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音乐抵达更深的阅读! 诗选 本期张九龄五律全集,含古律及八句短古,凡九十四首。 奉和圣制经孔子旧宅(唐·张九龄) 孔门太山下,不见登封时。 徒有先王法,今为明主思。 恩加万乘幸,礼致一牢祠。 旧宅千年外,光华空在兹。 奉和圣制次琼岳韵(唐·张九龄) 山祗亦望幸,云雨见灵心。 岳馆逢朝霁,关门解宿阴。 咸京天上近,清渭日边临。 我武因冬狩,何言是即禽。 奉和圣制送李尚书入蜀(唐·张九龄) 眷言感忠义,何有间山川。 徇节今如此,离情空复然。 皇心在勤恤,德泽委昭宣。 周月成功后,明年或劳还。 奉和圣制初出洛城(唐·张九龄) 东土淹龙驾,西人望翠华。 山川祗询物,宫观岂为家。 十月回星斗,千官捧日车。 洛阳无怨思,巡幸更非赊。 奉和圣制途次陕州作(唐·张九龄) 驰道当河陕,陈诗问国风。 川原三晋别,襟带两京同。 后殿函关尽,前旌阙塞通。 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敕赐宁王池宴(唐·张九龄) 贤王有池馆,明主赐春游。 淑气林间发,恩光水上浮。 徒惭和鼎地,终谢巨川舟。 皇泽空如此,轻生莫可酬。 天津桥东旬宴得歌字韵(唐·张九龄) 清洛象天河,东流形胜多。 朝来逢宴喜,春尽却妍和。 泉鲔欢时跃,林莺醉里歌。 赐恩频若此,为乐奈人何。 上阳水窗旬宴得移字韵(唐·张九龄) 河汉非应到,汀洲忽在斯。 仍逢帝乐下,如逐海槎窥。 春赏时将换,皇恩岁不移。 今朝游宴所,莫比天泉池。 折杨柳(唐·张九龄)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 剪綵(唐·张九龄) 姹女矜容色,为花不让春。 既争芳意早,谁待物华真。 叶作参差发,枝从点缀新。 自然无限态,长在艳阳晨。 和崔黄门寓直夜听蝉之作(唐·张九龄) 蝉嘶玉树枝,向夕惠风吹。 幸入连宵听,应缘饮露知。 思深秋欲近,声静夜相宜。 不是黄金饰,清香徒尔为。 和姚令公从幸温汤喜雪(唐·张九龄) 万乘飞黄马,千金狐白裘。 正逢银霰积,如向玉京游。 瑞色铺驰道,花文拂綵旒。 还闻吉甫颂,不共郢歌俦。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三月三日申王园亭宴集(唐·张九龄) 稽亭追往事,睢苑胜前闻。 飞阁凌芳树,华池落綵云。 藉草人留酌,衔花鸟赴群。 向来同赏处,惟恨碧林曛。 三月三日登龙山(唐·张九龄) 伊川与灞津,今日祓除人。 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 衰颜忧更老,淑景望非春。 禊饮岂吾事,聊将偶俗尘。 和王司马折梅寄京邑昆弟(唐·张九龄) 离别念同嬉,芬荣欲共持。 独攀南国树,遥寄北风时。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迟。 还闻折梅处,更有棣华诗。 晚霁登王六东阁(一作严维诗)(唐·张九龄) 试上江楼望,初逢山雨晴。 连空青嶂合,向晚白云生。 彼美要殊观,萧条见远情。 情来不可极,日暮水流清。 苏侍郎紫薇庭各赋一物得芍药(唐·张九龄) 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 幸因清切地,还遇艳阳时。 名见桐君箓,香闻郑国诗。 孤根若可用,非直爱华滋。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唐·张九龄) 清切紫庭垂,葳蕤防露枝。 色无玄月变,声有惠风吹。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凤皇佳可食,一去一来仪。 和韦尚书答梓州兄南亭宴集(唐·张九龄) 棠棣闻馀兴,乌衣有旧游。 门前杜城陌,池上曲江流。 暇日尝繁会,清风咏阻修。 始知西峙岳,同气此相求。 答陈拾遗赠竹簪(唐·张九龄) 与君尝此志,因物复知心。 遗我龙钟节,非无玳瑁簪。 幽素宜相重,雕华岂所任。 为君安首饰,怀此代兼金。 赠澧阳韦明府(唐·张九龄) 君有百鍊刃,堪断七重犀。 谁开太阿匣,持割武城鸡。 竟与尚书佩,遥应天子提。 何时遇操宰,当使玉如泥。 在洪州答綦毋学士(唐·张九龄) 旬雨不愆期,由来自若时。 尔无言郡政,吾岂欲天欺。 常念涓尘益,惟欢草树滋。 课成非所拟,人望在东菑。 酬王六霁后书怀见示(唐·张九龄) 云雨俱行罢,江天已洞开。 