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年前我们决定自驾穿越亚欧,今天我们的故事成为了一本书

 黄金想当然 2019-05-03

2015年9月12日,三年前的今天,我们从上海出发,开始环游亚欧之旅。

送行的朋友在小车后视镜里挥着手,而我们前途微茫、一无所知。这篇文章写给在路上的自己,与生命中那些不可捉摸、充满变数的时光。

***

那一年我29岁。我对什么都有点兴趣,又好像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3月份我们出了趟远门,日落时我拍了一张照片,随口胡诌了一首叫做春分的诗:“太阳照在赤道上,但我们不在赤道上。你不了解她,就像你不了解太阳。”

我把诗句念给正在开车的纪先生听,他说这诗挺好,但写得就跟咱俩分手了一样。我反而笑了起来,看着照片里糊成一片的夕阳。我想,就这样开着车,一直、一直开着车,也不错。

那时候我们已经决定要开车在亚欧大陆跑一圈了。两个月以来这个决定就是一个坚定的决定,我们没有往里面填任何丰满的东西。我觉得生活里浮起来的尘埃已经太厚太多了些,骨感地开着车便是开着车吧。

但是生活是不肯放过任何人的。许多人和事督促着我们在决定里填了很多东西,他们是签证中心、银行账单、汽车和旅行公司,等等。最终我们豁出去了,算了算手里的钱,数了数电脑里的excel、word和ppt的文档数量,装上一车行李和一包硬盘,就出发了。

上路是9月没到秋分时,太阳还没回到赤道,我们依然对太阳与她一无所知。在路上我看见一匹载在小货车里的马,又写了一首叫做九月的诗。

“九月是丰收的季节,九月是失去的季节。九月我们收获了一切,九月我们丢失了所有。

 

之后的天气越来越冷,黑夜也越来越长。纪先生开始了一个名为“太阳已夕”的拍摄计划,我们一天天地守望日落,日落的时间也越来越早。白昼的流逝一度让我恐慌,仿佛还两手空空便被推至新一天的面前。凯鲁亚克在《在路上》里写到:“除了衰老之外,谁也不知道谁的遭遇。 ” 

直到一个清澈的北欧冬夜,车攀上皑皑雪峰,山谷中一面镜子似的湖,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我蹲在暗暗发光的雪地里,远远地看着她们,冰冷、骄傲、漫不经心的月亮。

我突然就不怕了。从那天起,我安心地注视着一个又一个黑夜的降临,沉浸于一次又一次漫无止境的寻觅,接受旅途带来的一切遭遇。

年少时我在卧室天花板贴满了夜光星星,我夜里一睁眼便是满目星光璀璨。那时候城市里已经很少有机会看见星空了,虚假的卧室星空是我唯一的安慰。

后来我们在亚欧的道路上度过了无数个星夜,它们让我想起安徒生与月亮的谈话、梵高的星夜,以及一千零一夜里的魔法总在夜晚发生。

11月,我在苏格兰冰冷的海边过了29岁的生日。夜里风很大,海浪冲击着黝黑的石滩,我躺在城堡里温暖的床上,想着月亮、星空、鬼魂的传说,却一个梦都不记得。我猜,那可能是梦想变成了现实的滋味。

***

这一年我32岁,已婚三年,不生孩子、没在上班,自由而无用。在耗时一年的亚欧自驾旅行后,我写了一本书,可是我不知道它能不能卖得好。关于这一点,出版社的编辑比我更心焦,这让我觉得十分地不好意思。我这辈子虽然没啥成就,总是对形形色色的东西都有一点难以磨灭的兴趣,但总归是不想给人添麻烦的。

那么我们就来谈谈书吧。前几个月,有位旅行杂志的编辑让我写个一句话自我简介,我想了想,写了句“总有奇遇的旅行者和写作者”。我以为自己在旅程中只做了两件事,寻找和遇见,而这两件事的过程和结局带来了一些故事,比如奇遇的故事、寻而不得的故事。因此,这是一本有很多故事的书。

像春分的夕阳、秋日的马匹、冬夜的月亮,这些东西书里都没有。我不是一个诗人,羞于在书里写这些拙劣的诗句。

我小时候最想当的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不一定非得讲出来,但一定得有。为此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兼职工作是公交车售票员,要那种在城市与郊区之间长线往返、但乘客并不太多的公交车。这样我就有许多的空闲坐在车里看每日只有一丁点、不仔细观察多日察觉不出来的沿途风景变化,偷偷审视每一个乘客的举动、聆听他们的话语。我觉着,这样一定能收集到许多故事。

这个职业愿望被同学和父母都批评了,他们认为这是胸无大志的表现,哪怕我一再强调这只是个兼职,而关于正职,我没好意思说,我只想当个有故事的人,很多很多故事。

所以我在这本书里写的全是故事。旅程本身就是由故事组成的,游记好不好看无非是看故事精不精彩。我没法保证我觉得有趣的故事别人也觉得有趣,我只好把自己喜欢的故事都写出来,之后的事情便不由得我来控制了。

这么说,我依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卖书的作者。我羞于吆喝,光是想想自卖自夸都会让我脸红。我常常感到尴尬,哪怕自己只是毫无目的地站立在人头攒动的街头。

自始至终,我想做的是那个坐在公交车里的兼职售票员、小车里的望着月亮的沉默旅行者,以及在寂静的夜晚就着电脑屏幕亮光敲下一行行字的写作者——那是我觉得魔法在发生的时刻。

但我依然想解释一下这本书,关于我为什么会踏上旅程、为什么牢牢记得那些细枝末节的片段、为什么总是喜欢所有不切实际的东西和人。我把书中的序言片段放在这里,希望它能说明一些东西。

“在日夜辗转、浪迹天涯的生活中,寻找与遇见互为因果,我们寻找A却可能遇见了B,遇见C从而找到了D……这是旅程中最让我们觉得有趣的部分。我们试图揭开某个陌生的宗教、民族、人群等等的一角面纱,可能成功、可能失败,就像人类的命运也并不总是幸运。”

“如同古丝路上的探险者、上世纪梦想着爱与和平的欧美青年,过去的人类行走在过去的探险之路上,而我们有机会走在古老的和全新的道路上,去探索、去碰运气,去窥探每一个人、每一件物品、每一场典礼、每一道饮食后面隐藏的故事和寓意,它们都是人类命运的一个切面,甚至更小,只是一点余光散影。

“我们想在这5.8万公里、331天的旅程中,只讲好与此相关的两个故事就足够:寻找与遇见。”

***

今天下午我收到了样稿。理论上,这个月底这本名为《只有寻找和遇见》的书就会开始售卖。在出发三周年的纪念日阅读这些印在纸上的字句,让我有种欣慰之感。

书的封面是一只在路上的鹿。当它从北极的迷雾中闪过,仿佛精灵般消失在灰蓝色的森林里,好像在提醒:人生不可空过!

希望你们不会失望,也感谢你们三年来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