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edia.weibo.cn/article?id=2313501000014137717486240254 我们来到挪威,第一站就去了奥斯陆维尔兰雕塑公园。维尔兰雕塑公园是挪威雕塑家古斯塔夫·维尔兰用毕生的精力创作而成,历时37年,哪怕是在二战期间他也从未停止过创作,共完成了600多个裸体的花岗石和青铜雕塑,他用自己的生命演绎了生命的真谛。 先来张公园远景,人生旅途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人生之桥”“人生之水”“人生之柱”“人生之环”。大师用雕塑的手法记录了人生各个历程阶段的喜怒哀乐,相当的惟妙惟肖。 第一部分--人生之桥。我们经过人生之桥,这里展现了雕塑群从小孩呱呱落地到垂垂暮老,从两小无猜到男欢女爱,从与父母促膝长叹到子孙承欢膝下……人生百态,尽现无余。 生命之桥两边的护栏上,安放着反映日常生活的58座青铜雕像,塑造了一些青年男女和儿童。体格雄健的男子、绰约多姿的少女和纯真无邪的儿童组成了大组群雕。它们有的在尽情地跳舞,有的在谈情说爱,有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也有丈夫打骂妻子儿女的…… 人从诞生之日起就离不开母亲,母爱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离不开母亲的呵护。 维尔兰在这组雕像群中,穿插了一个新的主题思想--父亲与孩子们在一起。父爱也是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些雕塑或许也映射了维尔兰本人的一些心境。男人在孩子面前也表现出温柔的一部分。 父亲与孩子间嬉戏的方式与母亲大不相同。 父亲在表达父爱时,透也出那样的粗犷与力量。 ![]() 这尊是游人们最喜爱的雕像之一,脚上的小孩也被留影的人们摸得非常光亮。 ![]() 桥上的每座雕塑都很吸引人,天真无邪的儿童,常常是人们的最爱。有四座儿童雕塑表达喜怒哀乐四种表情,每尊都栩栩如生,尤其以第一幅的“怒”最为生动感人。据说,这是维尔兰以自己儿子生气哭闹时的模样为样板雕塑而成的。他跺着双脚,挥动着胳膊,仿佛寻求父母之爱,是雕塑园中最引人注目的雕像。就像人们去卢浮宫一定要看蒙娜丽莎一样,来维尔兰雕塑公园人们都会来看这个可爱的孩子。由于与他拍照的游客太多,它的手脚和基座都被游客们抚摸得铮光瓦亮。 ![]() 这个“生气的小孩”塑像因为他被偷走过,小偷企图勒索政府一笔钱,但是挪威国会经过开会讨论后认为不能将纳税人的钱用在这方面从而助长偷盗者的嚣张气焰,所以拒绝支付赎金,小偷无奈之下又将小宝宝送回到了他本来的位置上。 ![]() 另一侧孩童塑像。 ![]() 孩子进入少年,逐渐摆脱了父母的怀抱,自由地奔向人生大道。 ![]() 女孩长大渐渐长成了少女,美丽的幻想越来越多,成长的烦恼也各不相同。 ![]() 爱美是少女们的天性,她们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展示自己的的美丽。 ![]() 男孩在成为男人的过程中,要挣脱各种各样的束缚才能成长。 ![]() 男孩成长为男人后,总想获得一个自由自在的空间,去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力量。 ![]() 男人活在世上需要力量,更需要智慧和自信。 ![]() 成人后的男女都需要寻找另一半,组建家庭,携手渡过一生。 ![]() 恋爱中的男女总是这样如痴如醉。 ![]() 男人和女人共同构建了人生的和谐与圆满。 ![]() 忍不住也学着奔放了一把。 ![]() 池塘边海鸥、野鸭等水鸟时而飞翔,时而在池塘中觅食,这里是被年青的挪威母亲带着的小孩的快乐天堂。 ![]() ![]() ![]() 第二部分--生命之水。“生命之水”是喷泉雕塑群。它是由屹立在一泓池水中央的巨人托盆石雕、池四周的青铜雕和池底座上的浮雕3部分组成。4座石雕巨人托举着一个硕大的石盆,托着圆盘的人屈膝弯腰,象征承载着沉重的生活压力!