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猪场“红、黄、蓝、黑、白”五色诊断经验汇总,帮您养猪少走弯路

 文化粮仓 2019-05-03

猪的某些疾病,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或某个器官或其排泄物呈现特有的颜色,足以代表所患疾病的特征性症状,因而这类疾病以“色”命名。动物医学工作者进行猪病诊断时,抓住这一特点作为诊病的突破点,辅以补充诊断,可以少走弯路地作出确诊,及时进行有效防治。


1
“白色”诊病

仔猪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主要发于10-20日龄的仔猪。又名迟发性大肠杆菌病。

  症状:

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糊状粪,异臭,身凉怕冷,多数猪同时发病。

  治疗:

庆大霉素:1.5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②氯霉素:10-2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预防:

①妊娠母猪产前注射两次疫苗,名称、用量、用法与前述仔猪黄痢同。

②母猪奶头保持清洁。③仔猪勿缺水,防止饮污水。


2
“黑色”诊病

  猪黑痢又名猪痢疾,本病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7-12周龄的猪易患本病。

  症状:

体温升高,急性者初期排黄色或灰色软粪,中期排红色或暗红色稀粪,慢性者排黑色带黏液的稀粪。

  治疗:

①痢菌净:5毫克/千克体重,内服,1日2次,连用5日。

②新霉素:每100克饲料3毫克,1日2次,连用5日。

  预防:

①痢菌净:3 毫克/千克体重,连喂10天。

②泰乐菌素:每吨饲料加100克,连喂10天。


3
“蓝色”诊病

1、猪蓝耳病:

据范伟兴等报道,本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妊娠母猪及哺乳仔猪容易感染。

  症状:

耳朵发蓝,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仔猪出现呼吸道症状。可通过胎盘、乳汁传播。

  治疗:

无特效疗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控制继发感染。

  预防:

仔猪注射弱毒疫苗,母猪注射油乳剂灭活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改善饲养管理。

2、猪蓝眼病:

据仇华吉等报道,猪蓝眼病是由猪腮腺炎病毒引起的。

  症状:

主要危害种公猪,眼睛发蓝,睾丸及副睾发炎肿大,精子浓度降低。

  治疗:

无特效疗法,重在预防。

  预防:

蓝眼病疫苗,按瓶签说明使用。


4
“红色”诊病

1、猪红皮病。 

病又名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类原虫附红细胞体引起的。

  症状:

主要发生于猪、牛、羊、猫亦可感染,多发于夏秋蚊蝇活跃季节。猪发病,主要发于仔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的皮肤呈紫红色,指压不褪色。发烧至41-42℃,母猪有少数发病。

  治疗:

贝尼尔,5-7毫克/千克体重,用生理盐水配为5%溶夜,肌肉注射,1日1次,连用3日。

  预防:

①饲料添加0.2%土霉素。

②消灭吸血 百虫,切断传播途径。

2、仔猪红痢。

本病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常发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

  症状:排红棕色的稀粥样粪便,内含灰白色坏死组织碎片;母猪带菌不发病。

  治疗:氟哌酸,每千克体重用0.3克,溶于饮水中饮服。

  预防:C型魏氏梭菌菌苗,妊娠母猪孕期肌肉注射两次,第一次在产前30天,注射 5毫升;第二次在产前15天,注射10毫升,使新生仔猪从乳汁中获得免疫力。


5
“黄色”诊病

1、猪黄膘病。又名猪黄脂肪病。

  病因:

①猪喂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甘油脂的饲料,如蚕蛹或鱼下脚料,引起VE缺乏。

②猪喂感染黄曲霉的饲料,如玉米、花生等。

  症状:

眼结膜、皮肤呈淡黄色,皮肤有少量油脂溢出,食欲减退,生长缓慢。死后剖检,全身脂肪呈淡黄色。

  治疗:

①立刻停喂致病饲料。

②维生素E每猪100毫克,拌饲。

③茵陈蒿,每猪50克,煎水连渣服。

  预防:

蚕蛹、鱼下脚料要限量喂猪只新鲜的;凡发霉饲料一律禁喂。

2、仔猪黄痢。

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主要发于3--7日龄的仔猪,又名早发性大肠杆菌病。

  症状:

排黄色或黄白色糊状粪便,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母猪带菌不发病。

  治疗:

①庆大霉素:1.5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②氯霉素:10-2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预防:

妊娠母猪在产前28天、21天各注射1次K88、K99、9879三价灭活疫苗2毫升,可使所产仔猪从母乳中获得免疫力。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