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千思绪中怎么安神——道家东派创始人陆西星《玄肤论》解2

 黄裳子 2019-05-03

看古代的书,最头疼一个事儿,就是找不到下手的地方。用现在的话讲,不知道怎么把政策落到实处。

依照我们修行气脉的人来讲,因为心物一元的道理,如果下意识中都大仁大善之人,气脉一定非常通畅,因此身体很好,寿元很长。实际情况我们知道,倡导的人很多,身体好倒不一定。

昨天讲到“河车论”中的“神既藏矣,是谓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于是,有朋友问我,那,应该怎么操作,才能“藏神”呢。

关于这个,《玄肤论》中有三节,依次为:“澄神论”、“养神论”、“凝神论”,节节递进。我也分开来讲,一次讲太多没意义,哪有那么容易落到实处呢。

为了阅读体验的流畅,我把原文附在后头,前面不一句一句切开来。

陆西星说:把元神贮藏好的话,就要会凝神,而凝神第一步,先得把元神弄清澈澄静下来。

把元神弄清澈澄静下来,先要学会排遣欲望。《经》这么曰过,《易》那么也曰过,无欲则静么。

人心天生是比较喜欢清净的,因为欲望的牵引,才生出各种乱七八糟的妄念。

妄念丛生中,元神被一再惊扰,不得安宁,只好跟着随波逐流,在恋恋红尘里执着贪求烦恼,身心疲惫。

所以,第一步吧,先学会排遣掉欲望。

然后祖师爷介绍了佛门观心遣欲的方法,我觉得没什么可行性,这些都是达到目标后的境界,不是方法,关于方法,就说了一句,洗心遣欲。

根据王尔德的说法,人生有两种悲哀,一种是得到了,一种是没得到。

不妨先判断下自己的品性,是比较消极的,还是勇于进取的。

如果是消极的,那就干脆努力看平淡点,有什么可煎熬的,横竖都是悲哀,还不如插插花,追追剧,至少比同龄人看上去年轻几岁。这种个性的人如果要静修,我比较推荐打坐、静坐、品香、书法这一类的。

如果是勇于进取的,那就去进取吧,不然煎熬死了,等得到了再感到没意思也好过——因为得不到而备受煎熬。这种个性如果要静修,我推荐站桩、瑜伽、武术,学戏,学美声唱法什么的。

我不推荐叽叽喳喳交流意见扎堆开会,神气外驰,那是对神气的消耗和磨损。

在静修过程中,渴求欲望的心,会有所松懈,得到片刻的安宁。哪怕是片刻的安宁,也是对身心的滋养,这个过程,就是这一节所讲的,澄神

一个人如果真的很好的做到了澄神,看上去也很舒服,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令人一见到就想约饭。

澄 神 论

  “吾子所言藏神之宅,则吾既得闻命矣。敢问藏神之旨。”

  曰:“藏神者,凝神也。凝神之要,莫先于澄神;澄神之要,莫先于遣欲。《清净经》云;‘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易》曰:‘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所谓洗心,即澄神之谓也。周子曰:‘无欲故静。’所谓无欲,即遣欲之尽也。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所谓心者有二焉。扰神之心,乃妄心也;好静之心,乃真心也。既有妄心,即惊其神,其神可得清乎?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心可得而静乎?故澄神之要,莫先于遣欲。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知三心之不可得也。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于物,物无其物,知四相之俱忘也,三者既悟,惟见于空,则人空矣。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则法空矣。如是则根尘永静,六欲不生,而心静矣。心静则神自清,如水之无波,而万顷澄澈也。虚靖天师《大道歌》云:‘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物在心中神不清,耗散真精损筋骨。’遣欲澄神之说,百世以俟圣人,不易吾言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