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治神经性皮炎秘方(3首)

 学中医书馆 2019-05-03

五、治神经性皮炎秘方(3首) 

5.1首乌饮 

【来源】孙迅,《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首乌15克,丹皮8克,生地12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红花3克,地肤子、

白蒺藜、僵蚕、玄参、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祛风凉血、健脾利湿。 

【方解】方中以地肤子、白蒺藜、僵蚕祛风止痒;首乌、丹皮、生地、当归、熟地、

红花凉血活血;玄参、甘草健脾利湿,合用共奏祛风凉血、健脾利湿之功。本方适用于神

经性皮炎、尤适用播散型损害病例,效果较好;枫银膏外治有肯定治疗效果,内外兼治,

效果尤佳。但枫银膏中含有水银,不适宜大面积应用。 

【主治】神经性皮炎。 

【加减】瘙痒剧烈、病变扩散、食欲不振者,加苍术或焦术;四肢倦怠、消化不良,

脉浮虚者、加白术;瘙痒过甚、烦躁、睡眠不佳者,加蛇床子、地骨皮。 

外搽枫银膏:将大枫子仁与水银按3∶1制成硬膏,外搽患处。 

【疗效】治疗54例,结果痊愈49例(占90.7%),有效5例。总有效率达100%。治愈后继

续服用本方,可巩固疗效。 

5.2搜风除湿汤 

【来源】赵炳南,《赵炳南医疗经验集》 

【组成】全虫6~12克,蜈蚣3~5条、海风藤、川槿皮、炒黄柏、炒白术、炒枳壳各9~

15克,炒薏米15~30克,白鲜皮、威灵仙各15~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搜内外风、除湿止痒。 

【方解】方中全虫、蜈蚣搜剔深入内外风邪而止痒;白鲜皮、川槿皮、海风藤、威灵

仙祛风通络止痒;炒枳壳、炒黄柏、炒白术、炒薏米健脾燥湿止痛。本方各药均为炒用,

适用于风湿之邪深入肌腠的慢性瘙痒类皮肤病。 

【主治】慢性湿疹、慢性顽固性神经性皮炎(顽癣)、年久而致色素暗淡沉着及皮肤粗

糙、而显著瘙痒感的皮肤瘙痒症(隐疹),皮肤淀粉样变(松皮癣)有明显痒感者、结节性痒疹

(顽湿聚结)。 

【疗效】笔者临床反复验证多年,用于治疗以瘙痒为主症的上述各病症的慢性期,确

有较为显著的疗效。临床实践观察,有效率达98%以上。 

5.3消风化瘀汤 

【来源】王林杨,《江苏中医》(3)1990年 

【组成】荆芥、防风、三棱、莪术、生甘草各10克,蝉衣5克,露蜂房3克,生地、蚤

休各15克,紫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第3煎用以洗浴,或将药渣装入纱布袋内局部

热敷,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待症状减轻后,隔日1剂,再递减至隔2~3日1剂。妇

女经期及孕妇停服。 

【功用】消风化瘀、凉血解毒。 

【方解】本病多因血虚风燥、肤失所养所致。方用荆芥、防风、蝉衣、露蜂房消风以

止痒;三棱、莪术等活血祛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用生地、紫草凉血养血。伍

蚤休、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合用共奏消风化瘀、凉血解毒之功。 

【主治】神经性皮炎。剧烈瘙痒、苔藓化是本病的两大主证。 

【加减】皮肤苔藓化严重者,加桃仁、王不留行;瘙痒剧烈者,加乌梢蛇;干燥脱屑

较多者,加全当归;糜烂渗液者,加地肤子;夜寐不宁者,加夜交藤;急躁易怒者,加五

味子,白芍。用药量均为10克。 

【疗效】治疗39例,结果临床治愈11例,显效18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

92.3%。平均疗程为74天。 

【附记】又《当代中国名医高效良方1000首》载一首经验方——皮炎方:苦参、黄柏、

苍术、防风各9克,大枫子、白鲜皮各30克,松香、鹤虱草各12克,五倍子15克。上药共

研粗末,用较厚草纸,卷药末成纸卷,燃烟熏皮损处,每日熏1~2次,每次半小时,温度

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功能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主治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症。

临床运用多年,疗效满意。使用注意:临床上往往开始见效快,后较慢,勿间断,坚持使

用才能有效。皮损较大而且粗糙变厚者,熏疗时烟应浓,温度宜高,但也不能过高,以免

烧伤。熏完后皮损处往往有一层油脂不要擦掉,保持时间越长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