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内科治疗、外科治疗、放疗,都有哪些新变化? 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 2019年4月27日,《2019版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在南京发布。发布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的黄镜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的毛伟敏教授共同支持,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李印教授、四川省肿瘤医院的李涛教授、郑州大学一附院的王峰教授分别从外科治疗、放疗、内科治疗三个方面对指南的更新进行了解读,以下为更新的主要内容。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本指南探讨的对象包括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 局部晚期食管癌内科治疗 ■ 可切除或潜在可切除
总体而言,对于这部分患者,术前化疗可使食管癌患者获益,且腺癌获益更多,如果病理类型为食管腺癌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化疗效果肯定;如果病理类型为食管鳞癌患者,术前化疗显著优于术后化疗,术后化疗效果有限,仅能使N+患者获益。 ■ 不可切除
复发转移食管癌内科治疗 复发转移食管癌内科治疗重点更新了二线及以上治疗策略,对于PS=0-1者,安罗替尼、阿帕替尼等抗血管生成药物,均可作为II级推荐药物应用,其中安罗替尼仅用于食管鳞癌患者。 对于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者,如果手术评估为可切除,且复发部位未接受过放疗,可选单纯化疗作为挽救治疗(II级推荐),而对于复发部位接受过放疗者,单纯化疗为I级推荐;如果手术评估为不可切除,且复发部位未接受过放疗,单纯化疗为II级推荐,若复发部位接受过放疗,单纯化疗为I级推荐。 晚期食管癌靶向治疗 晚期食管癌靶向治疗研究在陆续展开中,主要药物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EGFR单抗或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目前尚无能改变临床实践的研究结果面世,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食管鳞癌异质性较高。 晚期食管癌免疫治疗 根据最新的Keynote-181研究结果,支持帕博利珠单抗成为转移性食管鳞癌和综合阳性评分(CPS)≥10的食管癌患者的二线标准治疗选择。 早期食管癌内镜治疗 ■ 癌前病变
■ T1N0期食管癌
所以,如何准确判断肿瘤浸润的深度、剥离深度与复发的关系、切缘的安全距离、高危患者是否需要加作放疗等密切相关,这一点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确。 进展期食管癌的治疗
区域复发及寡转移的治疗
整体上,外科部分更新的内容不多,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困惑和思考,包括:如何确定两野清扫与三野清扫的特征人群,颈部淋巴结的挽救性清扫的临床意义,外科干预对寡转移的意义,4期患者非手术治疗降期后外科干预的意义,以及术前对可切除与部分可切除病灶的准确识别等,有待于更多的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早期食管癌 关于早期食管癌术后是否需要追加包括放疗在内的进一步治疗(手术、放疗、化疗等),做了如下注释:1)黏膜下浸润深度≥200μm,淋巴管血管浸润阳性;2)低分化或未分化癌;3)垂直切缘阳性。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治疗意愿综合考虑制定治疗策略。 局限期可手术食管癌 ■ 局限期可手术食管癌(cTis-T4a,N0/N+,M0)
■ 局限期可手术食管胃结合部癌(cTis-T4a,N0/N+,M0)
■ 新辅助放疗的靶区和剂量 术前放疗剂量推荐为:40-50Gy,推荐的放疗技术为: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靶区勾画可参照《食管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消化系统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等书籍。 ■ 术后辅助治疗 对于R0切除者:
对于R1/R2切除者:
■ 术后辅助放疗的靶区和剂量
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 (cT1b-4bN0M0,cT1-4bN+M0) ■ 对于PS=0-1者
■ 对于PS=2者
术后局部区域复发食管癌
总之,作为食管癌高发国家,我国目前尚存在大量未被满足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对于临床医生来讲,一方面,遵循现有指南,使治疗尽可能规范化;另一方面,在指南的基础上更多地去思考新的研究方向和策略,以此来推动食管癌的诊治更快发展。 为了了解中国肿瘤医生PD-1/PD-L1抑制剂的使用与认知情况,医学界肿瘤频道诚邀您参与下方调研,参与者有机会获得《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6版)》哦!快来扫描海报内二维码,速速参与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