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翠袖红裙、绮衣锦裳,或宽袍广袖、白褂青衫。前段时间,在绸都盛泽的大街上“飘”来了一群“抖音”小仙女,她们身着汉服穿梭在楼宇间,自信地展示着汉服的魅力,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了小镇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引得路人驻足欣赏。 汉服饰 汉文化 汉魅力 纵有千娇百媚 不及汉风沉醉 ——仲健民:古有汉服 今有“仲澜卿” 作者: 沈佳丽 绸都大街上“飘”来的小仙女,是来自苏州“吴门汉韵”汉服社的社员们,她们在盛洋丝绸文旅街区的开街仪式上,表演了一场充满浓郁汉韵古风的“乡饮酒礼”的节目,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和文化的冲击。记者了解到,这场表演的组织者是苏州仲澜卿丝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仲健民。 仲键民的祖祖辈辈都与丝绸结缘,一直从事着和丝绸有关的生产和贸易。怀有强烈丝绸情怀的仲健民抓住“天时”,创办了苏州仲澜卿丝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注册了“仲澜卿”商标,将研发的重点放在了原创汉服领域,更是充分利用盛泽丝绸和化纤面料产地优势,签约了专业设计团队,并整合本地具有匠心精神的工匠,从一根丝、一匹绸、一方丝巾、一袭汉服做起,打造一个具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故事的原创丝绸品牌。 ![]() 丝丝心动 绸绸用心 祖祖辈辈都是“丝绸人” 仲健民是土生士长的盛泽人,爷爷的爷爷名叫仲澜卿,曾在盛泽庄面上开办过属于自己的“义丰号绸庄”,后来又在家中排起了绸机,其生产的丝巾还在当时举办的一次展览会上获过奖,“仲澜卿”也成为丝绸行业内较有能响力的品牌。耳濡目染的仲健民从小就对丝绸有着特殊的感情。 1989年,仲健民大学毕业,在一家丝织厂从事机电维修工作。“虽然没有和丝绸正面打交道,但这份工作让我对丝绸的生产工艺流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为我后期从事丝绸生产贸易定了基础。”仲健民说,在丝织厂,自己认识了许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师傅,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从而影响了自己做事的态度。 上世纪80年代,盛泽市场上的化纤面料异军突起,这时,仲健民去了银行工作,主要负责信贷方面的事宣,由于信贷需要风险把控,仲健民几乎每天都要走访盛泽大大小小的纺织企业,去了解行情、预测发展趋势,间接地见证了盛泽纺织行业的转型和发展。 兜兜转转 回归初心 骨子里依然有颗“丝绸心” 仲健民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考虑到银行业可能井不适合自己的长远发展,在金融业已小有成就的仲健民毅然决定辞职创业。 2003年,仲健民和朋友合开了一家丝织厂。7年后,仲健民独立创业,或立了吴江和盛至美时装面料有限公间,并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供应商。“自已创业,是一段很难忘的经历,是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感悟的过程。”仲健民坦言,和知名品牌合作,自已学习到了很多理论,也进一步明白了“工匠精神”所表达的内涵。 “每一步都要规范要求,每一个工艺流程都要有记录,”仲健民联想到了盛泽的丝绸,他翻阅资料,了解到盛泽在丝绸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盛泽丝绸享誉国际,这其中肯定有其独特的文化和魅力,我做了面料这么多年,就想着能不能尝试去创立一个有故事、有丝绸文化的品牌呢?”在这样的初心下,,苏州仲澜卿丝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仲健民决心以传承为本,以创新为先,研发各类丝绸新品,为盛泽悠久的丝绸文化代言,传播中国古老的丝路文明。 传承文化 沉醉汉风 不折不扣的“汉服迷” 同年6月,仲民在常州拜访一位教授时偶然接触了一个汉服社团,仲健民与汉服的故事由此展开。 “我了解到,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穿汉服,但是大部分人都选择在网上购买汉服,它们的材质、做工都不是很好。”仲健民说,自己是面料生产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十分感兴趣,于是决定以汉服为载体,通过整合资源,引进设计团队,注册了“仲澜卿”商标,主要涉及原创汉服领域。 “仲澜卿”原创汉服在对传统纹样研究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将汉元素与流行时尚有机结合,与时俱进又不失本身文明特征,产品注重细节,每套服饰的用料、校样、配色、刺绣、工艺、绸带等方面都精心规划,用心制作。“仲澜卿”规划在原创正版汉服的基础上,更着力汉元素服饰的开发,让汉元素服装不再局限于特定场合,成为大众喜爱和接受的常服,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气质、品味和高雅之美。 “我将以推广汉服运动为契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好汉民族文化瑰宝。”仲健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带动更多年轻群体对汉服文明以及汉元素服饰的爱好,让渐渐消失在群众眼前的传统服饰文明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原载《盛泽周报》2019年4月2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