炎氛霁后灭,边绪望中来。 作骥君垂耳,为鱼我曝鳃。 更怜湘水赋,还是洛阳才。 酬王六寒朝见诒(唐·张九龄) 贾生流寓日,扬子寂寥时。 在物多相背,唯君独见思。 渔为江上曲,雪作郢中词。 忽枉兼金讯,长怀伐木诗。 林亭咏(唐·张九龄) 穿筑非求丽,幽闲欲寄情。 偶怀因壤石,真意在蓬瀛。 苔益山文古,池添竹气清。 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园中时蔬尽皆锄理唯秋兰数本委而不顾彼虽一物有足悲者遂赋二章其一(唐·张九龄) 场藿已成岁,园葵亦向阳。 兰时独不偶,露节渐无芳。 旨异菁为蓄,甘非蔗有浆。 人多利一饱,谁复惜馨香。 园中时蔬尽皆锄理唯秋兰数本委而不顾彼虽一物有足悲者遂赋二章其二(唐·张九龄) 幸得不锄去,孤苗守旧根。 无心羡旨蓄,岂欲近名园。 遇赏宁充佩,为生莫碍门。 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 林亭寓言(唐·张九龄) 林居逢岁晏,遇物使情多。 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 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送使广州(唐·张九龄) 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峤行。 经过正中道,相送倍为情。 心逐书邮去,形随世网婴。 因声谢远别,缘义不缘名。 送姚评事入蜀各赋一物得卜肆(唐·张九龄) 蜀严化已久,沈冥空所思。 尝闻卖卜处,犹忆下帘时。 驱传应经此,怀贤倘问之。 归来说往事,历历偶心期。 送窦校书见饯得云中辨江树(唐·张九龄) 江水天连色,无涯净野氛。 微明岸傍树,凌乱渚前云。 举棹形徐转,登舻意渐分。 渺茫从此去,空复惜离群。 饯王司马入计同用洲字(唐·张九龄) 元僚行上计,举饯出林丘。 忽望题舆远,空思解榻游。 别筵铺柳岸,征棹倚芦洲。 独叹湘江水,朝宗向北流。 东湖临泛饯王司马(唐·张九龄) 南土秋虽半,东湖草未黄。 聊乘风日好,来汎芰荷香。 兰棹无劳速,菱歌不厌长。 忽怀京洛去,难与共清光。 饯济阴梁明府各探一物得荷叶(唐·张九龄) 荷叶生幽渚,芳华信在兹。 朝朝空此地,采采欲因谁。 但恐星霜改,还将蒲稗衰。 怀君美人别,聊以赠心期。 饯陈学士还江南同用徵字(唐·张九龄) 荷蓧旋江澳,衔杯饯霸陵。 别前林鸟息,归处海烟凝。 风土乡情接,云山客念凭。 圣朝岩穴选,应待鹤书徵。 通化门外送别(唐·张九龄) 屡别容华改,长愁意绪微。 义将私爱隔,情与故人归。 薄宦无时赏,劳生有事机。 离魂今夕梦,先绕旧林飞。 送杨道士往天台(唐·张九龄) 鬼谷还成道,天台去学仙。 行应松子化,留与世人传。 此地烟波远,何时羽驾旋。 当须一把袂,城郭共依然。 送杨府李功曹(唐·张九龄) 平生属良友,结绶望光辉。 何知人事拙,相与宦情非。 别路穿林尽,征帆际海归。 居然已多意,况复两乡违。 送宛句赵少府(唐·张九龄) 解巾行作吏,尊酒谢离居。 修竹含清景,华池澹碧虚。 地将幽兴惬,人与旧游疏。 林下纷相送,多逢长者车。 送韦城李少府(唐·张九龄)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送苏主簿赴偃师(唐·张九龄) 我与文雄别,胡然邑吏归。 贤人安下位,鸷鸟欲卑飞。 激节轻华冕,移官徇綵衣。 羡君行乐处,从此拜庭闱。 送广州周判官(唐·张九龄) 海郡雄蛮落,津亭壮越台。 城隅百雉映,水曲万家开。 里树桄榔出,时禽翡翠来。 观风犹未尽,早晚使车回。 郡江南上别孙侍御(唐·张九龄) 云嶂天涯尽,川途海县穷。 何言此地僻,忽与故人同。 身负邦君弩,情纡御史骢。 王程不我驻,离思逐秋风。 道逢北使题赠京邑亲知(唐·张九龄) 征骖稍靡靡,去国方迟迟。 路绕南登岸,情摇北上旗。 故人怜别日,旅雁逐归时。 岁晏无芳草,将何寄所思。 江上使风呈裴宣州耀卿(唐·张九龄) 江路与天连,风帆何淼然。 遥林浪出没,孤舫鸟联翩。 常爱千钧重,深思万事捐。 报恩非徇禄,还逐贾人船。 溪行寄王震(唐·张九龄) 山气朝来爽,溪流日向清。 远心何处惬,闲棹此中行。 丛桂林间待,群鸥水上迎。 徒然适我愿,幽独为谁情。 自豫章南还江上作(唐·张九龄) 归去南江水,磷磷见底清。 转逢空阔处,聊洗滞留情。 浦树遥如待,江鸥近若迎。 津途别有趣,况乃濯吾缨。 