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慈悲秀才 曾经有人问我:一个人到底该不该狂?我犹豫住了,其实我也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许是阅历不够,经历的少了,我也很难做出抉择。 跨入中年后,见的人多了,我也渐渐发现:其实,真正成大器的人,往往是先逞强,然后示弱处世,一开始我觉得很奇怪,越到后面,才发现这是一种自然的变化过程。 每个人都会被生活磨平棱角,但被磨平棱角之前,我们都是在顽强的抵抗。这个阶段里,我们大多数人往往都比较狂,而经历的事情多了,受的伤多了后,我们也逐渐变得低头处世。 没有顺应着规则走的人,其实结果都不怎么理想。反而是那些,懂得削掉自己棱角,去适应规则的人,反而成了大器。 那到底为何是这样的呢?一个过来人曾经告诫过我,仔细想来挺有道理的,不妨仔细往下读。 第一:30岁以前不狂没出息 俗话说: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但这并不代表人一世都不应该狂,人可以狂,但得有一个时间节点,30岁以前不狂,是没有出息的。 在这个年龄阶段里,我们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对生活充满了梦想。我们刚踏入社会时,都是满怀激情,即使磕着碰着,也从未对自己认输过。 我们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厉害,也一直在心底承认:我们的潜力是巨大的,可以超过很多人。所以,我们变得狂妄,我们变得目中无人,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其实这是一种好事。 若一个人尚且青年时,就已失去了斗志,怕这个,怕那个,那还谈何成大器呢?这个时候的我们,更应该在心底狂妄起来,觉得自己天下第一,然后朝着目标不断奋斗。 对于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青年人的狂妄,其实可以得到理解,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敬畏和奋斗,所以这个年龄阶段的“狂”,对自己来说,反而是种激励。 所以,当我们还未步入中年时,就尽量的“狂”吧,这里所谓的狂,并非指不自量力,而是心里有度,知道自己将来肯定会有出息,也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就用“狂”来衬托此时的血气方刚,这值得鼓励。 毕竟年轻人嘛,总得多包容,有梦想,敢拼才能有赢的机会。如若此时都不狂,更待何时,纵观那些没有成就的人,其实年轻时都是碌碌无为,过分的自卑,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过他人,其实啊,这样的心态,得改变。 第二:30岁以后若还狂,那也必定没有出息 这个世界对年轻人来说,其实相对的包容,允许他们在某个节点狂。但若过了那个节点,还是一样的狂妄时,其实往往会吸引周边的目光聚集,到那时,祸害也就来了。没有人会喜欢一个狂妄的人,特别是步入中年后,我们就更会发现这个道理。 年轻的时候狂,是因为挨的巴掌少了,被很多人捧在手心里呵护着。但出了社会以后,随着年纪的增长,就没有人会继续的包容着你,到那时,我们就得学会收敛自己的锋芒,一个人若是锋芒太露,引起别人注意时,要么招来打击,要么就是被嫉妒,生活中处处与我们过不去。 这一点,直到步入中年后,我才深深的体会到,当我们见过的人多了、经历的事多了后,我们就慢慢知道,跟什么人,说什么样的话;办什么事,用什么态度,话虽然现实,但明白的,他依然能懂。 好了,讲了这么多,也是希望通过生活的经验,教大家如何学会聪明处事。我们可以逞强,但不能一直逞强,有时也要学会示弱,收敛住自己的锋芒,那样我们才会少很多的烦劳,生活也会更幸福。所以,加油吧朋友们,你们可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