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自己打长胶的认知做个小结

 漫游学海 2019-05-04
我是乒乓球的爱好者,喜欢这项运动几十年了,看着直板打长胶在发展中不断的衰落,还是有点感触的,在这里给自己几年来打长胶做个总结吧。
    现在高水平顶级水平的运动员已经没人用直板打长胶了。感觉现在的高手还没达到当年齐宝华、倪夏莲的风采,出现今天这样的现象,与国际乒联各项改革出台无不关系。先是制定少年比赛不能使用长胶,修改双方削球多拍后的规制,再是对长胶颗粒的大小和高低及范围数量做了各项限制,后是加大球的直径和使用无机胶水及使用的ABS塑料球等等,从而严重削弱了长胶的“怪异”性,在训练有素的职业高手中,靠那样的防守变化得分变得艰难,进攻的速度慢,自生旋转也差,被弃用也是难免。但在业余的爱好者中,长胶的“怪异”性还是可以对比赛胜负结果产生影响的,也有无数以弱胜强的实例!所以现在仍广为流行!
      长胶开始给我的感觉就是被动挨打,不爽,随着年纪的增长,看的参加的比赛多了,发现打长胶挺好玩的,没想象中脆弱,反而觉得打长胶变化多,于是在反手也贴了长胶。为了打长胶,买了各种长胶和底板相互匹配,也学赤脚大仙的鸡啼,还写过各种体会,好生折腾了一翻。由于始终学不会灵活自如的倒板,加上感觉倒板会转晕,结果长胶成了鸡肋。自己又不甘心这样的无为,结合反胶横打的经验,练习起横打,竟一时练成,得到周围球友的赞赏,又没见网上有我这样能全台横打的,飘飘然的感觉油然而生。没想到不久后的一次比赛,同场比赛的一位球友也横打,才知自己见识少。过后反思,其实横打没多少人练的缘故,是没能发挥长胶自身的优势,还不如倒板来的直接,后来也就没有专心的打下去,用回了反胶。近来膝盖出了问题,跑不动,又动了打正面长胶念头,想着就走起。由于进攻本性难改,为配合正手攻球,无疑又一次翻炒起胶皮和底板。为解决中远台也要有威胁的拉攻,就借鉴了“四面攻”正手反面反胶拉打的技术,没想到练习上手挺快,感觉自己又挺牛B了一次,以为这样的组合算是自己创新了吧,可还没来得及兴奋,就见同样有球友这样打,这下知道啥叫国球了,想啥都不会是新招啊。
    下面给自己直板长胶正反手攻球动作做个小结,其他长胶技术都弱爆了或不会,说出都感觉丢人啊。
    1、直板横打    起手拿拍要固定胸前跟正手攻球的准备姿势一样,接球时调整脚步的同时,对准来球,大臂要抬起与身体成90度不要动,大臂与小臂成90度,小臂与手腕成90度,手腕回缩,拍面跟准备动作时的一样,反面在上,而不是像反胶那样正面向上,这步我感觉最重要,击打时是蹬脚直腰出手,小臂自然向前伸直,手腕旋转90度(开始的时候控制有点难,手腕可以伸直,拍的正面朝天与桌面平行)。击球时是大臂用力前推。拍面与球撞击时的感觉是反面先托住球,向自己方向卸力,然后推出去,手腕再把球盖下,不管上旋下旋,回球的动作基本一样,只需调整力度大小,比反胶容易掌握!中近台对攻,板面直点,有反胶直板横打技术的容易上手。另外长胶反手位也是需要蹲低打,尽量不要挥手,而是向前推,脚步一定要掌握好。有球友问转腕回缩为啥反面不是垂直桌面?这主要是对付强下旋的来球还需要微调,另外最主要的是-------正手和反手进攻之间板型无需转换。用反胶讲的正反转换都要在胸前完成,反打时反面向下,正打时正面向下,而打长胶横打与正手拉打的预备动作板型是一样的,都正面朝下反面朝上,无需转换,这样无疑给自己多节省了那么丁点的时间。
    2、正手攻球
    长胶拉打都可以的,击球点可以跟身体平行,亮板多点,球的撞击多点,不过动作的幅度大点,关键肩膀要放松,动作要潇洒,靠蹬脚转腰顺势甩臂,挥手结束时的动作一定要过自己身体的中轴线,最好落拍的地方到另一个肩膀头的前方,意识上也有上述横打讲的味道,感觉是把球托起来,而后向前推,再手腕压下,送到对方球台上,只要多多练习很快就能找到感觉的。这样的攻球想用多大力就用多大力,对付什么高吊的低沉的弧旋,一巴掌就过去了,打下旋球倒像拉球样,反正都挺好使。正手反面反胶的攻拉球技术属于“四面攻”的范畴,虽有心得,但超出长胶范围,这里就不多描述了。
