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歌坛怪象惹人唏嘘!洗脑神曲满天飞适者生存,有能力的人未必能红

 董鸿文 2019-05-03

网络越来越发达,年轻人拥有更多接触信息的渠道,信息的接收由复杂变得容易。音乐作为大众文化产业也被消费者广泛接受。如今,消费者所采取的姿态不再是自我选择,而是消极被动的接受任何信息,抵抗能力已经不复存在。面对这样的境遇,音乐圈也出现了一种颠覆式的改变,它不再是有能力的人生存而是转变为适者生存。

音乐产业快速发展,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有能力的人也未必存活。那么这种变化的直观表现是什么呢?

一是体现在歌曲的变化,在歌曲的题材上出现了不同。纵观数字时代之前的音乐,经典作品深入人心,有以李宗盛为代表的流行音乐,他的《山丘》《当爱已成往事》《爱的代价》直击人的内心世界。

有以崔健为代表的摇滚乐,他的《无地自容》《假行僧》成为人们反思的代表作品,除了这些著名的音乐人优秀的作品,还有一些歌手的代表作品朗朗上口,像是郑智化的《星星点灯》、《水手》教人勇敢。不难发现,这些歌曲不仅有人文和反思,还有寓意丰富的生活经验,连对于爱情的表达都是一种洒脱的姿态。

而数字时代的音乐却成为一种戏谑的方式,内容相对肤浅。在题材的选择上不仅局限于爱情,而且台词太过露骨,并无深意,听起来更像是无病呻吟。比如热度歌曲《学猫叫》、《123我爱你》等等,很难说这种歌曲在表达什么,也许就没有表达,只是一种字与字之间的拼凑。

二是体现在对歌手的变化,泛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音乐相关岗位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不同的变现方式使歌手门槛降低,像是随之而来的直播,让人人都有成为歌手的权力,他们在网络上唱歌,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网络歌手。网络歌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受众的偏好,不少人崛起,当然不能否认通过网络平台也输出了一些优质的艺人,像是摩登兄弟刘宇宁就是典型的代表。

既然存在正面影响就一定有负面影响,网络歌手李袁杰的《离人愁》一经创作就获得了不少的点击率。随后李袁杰上了一档音乐比赛节目,在节目中李袁杰竟然不懂基本的乐理知识,这也让节目的评委华晨宇、李宇春感到质疑,那么不懂乐理的他又是如何创作歌曲的呢?这里面也许只有他本人自己知道了。

虽然大家对真相保持好奇,但是这阻挡不了他作品的传播,毕竟网络时代,传播是一件极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当受众从年龄偏大的人群集中在新生代,自带网络特质的网生代在接收信息的时候会更迅速,这种属性对于音乐的传播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不少人也在这里钻了空子,传播一些伤感、不能给人正面力量的歌曲。

网络时代,拥有互联网思维的音乐人容易生存,而也许有能力的人并不能够生存下来。当遇到这样棘手的问题,很难说谁对谁错,大众所喜好的未必真实,但是它是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无深度消解了音乐的内涵性,这是极其不利于华语乐坛的,当口水歌肆虐的时候,经典的歌曲就会被人遗忘,当受众频繁的被网络歌曲洗耳的同时,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很难在培养出优质的音乐人,即使有能力如果不懂受众的所思所想,也存活不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