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帖草书如钱,真书如豆,书势流美,皆极精工,应出一人之手。
今人习草,或谓取法《十七帖》、或谓临习《书谱》,虽是正途之言,但初习者很难上手。而此帖草书,动合规矩,用笔轻重、缓争、历历可睹。不像《书谱》变化莫测,难见端倪,也不同《十七帖》,其为刻帖,难以揣度其笔意。初习草书。从此册入手,求其法度,可为一径。







《永乐大典》编撰主持者、明代著名学者谢缙,在本帖后面的题跋中写到:我的朋友杨时敏,得到唐人这一书帖,应当是率更令欧阳询的家法。又说此帖,辞古笔精,洞达神妙,中间释字,亦且洒落。
王文治客居武昌的时候,毕沅出示《月仪帖》,王文治也为之题跋。后文还有赵秉冲书御制诗并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