施坦因一开始所谓反手一击作战计划的根本。放苏联人进来,随后进行侧翼反击,这实际上就是几个月前看到科夫反击战的大规模版本。而一旦这样的设想得到实现的话,即使德军不能够完全成功,也绝不会输的像库尔斯克战役那样惨。

而一旦正如曼施坦因所设想的那样,一个放大版的哈尔科夫反击战成功实施的话,那么苏联战场南部的作战态势在1943年恐怕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所以说正是希特勒顽固要求推迟进攻,且在推迟之后仍然不顾苏联已经构筑防御完备的事实,强行要求装甲部队进攻,才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