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乐活网lahoo.ca 李天治综述】有不少临时居民(temporary residents)仗着回国后,不会再来加拿大之“便”,在临回国前把信用卡刷爆,回国后就如石沉大海,让加拿大的信用卡公司再也找不到人,于是,这笔债就成了标准的呆账。 临时居民回国前 刷爆卡却不还钱根据《温哥华太阳报》(Vancouver Sun)引述了中文报章对国际留学生的报道,指这些留学生在离开加拿大前,会最大限度地用信用卡买电脑设备(如手机、笔记电脑…)和名牌服饰,然后私下贱卖,或者拿回国兜售。 再进一步调查后,更发现一种现象,涉及加拿大的一些临时居民离开加国时,没有先解决信用卡债务,履行他们的借款承诺,或履行他们的汽车租赁。因为当事人离开加拿大后很难追债,这种漏洞也让一些不肖人士恶意在离境前狂刷信用卡。 图:李广田 移民律师李广田在接受访问时表示,这种现象并不是现在才发生,但有日益严重的情況。所谓的临时居民包括国际留学生和旅游者,这些欠债者可能打定了不会再进入加拿大的心态,所以根本不在乎自己的信用纪录。 有网路和社交媒体传播信息指中国留学生是如何恶意欠债,有人在离境前大肆用信用卡购买,回中国后低价出售,甚至还有人因欠债不还而沾沾自喜。虽然李广田曾经手不少案件涉及到中国国籍者,但他强调并无数据说明是不是中国人的比率最高。 李广田经常前往中国,他说,在距离加国那么远的地方追查那些不偿还债务的人,更加困难,因为这是民事问题,而不是刑事犯罪,所以警方通常不会介入,如果没有刑事纪录,欠债者未来还是可以再进入加拿大,甚至申请移民。 卑诗大学退休教授彭达克(Setty Pendakur)受访时也说,国际学生和其他非永久性居民的债务违约问题扩大,与李广田的看法一致,这些欠债的国际学生因为没有被列为刑事犯罪,所以他们回到中国后,信用纪录将与以前一样。 出生于印度的彭达克至少到中国86次之多,他曾在世界银行工作,也担任过中国国务院高级顾问,他说临时居民欠债的问题已经在加拿大和中国的高层之间讨论过。 彭达克说,他知道至少7名20岁以下的国际学生,每人有三张信用卡,每张卡额度5,000元。理论上,信用卡公司会很谨慎,给予这些临时居民不过1,000元额度,但因为中国人消费力大,信用卡公司为了商业利益,会将其额度提高到5,000元以上。 其实,不管在中国或其他国家,千禧一代对信用卡的热爱,让债务问题更为严重。由于年轻人不再像他们的父母早年养成的节俭习惯,导致刷爆信用卡的情况时有发生,以中国为例,今年的未偿还的信用借款比去年增加了40%,这些钱用来购买车辆、度假、家庭装修和昂贵的家庭用品。 担保人制或能行 押金制度可考虑特约评论员丁一味表示,国际留学生回国前刷爆信用卡的情况,十年前就已存在,就他所知,这个“恶习”还是从日韩留学生开始,“那时的中国留学生没有现在那么多,但相信他们在同侪的耳濡目染之下,很容易学会这种方式来窃取小利。” 丁一味认为。如果要避免这种欠债情况发生,唯一的保护方法就是建立担保人要求。他说:“信用卡公司可要求国际学生的父母或是当地监护人当担保人,如果有欠债不还情况,可向其担保人追债,以防堵这种现象发生。” “不过,这种方式也有盲点。”丁一味指出:“因为问题的根源是,李广田所言,这是民事问题,而不是刑事犯罪,警方不会介入,对留学生(或临时居民、旅游者)而言,只能是道德上的施压。如果担保人也不在乎,你也没办法。” 他说,还有一种方式,规定本国给临时居民发卡的银行或机构,只能在国内也有分行的,例如K银行在中国有分行,那么,这来自中国的临时居民只能向K银行申请信用卡,一旦出现刷爆回国的情况,就由K银行在中国的分行去追。 当然,丁一味也承认,这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对于那些与加拿大没有银行业务往来的国家,就起不了作用。 “这时,或许还可行的办法,就是采取押金制,你在办卡时,先缴付一笔押金,假设1000元好了,待你回国还清后,这1000元押金就退还你,否则就扣下。”丁一味说:“这种方式,相信无法完全杜绝欠债不还的情事,但起码能让发卡公司的损失降到最低。” 信源:Vancouver Sun 编辑:李天治 责任编辑:林伯宴 |
|