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翡翠真的是清朝才有的吗?这个朝代居然也出现过!

 垚庄切不垮赌石 2019-05-03

我们都说翡翠是从清代开始传入中国的,这一结论,也让所有人深信,在清代以前,中国是没有翡翠的!

然而,大唐永泰公主墓打破了这个结论。

永泰公主:武则天的亲孙女——李仙蕙公主。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李仙蕙公主陵被发掘。出土的每一件彩绘陶俑、骑马俑、三彩马及陶瓷器皿等随葬品都精美异常,而当专家打开墨玉所制的棺椁后,发现在李仙蕙公主的遗骸上有一枚戒指,据说是翡翠制成!

之后,便破了“清代以前无翡翠”的论证,众人也是议论纷纷。

看着永泰公主遗骨的图片,旁边标示了手指上的翡翠戒指。这一特写,果真让小编惊呆了!

难道清代之前就有翡翠了?

为了探个明白,小编决定深扒一下。

在1964年的《文物》第1期第7页赫然出现:《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简报详细还原了整个挖掘过程。

注意文中提到的——人骨架也很零乱,人骨遗迹:保存不完整,仔仔细细地读了几遍,没有看到任何关于“翡翠”的字眼。

怎么会这样呢?

难道是把翡翠和玉器放在一起了?

注意!玉器共10件!考古挖掘报告可不是开玩笑的,多写或少写一件,都是不得了的。

1999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文物月刊》中,《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的玉器研究》一文,文中摘录:永泰公主墓共出土玉器十件,从已发表的照片可知有玉璜、玉佩、玉框、偏心孔环等。

玉璜两件,大小相同,青白玉,半璧形,两端各钻一孔,通体光素无纹,通长5.8、5.7、厚0.2厘米。

蝙蝠形大、小玉佩各一件,青白玉,扁平体,形似蝙蝠,通体光素,大玉佩通长 10.4、高 5、厚0.4厘米,小玉佩通长 5.4、高 2.9、厚0.25厘米。

长方形玉框一件。青白玉,玉质晶莹鲜润,扁平体,大致呈长方形,一窄边略呈弧形,玉框背面平整,正面外鼓,四角各钻一透孔,通体光素无纹,通长 4.3 、宽 3 、框边宽 0.6 、厚0.5厘米。

偏心孔玉环两件,大小相同,青白玉,扁平体,椭圆形,在偏离圆心处钻一圆孔,在椭圆形周边钻有五个透孔,通体光素无纹,长径3.2、短径 2.8、孔径 1.0、厚0.2厘米。

谷纹玉璜一件,玉色洁白晶莹,弧形,内外弧边均有一条凸棱,两端无孔,仅在外弧边缘正中钻一细孔,迹象表明,此璜极有可能是由谷纹璧改制而成,通长 14、宽 3、厚0.3厘米。

雕螭纹出廓璧(残)一件:此璧虽残,但玉质极佳,洁白无瑕,工艺颇精,仍不失为精品。璧好缘完整无损,中心下凹,并且以双阴短线将好缘划分为九等份,好径 2.2、外径 7.5、厚0.3厘米。

走兽游鱼佩一件,青灰色,扁平体,上部镂雕一走兽(似龙似熊),走兽通长 9.5、高4厘米;条状玉通长11厘米,鱼通长6厘米,厚度均为0.35厘米。

永泰公主墓10件玉器悉数点清,说好的唐代翡翠呢?

那么,原先说的翡翠戒指,是不是被人误传了呢?是不是说清代之前就真的没有翡翠呢?小编又翻了好多资料,结果更是众说纷纭。

关于翡翠传入中国的时间,有多种说法:

汉代张衡的《西京赋》、班固的《西都赋》以及六朝徐陵的《玉台新咏诗序》提到的翡翠,到底是指软玉中的碧玉,还是指作为硬玉的翡翠?此说尚在考察论证中。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他的《归田录》一文中对翡翠屑金的描述,说明了翡翠可能在宋代以前就传入了中国,也说明“翡翠”一词从宋代开始,便从传统意义上的某种鸟转变成了一种硬玉,也就是后来的翡翠。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翡翠制品是北京明定陵中出土的翡翠如意,时间约为1368年~1644年。可见,翡翠传入我国实则已有600年以上的历史。

但是,翡翠在清代传入中国的观点是最具说服力的。

主要是因为在清代,翡翠极受王公贵族的喜爱,尤其是朝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更是对翡翠偏爱有加,因此,翡翠在当时又被称为“皇家玉”,身价猛增百倍,成为玉中王者。

所以,从清朝开始,翡翠才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才被众人所熟知,而在清朝前,却很少有人知道“翡翠”这个玉中。

可见,清朝以前的翡翠,即使进入了中国,也只是被小部分人所认识。所以,受到信息传递的限制,人们是不知道翡翠的,也就很少在历史文献中留下记载,人们便不知道清以前到底有没有引入翡翠了。

然而,美网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屈志仁,殷志强,香港收藏家李英豪都认为汉朝、南朝、宋朝的翡翠实为碧玉或者绿玉。

那么,清代前的翡翠到底是指软玉中的碧玉,还是指现今公认的翡翠呢?只有等历史研究人员慢慢去佐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