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太极|道太极开放日:中医的咳嗽病理病因及治疗(附讲义和录音)

 去次元 2019-05-03
1
中医的咳嗽病理
  • 肺与咳嗽的病理病因最直接:肺主气而出声,上连咽喉开窍于鼻为呼吸门户

  • 肺合皮毛,主周身之卫气。为五脏之华盖,朝会百脉。

  • 肺为清虚之府,主肃降。

  • 肺为娇脏,各种外邪病毒常自鼻口侵肺引起咳嗽。

  • 正邪相搏,正气不得宣通而逆上咽喉之间,邪伏则气静,反之,邪动则气奔上。

  •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活动,能达到清楚外物和痰,保护呼吸畅通的作用。但剧烈和迁延日久的咳嗽是病理性的,使得肺气不宣,肃降失常,引起气管发炎,痰多难咳出,气道堵塞等症状。

  • 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认为,咳嗽除了与肺有密切关系外,还与脾、肾二藏关系密切,有“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咳喘”的说法。还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之本,水也,源于肾;痰之动,湿也,主于脾;痰之成,气也,贮于肺。”总之,无论肾和脾如何生痰,必须累及肺才能发生咳嗽。但在咳嗽的辩证论治中,对脾和肾的辩证在咳嗽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此为中医的咳嗽原理概述,是为辩证论治的起始。

2
中医的咳嗽病因
  • 内经:“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是说,外邪从皮毛侵肺,内邪从胃上侵肺,为咳嗽形成之主因。

  • 而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之邪皆能乘肺,致咳,为咳嗽之外因。

  • 名医张景岳总结说:“咳嗽之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外邪袭之,必先入于肺,久而不愈,则必自肺传于五藏;内伤之咳,必起于阴分,盖肺属燥金,为水之母,阴损于下,则阳孤于上,水涸金枯,肺苦于燥,肺燥则痒,痒则咳不能已也。当辨阴阳,分虚实耳。”

  • 西医对咳嗽的病因,归纳起来为病毒感染、过敏因素、神经反射和其他疾病引起等。与中医对照,有相类似和可比的地方。如:中医所指的外邪和 病毒感染等。西医是以消炎和抗病毒抗过敏为治疗手段,中医则是以改善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状态为治本手段,以缓解咳嗽,痰多等病症为治标手段,标本兼治,希望从根本上消除咳嗽产生的原因。


3
咳嗽的中医诊断方法
  • 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辩证,了解病人的全部症状,结合病因详加辩证,提出治则,给出处方。

  • 主要是探明咳嗽的性质,例如:咳嗽的时间长短,突发与渐发,单发或并发,日夜的轻重变化,咳嗽的声音强弱,痰的问诊要特别详细,例如:痰量的多少,颜色,气味,粘稠的程度,是否有血等等。

  • 对于与咳嗽有关的身体状况也要详加了解,例如:大小便,睡眠,饮食等等。往往咳嗽与感冒或其他疾病是有关联的,所以要问讯:发热发烧,身疼头痛,气短气逆,自汗盗汗,呕吐咳血,浮肿等是否存在。

  • 中医对于脉诊和舌诊给予特别的重视,因为这是两个除病人主诉之外的最客观和最直观的辩证依据。对于不是专业中医的人来说,也可以通过观察上述的各种症候,观察自己的舌头和基本的脉象,初步判断出咳嗽是因为寒还是热,是因为虚还是实引起的。如果你自己能够做到上述的初步判断,并且能够条理清晰地向大夫表述,那么对于大夫做出正确诊断并开出合适的药方是非常有帮助的。这对于孩子的家长特别重要,因为可以防止对孩子咳嗽的诊断延误。

4
咳嗽的中医治疗方法
  • 在搞清楚上述的诊断方法之后,中医相对于西医,治疗咳嗽的方法是非常丰富和有针对性的。下面介绍一些中医最具有代表性的治咳方法。

  • “内经素问”的咳论,论述了咳嗽的病因、病机及各种症状,是中医经典中最早的治咳理论,内经灵枢中论治了针灸治咳的原则:“治藏治其俞,治腑治其合,治浮肿者治其经。”

  • 张仲景的“伤寒论”则是始立方药,开立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例如:外感风寒咳嗽,用辛温宣散,邪从汗解之法,桂枝麻黄各半汤。吐法治痰,用瓜蒂散。大承气汤治肺热下移大肠大便艰涩之咳,属于下法。苓桂术甘汤加减治水饮冲肺之咳,小柴胡汤加减治寒热往来之咳,属于和法。银翘散和百合固金汤属于清法。二陈汤,五苓散属于消法。附子理中丸,八珍汤等属于补法。除此之外,中医还有针对时疫的清瘟败毒饮等各种方剂。

