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浙江第7篇:花港观人不观鱼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自行拍摄,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杭州西湖“花港观鱼”是我们三月浙江之行的最后一站(3月16日游),逛完出来就直奔火车站了。这篇小文并不是“春游浙江”系列的终篇,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罢了,另外西湖十景这次就不会再写其他篇目了,因为我也就只去了四个,都是匆匆过客。西湖十景在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一景单独立有文保牌照,赏景时去寻找这些牌照也挺有意思,有些藏的挺深,还真不太好找呢! ![]() 图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照 其实五年前我曾来过一次这里,那是在2014年世界杯期间,也是一个周末,我与三位好友相聚杭州,中饭后环游西湖。我分明记得我们是骑自行车过的苏堤,来到花港观鱼,小池边的长椅大多无人,正好供我等谈笑风生。五年后的故地重游,西湖胜景仍如画,却不再有什么喜悦之情,唯一的感慨就是杭州旅游业竟“蓬勃发展”如斯了。人!人!苏堤上,断桥上,“花港”中,哪哪都是人,哪里还能骑车?连下脚都困难了。 ![]() 图2:花港观鱼正门前人头耸动 ![]() 图3:镜头换个方向,倒还有些幽静 话说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流传至今有七百余年了,各景的名字极具诗情画意,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之美,实则更具人文情愫。宋理宗年间,一位名叫卢允升的太监深得宠信,择此明丽山麓修建别墅“卢园”,园内蓄养珍奇鱼类,一时文人雅士咸集,遂成“花港观鱼”之名。这位卢公公在史籍中也有一些记载,不过看起来似乎也不是什么大善人,无非一弄权宦官尔,倒是“花港观鱼”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了。后来随着时代变迁,卢园破败面目全非,到了清代,因康熙、乾隆二帝驾临而重修西湖胜景,这才让“花港观鱼”重焕光彩。 ![]() 图4:没人的地方,景色都还可以 而如今我们所见的,抛开人头不算,则又是新中国成立后整治扩建的格局了。“花港观鱼”其名尚存,但恐怕再也没有旧时的奇趣,遥想宋代风流,不禁让人神驰。我随着人流走进大门,在前往红鱼池的途中,有一处园林名曰“蒋庄”,观其介绍,此处原名小万柳堂,民国时期为南京富商蒋国榜所购,故得名,也是省级文保。到了红鱼池,不禁大失所望,鱼诚然还有,但都显得逼赖赖的,水面上漂浮着大量鱼食,却无鱼问津。以前总听人说鱼傻会不停吃食,喂多了就撑死,这厢看来,鱼的“智商”好像也没那么不堪。回家后我即买了三条小鱼,比从前加大投饵和日晒时间,如今它们的存活时间,已创造了我养鱼的历史记录……这算是红鱼池给我的些许启示吧。 ![]() 图5:大名鼎鼎的红鱼池和吃饱撑的鱼 ![]() 图6:出门右转是传说中的苏堤春晓(摄于3月16日) 在这风和日丽的五一小长假,朋友圈中哪哪都是晒人头的,花港观鱼那里,恐怕比我们去时更加爆棚了吧?其实最近忙成狗,很久没有更新,此刻坐在家里电脑前,忽然有些“幸灾乐祸”的笑意,这就是今天忽然心血来潮的原因了。俺觉得过节就别凑热闹,还是呆在家里好呀! 前文链接:春游浙江第6篇:寻访宁波老味道,食在东福园饭店 静思斋 于岳 2019年5月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