将至岳阳有怀赵二(唐·张九龄) 湘岸多深林,青冥昼结阴。 独无谢客赏,况复贾生心。 草色虽云发,天光或未临。 江潭非所遇,为尔白头吟。 使还湘水(唐·张九龄) 归舟宛何处,正值楚江平。 夕逗烟村宿,朝缘浦树行。 于役已弥岁,言旋今惬情。 乡郊尚千里,流目夏云生。 初发道中寄远(唐·张九龄) 日夜乡山远,秋风复此时。 旧闻胡马思,今听楚猿悲。 念别朝昏苦,怀归岁月迟。 壮图空不息,常恐发如丝。 自湘水南行(唐·张九龄) 落日摧行舫,逶迤洲渚间。 虽云有物役,乘此更休闲。 暝色生前浦,清晖发近山。 中流澹容与,唯爱鸟飞还。 初入湘中有喜(唐·张九龄) 征鞍穷郢路,归棹入湘流。 望鸟唯贪疾,闻猿亦罢愁。 两边枫作岸,数处橘为洲。 却记从来意,翻疑梦里游。 江上(唐·张九龄) 长林何缭绕,远水复悠悠。 尽日馀无见,为心那不愁。 忆将亲爱别,行为主恩酬。 感激空如此,芳时屡已遒。 自彭蠡湖初入江(唐·张九龄) 江岫殊空阔,云烟处处浮。 上来群噪鸟,中去独行舟。 牢落谁相顾,逶迤日自愁。 更将心问影,于役复何求。 赴使泷峡(唐·张九龄) 溪路日幽深,寒空入两嵚。 霜清百丈水,风落万重林。 夕鸟联归翼,秋猿断去心。 别离多远思,况乃岁方阴。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唐·张九龄)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飞流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蜺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浈阳峡(唐·张九龄)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 水闇先秋冷,山晴当昼阴。 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 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 使至广州(唐·张九龄) 昔年尝不调,兹地亦邅回。 本谓双凫少,何知驷马来。 人非汉使橐,郡是越王台。 去去虽殊事,山川长在哉。 春江晚景(唐·张九龄)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秪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唐·张九龄) 明发临前渚,寒来净远空。 水纹天上碧,日气海边红。 景物纷为异,人情赖此同。 乘槎自有适,非欲破长风。 初发曲江溪中(唐·张九龄) 溪流清且深,松石复阴临。 正尔可嘉处,胡为无赏心。 我由不忍别,物亦有缘侵。 自匪常行迈,谁能知此音。 旅宿淮阳亭口号(一作宋之问诗)(唐·张九龄) 日暮荒亭上,悠悠旅思多。 故乡临桂水,今夜渺星河。 暗草霜华发,空亭雁影过。 兴来谁与晤,劳者自为歌。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夕望月(唐·张九龄) 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 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 咏燕(唐·张九龄)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故刑部李尚书荆谷山集会(唐·张九龄) 尝闻继老聃,身退道弥耽。 结宇倚青壁,疏泉喷碧潭。 苔石随人古,烟花寄酒酣。 山光纷向夕,归兴杜城南。 戏题春意(唐·张九龄) 一作江南守,江林三四春。 相鸣不及鸟,相乐喜关人。 日守朱丝直,年催华发新。 淮阳秪有卧,持此度芳辰。 庭梅咏(唐·张九龄) 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 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 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 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 听筝(唐·张九龄)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 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 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 初秋忆金均两弟(唐·张九龄) 江渚秋风至,他乡离别心。 