  • 总之,只要辩证准确,方证相符,中医治疗咳嗽的手段非常多,而且有效。

5
中医治咳嗽的主要治法和方剂

中医治咳嗽,主要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其中更常见的是外感咳嗽。内伤咳嗽多见于体质虚弱之人,多由虚损而来。

外感咳嗽的主要治法和方剂

外感咳嗽,如前所述,是由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之邪乘肺,致咳。但临症时常参差互见,如风可兼寒、兼热、兼湿;寒可兼湿,湿可兼热,寒可包火,等等。临床必须仔细辩证,方能找出正确的对治方剂。

外感咳嗽又多与时令密切相关:冬寒,夏暑、湿热,春多风,秋多燥。如果与时令违和,极易引发咳嗽,一旦咳嗽,由于季节的转换可以迁延不止,很难医治。

外感咳嗽的起因还与人的正气不足有密切关系。成年人起居失常,缺乏锻炼,老年人和小孩抵抗外邪能力弱,都容易为外邪所侵,尤以冬春为甚,外邪从口鼻或皮毛犯肺,引起肺气的宣降功能失调,极易发生咳嗽症状。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外感咳嗽治法和方剂:

风寒咳嗽

症状为头痛、恶寒、发热怕风,寒重热轻,无汗,四肢酸痛、流清鼻涕,咳嗽伴有清稀白痰。舌象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治法是:祛风散寒,宣肺止咳。方剂可选择:

1.症状轻的可选止嗽散加味:紫苑 百部 白前 桔梗 橘红 甘草 荆芥 紫苏 防风 半夏 生姜

(也可以选同仁堂的通宣理肺丸)

2.症状较重的可选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 芍药 大枣 生姜 甘草 麻黄 杏仁

这是伤寒论的方子,桂枝汤协和营卫,麻黄汤开表驱邪,二汤合用,肌表两解,出汗而愈。

风热咳嗽

俗称热伤风,是夏秋之交常见病。症状为头胀痛、发热恶寒、但寒轻热重,汗不多,咽干口苦,嗓子痛,咳嗽黄痰,或干咳无痰,鼻干喉痒,口渴。舌象是:舌苔薄黄。脉浮数。治法是: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剂可选择:

1.症状较轻的桑菊饮:桑叶 菊花 连翘 杏仁 薄荷 桔梗 甘草 知母 贝母

(也可选同仁堂的桑菊感冒片 银翘解毒丸)

2.如果咳甚痰多,头痛而重,口干不思饮,舌苔白腻带黄,脉濡数,则为风热挟湿,宜疏风清热祛湿宣肺,桑菊饮加味牛蒡子,薏苡仁,茯苓。

3.如高热不退,热盛伤津,咳痰难出,舌苔干黄,脉洪大而数。治法是:用辛凉重剂。方剂选择:白虎汤: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风燥咳嗽

症状为头微痛,恶寒发热,鼻塞咽干甚至咽痛音哑,咳而痰稀或干咳无痰,口干。舌象是:舌苔薄白。脉浮数而细。治法是:辛凉中佐以解热润燥的药。方剂可选择加味止嗽散:紫苑 百部 白前 桔梗 橘红 甘草 荆芥 紫苏 防风 麦冬 知母 贝母

寒包火咳嗽

症状为恶寒发热,痰粘稠而难咳出,口渴咽痛,有时咳而声音嘶哑,甚或气逆而喘。舌象是:舌苔白腻带黄。脉象浮紧而数。治法是:外散寒邪,内清肺热。这种寒包火咳嗽是冬季北方开始供暖之后,室内外温差大,干燥,喝水少,非常常见的一种咳嗽。方剂可选择麻杏石甘汤:麻黄 杏仁 石膏 甘草

(也可选同仁堂的气管炎丸)

湿热咳嗽

症状为头面烘热,身重疼痛,恶寒发热,痰多粘稠微带黄色,胸闷不舒,烦渴并小便赤黄。舌象是:舌苔白腻中带黄色。脉象濡数。这种湿热咳嗽常在盛夏三伏天多见。治法是:清热化湿,宣肺散气。方剂可选择苍苓白虎汤加味:苍术 茯苓 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杏仁。

内伤咳嗽的主要治法和方剂

内伤咳嗽多由虚损而来,虚是气血阴阳之虚,损是脏腑组织之损,治法各异,因人制宜。

肺咳

内经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或唾血。症状为肺气不足,多吐白泡沫清痰,力乏喘促,胁胀,语言气短,身寒无热,面部浮肿。舌象是:舌苔白腻,脉象迟微。治法是:辛甘助阳,温补肺气。方剂可选择:

