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家长综合征”来袭,这届家长能扛住吗?这三种做法最不应该

 我的宝藏865 2019-05-03

2019年高考备考已经不足四十天,真正的冲刺到来,高三学生已经为了高考而各显拼搏。这个时候,比孩子更紧张的是家长,家庭是孩子奋斗的大后方,是坚强的后盾。

冲刺阶段的孩子最特殊,冲刺阶段的家长最难当,是给孩子动力还是助力,是让孩子太多压力还是自信面对,都是对家长的考验。于是,“高三家长综合征”来袭,这届家长能扛得住吗?这三种做法最不应该。作为从教多年的高三班主任,我接触过不少非常成功的家长,也遇到过不少令人遗憾的家长。为了孩子的高考,家长的这三种做法最不应该,它们看上去是在关心孩子,实际上是在帮倒忙——

1、过于明显的“宽心”,反而增加孩子压力

孩子就要高考,家长们都知道不能给孩子增加压力,想着方法宽心,试图给孩子减压,这样的意图当然很好。然而,很多家长却是一脸愁容地给孩子说:“没关系,大不了考不上!”一看家长的神情,孩子越发紧张。

其实,与其刻意逃避紧张与压力,不如和孩子坦然面对,告诉孩子有压力是正常的,但是要学会调节。父母作为阅历丰富的人,要在这时候给孩子以从容镇定的示范,这样才是孩子坚强的后盾。

2、过于关心孩子,却引起孩子的反感

首先要说的这类家长,他们可能平时忙于工作,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现在马上高考了应该要好好关心一下。殊不知,孩子已经习惯于此前家长和他的关系,对于父母突如其来的热心反倒不适应,甚至于感到反感,引发对立,不利于备考。

除此之外,大多数家长在这时候的热情主要表现在过于关注孩子的模拟考成绩,过于操心孩子的饮食,一句话:父母整天的问个不停,而孩子也是“烦的没完”。在老师看来,就算再不上进的孩子,在高考前也是压力很大的,只是压力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家长这时过于热情的关心,对于本来就叛逆的孩子,会很直接的理解为是向他要成绩,甚至对他不抱希望。仔细想想,本来父母与高中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如一层薄冰,稍有不慎就会破裂,更何况是在特殊的高考冲刺阶段。

3、忽视自己的心理状态,把焦虑变成抑郁

越是高考临近,父母自然越紧张,孩子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家长巨大的心理波动,尤其是孩子备考状态不佳,模拟考成绩持续下降的时候,焦虑几乎占据了整个心灵。我们知道,焦虑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疏解,就会形成抑郁,出现心理疾病,很直观的表现就是情绪不稳,思考问题容易走极端。

可以想见,一旦家长带着这样的心理和情绪和孩子相处,要把握好分寸是非常困难的。更麻烦的是,对于家长的这种心理困境,孩子是无法理解的,他看到的只是一个让他无法接受的父母,甚至于和他做对的,伤害他的父母。

都说高考也是在考父母,主要就体现在父母能否用合理的心态和方式方法与孩子相处。这是一门很难的课程,如果掌握不好,高三综合征就会来袭,好心就不会办成好事,这届家长能扛得住吗?

本着智慧与灵活,合理表达关切,理性处理好与孩子关系,父母也要做最好的自己,做孩子真正的坚强后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