孤云愁自远,一叶感何深。 忧喜尝同域,飞鸣忽异林。 青山西北望,堪作白头吟。 秋怀(唐·张九龄) 感惜芳时换,谁知客思悬。 忆随鸿向煖,愁学马思边。 留滞机还息,纷拿网自牵。 东南起归望,何处是江天。 眉州康司马挽歌词(唐·张九龄) 家受专门学,人称入室贤。 刘桢徒有气,管辂独无年。 谪去长沙国,魂归京兆阡。 从兹匣中剑,埋没罢冲天。 龙门旬宴得月字韵(唐·张九龄) 恩华逐芳岁,形胜兼韶月。 中席傍鱼潭,前山倚龙阙。 花迎妙妓至,鸟避仙舟发。 宴赏良在兹,再来情不歇。 杂诗五首其一(唐·张九龄) 孤桐亦胡为,百尺傍无枝。 疏阴不自覆,修干欲何施。 高冈地复迥,弱植风屡吹。 凡鸟已相噪,凤皇安得知。 杂诗五首其二(唐·张九龄) 萝茑必有托,风霜不能落。 酷在兰将蕙,甘从葵与藿。 运命虽为宰,寒暑自回薄。 悠悠天地间,委顺无不乐。 杂诗五首其三(唐·张九龄) 良辰不可遇,心赏更蹉跎。 终日块然坐,有时劳者歌。 庭前揽芳蕙,江上托微波。 路远无能达,忧情空复多。 感遇十二首其一(唐·张九龄) 幽林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感遇十二首其二(唐·张九龄) 永日徒离忧,临风怀蹇修。 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 青鸟跂不至,朱鳖谁云浮。 夜分起踯躅,时逝曷淹留。 感遇十二首其四(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十二首其七(唐·张九龄) 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感遇十二首其九(唐·张九龄) 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 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 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凤皇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叙怀二首其一(唐·张九龄) 弱岁读群史,抗迹追古人。 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 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贱贫。 孤根亦何赖,感激此为邻。 南郊太尉酌献武舞作凯安之乐(唐·张九龄) 馨香惟后德,明命光天保。 肃祀崇圣灵,陈信表黄道。 玉戚初蹈厉,金匏既静好。 介福何穰穰,精诚格穹昊。 晨出郡舍林下(唐·张九龄) 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 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沈。 片云自孤远,丛筱亦清深。 无事由来贵,方知物外心。 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其一(唐·张九龄) 门绪公侯列,嫔风诗礼行。 松萝方有寄,桃李忽无成。 剑去双龙别,雏哀九凤鸣。 何言峄山树,还似半心生。 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其二(唐·张九龄) 永叹芳魂断,行看草露滋。 二宗荣盛日,千古别离时。 竟罢生刍赠,空留画扇悲。 容车候晓发,何岁是归期。 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其三(唐·张九龄) 缟服纷相送,玄扃翳不开。 更悲泉火灭,徒见柳车回。 旧室容衣奠,新茔拱树栽。 唯应月照簟,潘岳此时哀。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其一(唐·张九龄) 仙宗出赵北,相业起山东。 