1.姜桂汤:生姜 桂枝

2.甘草干姜汤:炙甘草 炮姜

3.附子理中汤:附片 党参 白术 干姜 炙甘草

脾咳

脾为后天水谷之源,土生金,脾与肺为母子之藏。土虚不能生金,所以无论饮冷郁热,脾胃过湿过燥,皆能上伤于肺,咳嗽多痰历来皆主重在脾。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故脾脏健运,则咳嗽不治而愈,治法上有培土生金之谓。

脾咳症状为阴虚火旺爍肺而咳。烦热,口渴喜冷饮,郁燥,食饱易饥,大便秘结,吐痰粘稠而难出,咳嗽不已,口中少津液。舌苔干黄,脉象洪数而滑。治法是:甘润清滋,以润脾脏。方剂可选择:防己麻仁汤:防己 麻仁 杏仁 甘草 桑皮 麦芽。

讲座要点及问答
  • 中医讲究“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解决的是人体内部的环境,使内外环境达到平衡,而并非仅仅针对某一种疾病而采取的治疗。

  • 中医对病证进行分析归纳,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来划分疾病的深浅及邪正盛衰,从而为施治提供依据的辨证方法。主要用于外感病的辨证分析,据感邪时间长短、病邪轻重、正气强弱等情况,将外感病大致划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六经辨证为汉代张仲景所创立,论述见于他所撰著的《伤寒论》。一般经方在太阳阶段比较好除病,越往后的阶段越难以治疗。

  • 目前夏末至秋分,可以用甘草生姜汤和桂枝芍药汤调理。

  • 夏季,要少吃寒凉的东西,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也不易单纯喝绿豆汤,可以用三黑汤调理:绿豆、黑豆和红豆。既降火又滋补。

  • 冬天,可小儿去内热,可以用白菜根、绿豆、萝卜煮水喝。

  • 针对内伤咳嗽,以肾治肺,培土生津、调理脾胃。可以用参苓白术散,调理脾胃。

  • 有朋友小儿先是流鼻血,然后再咳嗽。是寒热交错所致,因其寒、热均有,中医辨证较难,因此建议一定要找好一些的中医治疗,否则治不好甚至治反了,将对孩子内脏的伤害特别大。有一种方子是:乌梅丸煮之。

  • 问题:咳嗽好多年,医生说是咽炎,一直在吃金嗓子好吗?

    答:在中医里,咽是肺系的一部分,可以完全按中医的方式来治疗,金嗓子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可以尝试湖南产的茅岩莓,一种土草药。

  • 问题:自汗与盗汗的区别?

    答:自汗是自己没有活动但出汗的情况,是阴虚生内热。一般晚11点到12点较为严重,可以用养阴清肺口服液调理。

    盗汗是睡着后,“偷偷”出汗的情况,一般前胸和两个肩胛骨汗较多。可以用玉屏风散调理。

  • 外感风寒咳嗽中提到桂枝麻黄汤,其中有汗用桂枝汤,武汉用麻黄汤。

  • 百合治嗓子痒,尤其是由夏入秋,秋风起的时候。可以用甘肃产的百合来调理,切忌不是鲜百合,而是百合干放粥里,加一些枸杞子。因为鲜百合没有经过晾晒的过程,没有吸收足够的阳气,所以百合干为宜。

  • 风燥咳嗽中提到,可以用橘红化痰丸或者化橘红泡水喝。化橘红是指广州化州产的橘红。

  • 冬天供暖时,比较容易出现的寒包火咳嗽。小儿可以用,东方医院熬好的麻杏石甘汤,或者同仁堂的小儿清肺口服液;大人可以选用同仁堂的气管炎丸。寒包火咳嗽的一个典型症状是看痰,痰白带黄点,舌苔也是白中带黄。

  • 寒包火咳嗽的预防:1)快供暖时屋里温度在20度左右,不能太热;2)吃青萝卜(绿色的萝卜,非白萝卜);3)注意冬天不能喝绿豆汤。

  • 对于湿热咳嗽,一般老人和女人患病较多,附带脾胃、消化不好。切忌不可以用清热解毒,如连翘、板蓝根这些都是清热的,就不对症,只会将湿往里赶而非往外排。

  • 小儿嘴上生疮,可以用黄连上清丸涂抹。

  • 特别推荐讲稿后的书目清单,非常值得一看!!!

参考书目
1. 咳嗽之辨证论治 作者:唐步祺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