清清的泉水从盆子中央高高地喷起,然后均匀地分向四面八方洒落下来,泉水喷薄而出,涌动洒落,象征着“生命之泉”永不枯竭。 ![]() 喷泉四壁的浮雕,从婴儿出世开始,经过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直到死亡,反映人生的全过程。 ![]() 喷泉四角,各有5 幅树丛雕,四壁为浮雕,中央是托盘群雕。 ![]() 维尔兰雕塑公园里所有雕像的中心思想,集中突出一个主题:人的生与死。四角的树丛雕,一角是天真活泼的儿童,一角是情思奔放的青年,一角是劳累艰苦的壮年,一角是垂暮临终的老年,组成人生的4 幅画面。因为有这些树丛雕塑,“生命之泉”又被称为“生命之树”。 ![]() 第三部分--生命之柱。一眼看上去,这个柱子有点像中国的华表建筑造型,上面密密麻麻交叠雕刻了121个神态不同,首尾相连,向上交叠盘旋的裸体人物浮雕塑像。细微的刻画出了人的生老病死,与困难搏斗的情景,所以称为“生命之柱”。由三名石匠和作者共同塑造的模型用14年才搞定的。 ![]()
![]() 这根“生命之柱”描绘了世人不满于人间生活而向“天堂”攀登时,相互倾轧和相互扶掖的情景。人们有的沉迷,有的警醒,有的挣扎,有的绝望,组成了一个陡峭上升的旋律,令人惊叹不止。 ![]() 围绕 “生命之柱” 的圆台阶周围是 36座花岗岩石雕,形成几幅美丽的几何图案,匀称和谐,浑然一体。 ![]() 我观赏品味园内的一尊尊人体雕像,雕塑家维尔兰的匠心独具真让人叹为观止。 ![]() 圆台阶的 36座石雕,也是从婴儿出生开始的,游人依次环行,渐渐看到人生各个时期的形象:孩子们在捉迷藏,少年们在扭打玩耍,情人在窃窃私语,老人们熬度暮年,环绕一周,到第36座死亡球塔为止。 ![]() ![]() 在人生中,父亲和母亲总是把爱深深地灌注在孩子们的身上。 ![]() ![]()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父母都是这样心甘情愿地为儿女当牛做马。 ![]() 为女梳头,为孙洗头,鞠躬尽瘁! ![]() ![]() 天伦之乐,亦或天伦之累? ![]() 这父母子女叠罗汉似的纠缠在一起,是在表现一家人的生死命运总是在一起? ![]()
夫妻之累,夫妻之乐! ![]() ![]() 父教子,奶劝孙,何者胜?儿孙! ![]() ![]() 老来伴,老来乐! ![]() ![]() 人生的重负、无奈、疲惫、泄愤。维尔兰的任何一个雕像作品都给后人留下无限瑕想的空间,任凭你把作品理解成美好或丑恶都没有错,也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之所在吧。 ![]() ![]() 站在公园的最高处回眸这没有说明但又主题鲜明的雕像群,静心地凝思、慢慢地体味、深深地感悟,或许会从中读出人类原始的野性、探索的困惑、情感的历练、生活的坎坷,最终读出生命的真谛。 ![]() ![]() ![]() ![]() 第四部分--生命之环。”我们看到生命之环”的雕刻,是由两对男女和三个孩子共七个人构成的圆环,内径1.5米。有柱有环才能孕育生命,繁衍后代。维尔兰对于他的作品没有留下过多的解释,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有人说“生命之柱”和“生命之环”分别是男、女性器的象征,不知这是不是作者的原意?不过,透过雕塑应当看到人生通过协作和奋斗,最后走向圆满。地球上每个孤独的个体,都需要与他人交往、合作才能共同发展。人类的繁衍需要两性的合作,需要彼此相爱、包容,才能家庭圆满,完成生命的使命。这就是人的生存目标和责任。“生命之环”,是雕塑公园最后的主题,这栩如生的环形雕像既象征生命的终结,又预示着生命的循环往复,展示了生命的轮回。 ![]() 在生命柱和生命环之间是太阳晷铜雕,阳光与水相对应,是生命不可缺少的。 ![]() ![]() 公园草地是母亲孩子和年青人休闲的好地方。这些景象仿佛也是在对人生作一种诠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