    3、长胶底板
    许多打长胶的球友总结宝典最具共性是底板纯木,手感好,方便控制。我也按照这样的思路寻找出路,买来银河和拍里奥多种7层纯木的底板,以及一些单桧板,当然少不了斯蒂卡CL、CL-CR,还有亚萨卡ye-3d、ye、sc等等,我的打法多数是进攻,像正生胶的打法,长胶搞怪的手段为辅,所以按照正常的思路选板,怎么都没劲爆的感觉。一次见张国智的比赛,对付弧旋球的反手一击相当暴力,我去看他的配置,反手是1.5mm的388D-1,底板现在记不清了,好像是狂飙王,由此改变了我对底板和胶皮选择的理念。底板要选择弹的,海绵选择厚的,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开始捣鼓底板,蝴蝶的普碳、施拉格、VIS、光微子,斯帝卡的145、celero、极强碳、极强纯木?,艾弗特的黑色幽灵及异质,达克7P-2A.HyperCarbon、7P-2A.3C、单桧10,红双喜的狂飙王、天极13,近期又大师飘,tsp的swat,多尼克的黑色力量等等,通过N多年的选择,算起来真是一个轮回,选择还是回到斯蒂卡的CL上,外加一个斯蒂卡的145。很多的怪事都无法解释的,同样的胶皮贴在CL和145上,在练习攻球时,命中率就高出其他不少,更不用说在比赛中了,而且还能打出像拉球的味道,这是想不到的地方,为了有稳定的上台率,只能牺牲点劲爆度啦。
    4、长胶的选择
    试用过很多种长胶,单胶皮及厚度由从0.5mm到1.6mm,发现颗粒的软硬及排列挺重要。感觉要怪的就选3要素,1是薄或无海绵的,2是颗粒长软的,3是竖排列颗粒的;要进攻的就选颗粒硬点的和横列的(与板柄方向垂直排列),海绵选0.5~1.5mm都可以,颗粒要硬点的。选择横列的原因就个人打球的感觉而言,出球时的方向与手柄方向垂直时,横列颗粒能使得球获得更好的支撑,击球时能吃得住球,相对容易把握。为了遵从了自己狂热进攻的内心,同时享受了长达数年痛苦和折腾并快乐着的过程,最终选择挺拔的草内能,这款胶皮速度很不错,主要是还可以跟拉弧旋的对攻得爽。一种是1.6mm的套胶,由于打两年也没掉粒,还挺贵,所以一直在用,不过以后也不会再买套胶了,原因是没自配的好用;另一种则是单胶皮加自配1.5mm的34度日本海绵。有人见这两种一定会问,都是草内能有什么差别吗?我感觉差别还有点大!套胶攻球沉,相对不易把握,而自配的攻球像反胶,拉打适宜,容易控制,打过台的球也可像套胶一样沉,所以自配的胶皮有更大的变化空间。两款胶皮的攻球动作也有差异,同样的动作打套胶能上台,打自配的就出界了。补充说明一下,正手拉打开始也用过无海绵的,只是稳定性差点,速度慢点,换板换胶皮要勤快点(底板不到一年就有被打空的感觉,板层中间像脱胶;胶皮一般国产的20天之内都有掉粒的)。
    总结,对于长胶打进攻的,底板胶皮的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不是重点,其实只要找到托起来-向前推-向下盖的基本感觉,无论拿什么样的装备正反手都能很好的把控。当然长胶总像我这样的打,会死的很快,长胶自身优势没了,拿自己速度慢的短处去拼人家,是没道理的,只有把进攻技术揉进长胶的战术体系中,才能发挥它的突击性和多变性,有了点赢高手的可能。以上都是自己的小感觉,说出来有点自满情绪。呵呵~一般也不会像这样打长胶的,吃力不讨好的,属于出汗标准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