明德尝为礼,嘉谋屡作忠。 论经白虎殿,献赋甘泉宫。 与善今何在?苍生望已空。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其二(唐·张九龄) 宿昔三台践,荣华驷马归。 印从青琐拜,翰入紫宸挥。 题剑恩方重,藏舟事已非。 龙门不可望,感激涕沾衣。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其三(唐·张九龄) 永叹常山宝,沈埋京兆阡。 同盟会五月,华表记千年。 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 共悲人事绝,唯对杜陵田。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其一(唐·张九龄) 韦玄方继相,荀爽复齐名。 在贵兼天爵,能贤出世卿。 学闻金马诏,神见玉人清。 藏壑今如此,为山遂不成。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其二(唐·张九龄) 相如只谢病,子敬忽云亡。 岂悟瑶台雪,分彫玉树行。 清规留草议,故事在封章。 本谓山公启,而今殁始扬。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其三(唐·张九龄) 返葬长安陌,秋风箫鼓悲。 奈何相送者,不是平生时。 寒影催年急,哀歌助晚迟。 宁知建旟罢,丹旐向京师。 集评 《唐诗品》 曲江藻思翩翩,体裁疏秀,深综占意,通于远调,上追汉魏而下开盛唐,虽风神稍劣而词旨冲融,其源盖出子古之平调曲也。自馀诸子、驰志高雅,则峭径挺出,游泳时波,则蘼芜莫剪,安能少望其风哉?近体诸作,绮密闲澹,复持格力,可谓备其众美。虽与初唐作者骈肩而出,更后诸名家,亦皆丈人行也。而况节义相先,称古之遗直者耶! 《唐音癸签》 张曲江五言以兴寄为主,而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 《唐诗观澜集》 曲江长律,鸣鸾佩琼,万象咳吐,与明皇诗赓歌倡答,如律吕之相应,可谓一德一心。 《唐诗别裁》 唐初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洛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 《四库全书总目》 九龄守正嫉邪,以道匡弼,称开元贤相,而文章高雅,亦不在燕、许诸人下。《新唐书·文艺传》载徐坚之言,谓代文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今观其《感遇》诸作,神味超轶,可与陈子昂方驾;文笔宏博典实,有垂绅正笏气象,亦具见大雅之遗,坚局于当时风气,以富艳求之、不足以为定论。 《石洲诗话》 曲江公委婉深秀,远出燕、许诸公之上、阮、陈而后,实推一人,不得以初唐论。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张曲江襟情高迈,有遗世独立之意,《感遇》诸诗,与子昂称岱、华矣。 《昭昧詹言》 张曲江以风雅之道,兴寄为上,故一篇一咏,莫非兴寄,此意是矣。然僻者为之,则又入于空泛,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夫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兼之,奈何独主风与兴二端乎?大约天下义理及古今载籍文字,惟变所适,无所不备,但用各有当耳。不能观其会通而偏提一端,即为病痛,知味者鲜,所以末流多歧也。 《白华山人诗说》 赤堇氏云:读张曲江诗,要在字句外追其神味。又云:曲江诗如蜘蛛之放游丝,一气倾吐,随风卷舒,自然成态。初视之,若绝不经营;再三读之,仍若绝不经营。天工言化,其庶几乎?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鲍明远、江文通,次叙连章,见铺排之迹。《感遇》诸篇,犹为高调,情词芬恻,清亮音多,骨格未及拾遗,每以非条伤干。至如汉上游女,遥襭古馨,清江白云,蔚发明秀,哀梨爽口,不必与橄榄同功,若斯之类,亦其独至也。 ![]() |
|
来自: WENxinHANmo > 《唐宋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